竇冬冬 張楠 潘峰
人巨細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在人類中感染率非常高,我國一般人群HCMV抗體陽性率為86%~96%,嬰幼兒期為60~80%。國外報道先天性HCMV感染的發(fā)生率約為0.2%~2.0%[1-2],國內約為0.2%~0.5%[3]。母親孕期將HCMV 傳播給胎兒,輕則隱性感染,重者可造成流產、死胎、畸形、生長受限等不良結局。諸多報道顯示,HCMV是嬰兒肝炎綜合征(Infant hepatitis syndrome,IHS)的主要致病因素[4-6],然而對于先天性感染HCMV的患者其病毒對肝臟的損傷研究較少,臨床上常因癥狀隱匿或遲發(fā),不易引起重視而錯過干預止損的最佳時機。因此,本研究通過HCMV感染孕鼠,建立先天性HCMV感染的子鼠模型,觀察其肝臟組織病理學改變,并檢測相關血清學指標,為進一步認識先天性HCMV感染對肝臟的早期損傷和早期診斷防治提供參考。
30只SPF級Wistar大鼠[體質量(200±20)g,購自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適應性喂養(yǎng)1周后,按雌∶雄=2∶1配對,見栓孕鼠隨機分為感染組和對照組,每組10只(每只單籠飼養(yǎng))。見栓后2~5 d,感染組大鼠腹腔內接種HCMV-AD169病毒懸液(0.1 mL/只),對照組腹腔內接種等量的人胚肺細胞上清液(0.1 mL/只),待其分娩并觀察各組孕鼠及子鼠一般情況。新生子鼠飼養(yǎng)1周后,每籠各取2只(每組20只)進行心臟采血,EDTA抗凝,用于檢測HCMV感染情況。其余子鼠分別于3、5、7周時每組各隨機選取10只心臟采血,留取血清分裝后于-80 ℃冰箱保存。同時留取相應時期肝組織,制作石蠟切片備用。
(一)HCMV DNA檢測 采用核酸擴增熒光定量檢測方法,抗凝血液標本分離淋巴細胞并提取DNA,各取上清液5 μL(含病毒DNA)離心后分別加入若干HCMV-PCR反應管,設置PCR程序:93 ℃→2 min預變性,然后按93 ℃ 45 s→55 ℃ 60 s,10個循環(huán),最后按93 ℃ 30 s,55 ℃ 45 s,30個循環(huán)。同時設置陰性質控品和陽性定量質控參考品梯度,記錄數(shù)據(jù)。檢測試劑盒購自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二)病理學檢查 對生后3、5、7周時兩組隨機選取的新鮮子鼠肝臟組織迅速固定、常規(guī)脫水及石蠟包埋,切片、烤片,進行HE染色,于光鏡下觀察肝組織普通病理。
(三)檢測血清ALT、肝纖維化指標水平 分別于3、5、7周時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ALT水平。應用大鼠透明質酸(HA)、層黏連蛋白(LN)、Ⅲ型前膠原(PCⅢ)、Ⅳ型膠原(Ⅳ.C)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試劑盒(均購自北京科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按照說明檢測血清肝纖維化指標。在反應板樣品孔(設有空白)中加入不同濃度的待測樣品和標準品,37 ℃孵育120 min,再用洗滌液洗滌4~6次并扣干,加入一抗工作液混勻再次溫育、洗滌干燥、避光反應、加終止液檢測吸光值并換算相應含量。
(四)免疫組化檢測肝臟組織α-SMA蛋白的表達 對石蠟切片進行處理并采用鏈霉親和素-生物素-過氧化物酶復合物免疫組化試劑盒進行免疫細胞化學染色,一抗(武漢博示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工作濃度均為1∶500,陰性對照為磷酸鹽緩沖液(PBS)代替一抗。結果判定:胞漿內出現(xiàn)棕黃色顆粒為α-SMA陽性表達。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20.0 軟件。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一般情況 感染組孕鼠注射病毒懸液后,有萎靡、聳毛、活動減少或躁動、食量減少等表現(xiàn),子鼠成活率低,皮毛稀疏缺乏光澤,生長發(fā)育稍有緩慢,對照組孕鼠及子鼠一般情況良好。
(二)子鼠HCMV檢測 感染組HCMV陽性率為75.0%(病毒載量范圍4.05×103~4.84×107拷貝/mL,平均值4.67×105拷貝/mL),對照組未見陽性子鼠。先天性人HCMV感染子鼠模型制作成功。
感染組子鼠生后3、5、7周時見肝小葉結構紊亂,肝索解離,細胞水腫、變性、壞死,大量淋巴細胞浸潤,肝竇充血明顯。對照組子鼠肝組織病理見肝細胞及肝小葉結構清晰正常,無淋巴細胞浸潤,肝竇無充血(圖1)。
感染組子鼠在生后3、5、7周,血清ALT、肝纖維化指標水平均表現(xiàn)為高于同時期對照組子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3。
圖1 肝組織HE染色病理結果
表1 各組子鼠血清ALT測定(±s,IU·L-1)
表2 各組子鼠血清HA、LN測定(±s,ng·mL-1)
表3 各組子鼠血清PCIII、IV.C測定(±s,μg·mL-1)
感染組子鼠3、5、7周肝組織匯管區(qū)及增生的纖維組織中α-SMA強陽性表達,肝竇內及肝細胞亦可見陽性表達細胞;對照組子鼠α-SMA主要表達與小動脈及小靜脈,且表達量低(圖2)。
圖2 肝組織α-SMA表達及分布
HCMV屬于皰疹病毒組DNA病毒,有廣泛的細胞嗜性,普遍易感于人體的多種細胞,可使受感染細胞出現(xiàn)直接損傷;另外,病毒引起的機體免疫病理反應可累及多個器官或系統(tǒng)。本研究中先天性HCMV感染的子鼠出現(xiàn)了一般狀況不良的表現(xiàn),如存活率低、皮毛稀疏缺乏光澤,生長發(fā)育稍有緩慢等。
本研究觀察了先天性HCMV感染的子鼠肝臟病理學改變,結果發(fā)現(xiàn)肝組織出現(xiàn)明顯的肝炎樣改變。因肝活檢有創(chuàng)性的特點,少有關于HCMV感染者病理學改變的研究報道。龍梅等[7]曾對50例IHS嬰兒(34例感染HCMV)行B超介導的肝活檢病理檢查,所有患者均存在肝細胞水樣、氣球樣變性以及點、灶性壞死和凋亡小體的形成等表現(xiàn)。與本實驗中先天性HCMV感染的子鼠肝病理學改變類似,表明先天性HCMV感染確實對肝臟具有損傷作用。
血清ALT 和肝纖維化指標是反映肝功能受損,衡量炎癥活動度、纖維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在各種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藥物中毒性肝細胞壞死時,ALT可大量釋放入血從而被檢測到。血清肝纖維化指標常被用來間接反映纖維化的程度和輔助診斷,多項報道顯示,患HCMV感染性肝炎的嬰兒血清ALT和肝纖維化指標水平均高于健康嬰兒[6,8],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先天性HCMV感染的子鼠血清ALT、HA、LN、IV-C、PCIII在肝臟發(fā)生損傷的早期即可有顯著升高,可能預示著肝臟的纖維化改變。肝星狀細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激活并轉化為肌成纖維細胞(Myofibroblast,MF),后者表達α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是肝臟纖維化發(fā)生過程中的重要標志蛋白[9]。本研究檢測的感染組子鼠肝組織α-SMA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先天性HCMV感染的子鼠肝臟可能正在發(fā)生纖維化改變,也與血清肝纖維化指標結果的意義相符。
綜上,先天性HCMV感染可導致一般狀況發(fā)育不良、肝功能受損及纖維化等病理損傷,且在生命早期即可檢測到血清標志物的改變。因此,降低母親孕期感染概率、避免胎兒受到HCMV的感染非常重要,另外,可以通過血清學等手段做好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避免產生不可逆的肝臟病理變化,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