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中醫(yī)院(462300)沈忱 殷芳芳 殷圓圓
面部是人體充分暴露于外界的部位,在意外事件發(fā)生時容易造成面部損傷[1]。整形美容縫合術是治療面部外傷的主要手段,由于面部的解剖結構復雜,特別是小兒面部器官尚在發(fā)育階段,手術難度較大。經臨床證實高質量的圍術期護理促進手術順利進行,保證手術效果的關鍵[2]。本研究將分析對小兒面部外傷整形美容縫合術圍術期實施優(yōu)質護理模式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醫(yī)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面部外傷患兒,按隨機數表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12歲,平均(7.5±2.0)歲,損傷部位:額部20例、眼瞼8例、面頰5例、鼻部4例、唇部2例、下頜1例。試驗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1~13歲,平均(7.2±2.5)歲,損傷部位:額部21例、眼瞼7例、面頰5例、鼻部3例、唇部2例、下頜2例。兩組的上述資料比較具有良好的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的圍術期護理,術前了解患兒的受傷原因,術中積極配合醫(yī)生,術后講解相關注意事項等。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應用優(yōu)質護理模式:①術前護理:a.心理疏導。在接待患兒時應態(tài)度熱情、語氣溫和,根據患兒的年齡與心理特征,以平等的態(tài)度進行交流,并使用握手、肢體撫摸等方式緩解患兒的緊張感。b.健康教育。為患兒及家屬講解手術的相關內容,使用擬人化的語言告知手術的相關步驟及術中注意事項,并不斷對患兒予以鼓勵。②術中護理:術中指導患兒體位的擺放,使用激勵性等詞語鼓勵和誘導患兒,也可通過玩具或動畫片轉移患兒的注意力。③術后護理:將術后的相關注意事項編成漫畫,講解過程中結合擬人化的語言,叮囑患兒禁止用手觸摸縫合傷口,禁止做夸張的面部表情,勤洗手。飲食方面叮囑患兒家屬應以高營養(yǎng)和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
1.3 觀察指標 ①于術后7d拆線時,對比兩組傷口的Ⅰ期愈合率:傷口邊緣整齊,拆線后僅有線狀瘢痕,無局部無感染、血腫或壞死。②于拆線后向患兒家屬發(fā)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滿分100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60~89分為一般滿意,0~59分為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一般滿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統(tǒng)計學分析工具為SPSS22.0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數據比較以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傷口愈合情況 試驗組Ⅰ期愈合率為97.50%(39/40),對照組Ⅰ期愈合率為85.00%(34/40),試驗組Ⅰ期愈合率高于對照組(x2=3.914,P=0.048)。
2.2 家屬護理滿意度 試驗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
兒童期是人體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該階段特點為好奇心強,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在走路及跑步時多因不注意腳下及周圍環(huán)境情況而摔倒,造成面部外傷。在整形美容縫合術手術過程中,因小兒的心智尚未發(fā)育成熟,受疼痛、恐懼等因素影響容易發(fā)生不良行為,若處理不慎可對其面部外觀造成影響。因此做好圍術期的護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附表 護理滿意度比較(%)
本研究中顯示,試驗組患兒傷口Ⅰ期愈合率及家屬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證實優(yōu)質護理模式可促進傷口的愈合,并能提高患兒家屬的滿意度。優(yōu)質護理模式是一種高質量的護理,要求以患者為中心,夯實基礎護理,深化護理責任內涵,提高整體護理質量。將優(yōu)質護理模式應用在小兒面部外傷整形美容縫合術圍術期中,術前的護理中應做好患兒的心理疏導,緩解患兒的負性情緒,保持患兒情緒的穩(wěn)定。在健康教育中分別患兒與家屬解釋手術相關內容,站在患兒的角度進行溝通,取得患兒的理解。術中的護理要多對患兒予以鼓勵和引導,提高患兒的配合度,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術后的護理中通過漫畫的方式告知患兒注意事項,糾正其不良行為,利于傷口的恢復。
綜上所述,將優(yōu)質護理模式應用在小兒面部外傷整形美容縫合術圍術期可促進傷口愈合,提高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