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軍
摘要? ? 本文從范圍、術語和定義、栽培技術等方面規(guī)范了旱作區(qū)全膜玉米減穴增株套種早豌1號栽培技術規(guī)程,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玉米減穴增株;套種;早豌1號;栽培技術;旱作區(qū)
中圖分類號? ? S513;S643.3?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7-0096-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玉米是會寧縣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全膜雙壟溝播為主要種植方式,常年播種面積在6.67萬hm2以上,對會寧縣旱作農業(yè)生產有著重大貢獻。在玉米生長前期,對光、熱、水等資源利用不充分,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通過全膜玉米減穴增株套種早豌1號,能夠有效提高光、熱、水等資源的利用率[1]。此外,套種還能增加單位面積作物產量,實現增產增收[2]。套種早豌1號后,可利用豌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氮素含量,平衡土壤養(yǎng)分,實現用養(yǎng)結合和土地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同時還能更好地發(fā)揮早豌1號矮桿、早熟、高產、抗逆、優(yōu)質高蛋白等特性,很好地發(fā)揮套種栽培的優(yōu)勢。為更好地指導大田生產,加快推廣全膜玉米減穴增株套種早豌1號栽培技術十分必要。制定旱作區(qū)全膜玉米減穴增株套種早豌1號技術規(guī)程,從播前準備、品種選擇、種子處理、播種時期及方法、田間管理以及套種豌豆的早熟性等方面合理調節(jié)玉米、豌豆的生育進程,從而有效地解決玉米套種豌豆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對于提高旱作區(qū)糧食產量和收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3]。
1? ?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旱地全膜玉米減穴增株套種早熟豌豆栽培技術。本標準適宜于年降雨350~500 mm的半干旱偏旱、半干旱地區(qū)。種子質量符合《糧食作物種子? 第2部分:豆類》(GB 4404.2—2010)、《農作物薄膜包衣種子技術條件》(GB/T 15671—2009)的有關規(guī)定。肥料按《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NY/T 496—2010)執(zhí)行。農藥使用符合GB 4285和GB/T 8321的有關規(guī)定。農膜符合《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DB 2443—2014)的有關規(guī)定。
2? ?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2.1? ? 減穴
減穴即減少播種穴數。
2.2? ? 增株
一是增加每穴株數,由原來的一穴單株增加到一穴多株;二是增加單位面積播種株數。
2.3? ? 劃行起壟
先用行距40~70 cm的劃行器劃行,然后用全膜雙壟溝播起壟機全田起壟,小壟寬40 cm、大壟寬70 cm,壟高5~10 cm。
2.4? ? 全膜覆蓋
采用寬120 cm、厚0.008~0.012 mm的抗老化地膜,于秋季或頂凌全地面覆蓋,膜與膜相接在大壟面中間的位置[4]。
2.5? ? 寬壟穴播
豌豆采用點播器播種,在大壟上播2行或1行,播種深度為3~5 cm,穴距平均約16 cm,每穴播2~4粒;玉米采用減穴增株技術,用點播器在小壟溝內點播,每穴播2~3粒,密度為6.00萬~8.25萬株/hm2。
3? ? 栽培技術
本條款沒有說明的栽培措施,仍按常規(guī)農藝措施實施。
3.1? ? 播前準備
3.1.1? ? 地塊選擇。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的旱川、旱塬、梯田、溝壩、緩坡地(坡度在15°以下),前茬選擇小麥、玉米、胡麻等。
3.1.2? ? 深耕蓄墑。前茬作物收獲后,深耕曬垡,接納降水,并及時耙耱收墑,熟化土壤。做到深耕、細耙、平整、無雜物,以利于鋪膜播種。若為全膜玉米茬,則覆膜前揭去舊膜,耕深達到20~25 cm,打破犁底層,施足底肥,做到地面平整無坷垃、無根茬。
3.1.3? ? 施肥。重施有機肥、施足化肥,以達到一次覆膜連續(xù)多茬種植和保證主作物玉米產量的目的。一般施優(yōu)質腐熟農家肥45~60 t/hm2,氮肥50%作基肥、50%作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适┘僋 120~135 kg/hm2、P2O5 90~120 kg/hm2,N∶P2O5=1.000∶0.667~1.140,結合整地施入。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穴施)剩余50%氮肥。
3.1.4? ? 土壤處理。雜草危害嚴重的地塊,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 g/hm2兌水750 kg/hm2全地面噴施,噴完后及時覆膜或邊噴藥邊覆膜[5]。地下害蟲危害嚴重的地塊,結合整地進行淺耕,并用40%辛硫磷乳油7.5 kg/hm2兌水750 kg/hm2噴施或加細沙土450 kg/hm2拌成毒土撒施。
3.1.5? ? 地膜選擇。選擇寬120 cm、厚0.008~0.012 mm的抗老化地膜,用量為105~120 kg/hm2。
3.1.6? ? 品種選擇。早熟豌豆品種為早豌1號。玉米選擇株型緊湊、矮稈的先玉335、鄭單958、敦玉13等品種。
3.1.7? ? 種子處理。人工精選豌豆種子,除去秕瘦粒、破損粒、蟲蝕粒、病斑粒和雜粒,確保種子純度和凈度達到98%以上,播種前曬種2~3 d。玉米一般采用包衣種子。
3.2? ? 播種
3.2.1? ? 播種時期。豌豆適宜播種期受多種因素影響,應根據當時的氣候特點、土壤墑情等確定播種期,一般適宜播種期為3月中旬。玉米播種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
3.2.2? ? 播種方法。豌豆采用人工點播器或穴播機在大壟上穴播,大壟寬70 cm,穴播1~2行。播2行時,行距20 cm,距玉米25 cm;播1行時,距玉米35 cm。播種深度為3~5 cm,穴距為16 cm,每穴播種2~4粒。玉米采用減穴增株技術在小壟溝穴播,每穴2~3粒,穴距依據實際密度確定。播種后,用濕土、細砂或草木灰及時封住種孔。
3.2.3? ? 播種密度。降水量350~380 mm區(qū)域,豌豆于大壟上種1行,密度為56 850穴/hm2,平均播113 700~227 400粒/hm2;在降水量為380~500 mm的區(qū)域,于大壟上種2行,密度為113 700穴/hm2,平均播227 400~454 800粒/hm2。玉米種植密度應根據土壤肥力高低、年降水量和品種特性具體確定,肥力高宜密,肥力低宜稀;降水量少宜稀,降水量多宜密;晚熟品種宜稀,早熟品種宜密。玉米在降水量為350~380 mm、海拔2 000 m以下的區(qū)域,每穴播2粒,播種密度為6.00萬~6.75萬株/hm2;在降水量為380~500 mm或海拔2 000 m以上區(qū)域,每穴播3粒,播種密度為6.75萬~8.25萬株/hm2。
3.3? ? 田間管理
3.3.1? ? 前期管理。播種后若遇降水,覆土容易形成板結,導致幼苗出土困難,因而玉米、豌豆均要在播后出苗時破土引苗,即在幼苗破土前壓碎板結,把幼苗從膜孔中引出。出苗后,要隨時查看,及時查苗、補苗,維護地膜,觀察病蟲害發(fā)生情況。
3.3.2? ? 中后期管理。豌豆蟲害以豌豆象和潛葉蠅為主。其中,豌豆象是豌豆產區(qū)普遍發(fā)生的蟲害,早豌1號開花早,豌豆象會聚集危害,受害率接近種粒的50%。豌豆象活動期長、遷飛活躍、耐藥性強,在現蕾期即要開始防治,適宜的藥劑有20%阿維殺蟬、毒死蜱、37%高氯·馬、1.8%阿維菌素、4.5%高效氯氰菊酯等,每隔7 d噴藥1次,連噴3~4次,早噴藥還能兼防潛葉蠅危害。在生長中后期,還要注意防治白粉病和灰霉病。防治白粉病可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1 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每隔10~15 d噴1次,連續(xù)噴3~4次。防治灰霉病可噴灑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45%特克多懸浮劑4 000倍液、50%混殺硫懸浮劑600倍液、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50%多霉靈(多菌靈加萬霉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每隔7~10 d噴1次,連續(xù)噴2~3次。
玉米進入大喇叭口期,要追施壯稈攻穗肥,可采用玉米點播器或追肥槍從兩穴間打孔追肥,一般追施尿素225~300 kg/hm2,施肥位置不宜離根部太近;此期還要注意防治玉米頂腐病、瘤黑粉病及玉米螟等病蟲害,可用本冠60 g/hm2+0.5%苦參堿水劑300 mg/hm2兌水450 kg/hm2噴霧防治。玉米生長后期管理的重點是防早衰、增粒重、防病蟲,要保護好葉片,提高光合強度,延長光合時間,促進粒多、粒重。
3.4? ? 適時收獲
豌豆莖和莢全部變黃,籽粒變硬、與莢壁脫離,葉片全部脫落,用手搖動植株有響聲即為最佳收獲期。玉米苞葉變枯,籽粒變硬有光澤、乳線消失時適宜收獲,果穗采收后要及時晾曬,防止淋雨受潮導致籽粒霉變,待水分含量降至14%以下后,脫粒貯藏或銷售。
3.5? ? 留膜免耕多茬種植
在玉米收獲后,保護好地膜,休閑期進行人工或化學除草,然后用穴播機在溝內追施肥料(雪后追施、雨前或趁墑追施),適時播種下茬作物。
4? ? 參考文獻
[1] 文鳳,孫占祥,白偉,等.不同覆蓋方式對玉米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遼寧農業(yè)科學,2010(5):6-9.
[2] 徐慶全.玉米與向日葵套種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1(4):96-97.
[3] 郭永華,李強,李茂廷.玉米套種豌豆栽培技術[J].寧夏農林科技,2013,54(11):25.
[4] 鄭佳航,丁永清.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抗旱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應用[J].農村牧區(qū)機械化,2018(6):10-12.
[5] 李福,劉廣才,吳永斌,等.甘肅省旱地大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術規(guī)程[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1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