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嵐
摘 要:伴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使得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也在不斷的提高。再這樣的形勢之下,我國的制造業(yè)生產工藝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和完善,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質量日益提高。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精益化生產策略的提出,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生產模式,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質量,進而可以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制造業(yè)生產能力,為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以精益生產策略下車間生產準備管理技術為主線,進行簡要的分析和描述。
關鍵詞:精益化;策略;車間生產;管理技術
從實際的角度來講,在制造業(yè)當中,影響生產效率的因素主要有生產準備時間和實際生產時間。產品加工車間的管理工作對于生產效率和 生產質量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對此有一個高度的重視,在精益化策略的影響下,車間生產管理技術有了很大的改觀,車間生產準備管理技術的效果顯著提高。下文對此展開一系列的討論。
1 生產準備包介紹
1.1 定義
所謂生產準備包管理,實際上指的是車間相關人員和部門提前做好生產設備和工具的準備工作,根據生產工作的實際需求和加工工藝,將需要使用到的材料、設備等進行集中,使之處于生產準備包內,嚴格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和送達現場,這一過程當中的管理工作被稱之為車間生產準備管理。不僅如此,對工具的管理方式為終身制。
1.2 生產朱背包實施方案
從總體的角度來講,首先,工段計劃工作人員需要以每天每一臺設備的計劃安排和工作運行情況作為依據,同事也需要將三天之后需要使用的零件和采用的供需進行統(tǒng)計,之后按照相關的要求完成供需生產準備通知單的填寫工作,最后在利用互聯網進行發(fā)布。在這其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在通知單中對需要加工的零件號以及送達的地點進行明確的標注。
負責生產準備的工作人員則應該按照通知單當中所規(guī)定的要求,把需要的工序以及規(guī)程交給工具室的計劃員,在必要的情況之下,還應該在網絡當中對需要加工和數控的程序進行登記,不僅如此,還要保證所使用的圖紙零件號、版次號以及工號等進行仔細的核對,最大程度的保證準確率。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工具室的計劃員還應該按照生產準備通知單當中的要求,以生產工序和工裝目錄作為根據,在網絡平臺上完成配套工具目錄清單的填寫工作,由上級領導審核之后進行發(fā)布,之后再把工序工藝規(guī)程移交給工具保管員。
在此之后,工具保管員需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規(guī)定和要求,將所需的零件或工具提取出來,并對其加以清潔等處理方式,如果存在銹蝕,還需要進行除銹,從而可以保證材料所記錄的情況能夠與現實情況完全吻合。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工作人員把工具以及先前填寫的材料放入生產準備包內,并與生產準備工作人員進行交接。
1.3 生產準備包的實施要求
在完成加工工作之后,工作人員應該對結果的記錄有一個高度的重視和正確的認識,做到及時發(fā)現問題,并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如果不能在短期之內進行整改,需要做好完善的記錄,等具備條件之時,在將其整改歸零。在實際工作的過程當中,應該把開始量具的檢定日期進行錄入,將已經完成錄入的數據進行備份,最后在根據所處的實際情況增加生產準備包的數量。
2 生產準備包運行的結果及存在的問題
2.1 實施結果
以我國某工廠為例,相關工作人員對該工廠實施精益生產策略下的生產準備包管理技術應用效果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成果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可以了解,一月至四月分別生產了1094個零件,經過了2950道生產工序,經歷了16864項工裝,生產效率有了顯著的提高,與以往相比較而言,減少了1442.6小時,如此可以證明,采用這種管理技術已經實現了先前所制定的目標。伴隨著時間的積累,在以往生產準備工作過程當中所出現的問題將會得到徹底的解決,并且完成生產準備包由小到大的過渡,將生產準備工作所需要的時間進行了明顯的壓縮,從而能夠有效的提高生產效率,進而促進工廠企業(yè)經濟效益的提高。
2.2 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在實際工作和運行的過程當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文本與文本不符、本文與實際不符,其中主要包括:工藝規(guī)程、工裝目錄以及配套清單與現場所使用的情況之間存在差異等。另外,還有代用工裝、量具沒有經過定期的檢定等問題,還有一些工廠還存在未填寫信息反饋單等情況,很多問題都沒有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的解決。
3 結語
前文針對精益生產策略下車間生產準備管理技術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和描述。從總體的角度來講,工業(yè)生產對于國家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對于生產準備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生產準備包工作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當代工廠和企業(yè)的生產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顯著的減小生產準備所需要消耗的時間,能夠保證生產工作可以有條不紊的開展和進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可以顯著的增加設備的利用率以及勞動生產率,極大的縮短了生產周期。
參考文獻:
[1]郭以永,于洋,丁超.新建機組生產準備管理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7(33):121-122.
[2]長春豐越公司外購件生產準備管理研究[D].吉林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