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作為學校教育的直接實施者,其專業(yè)素質(zhì)、思維方式?jīng)Q定教師在教育中的行為舉止,并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本文將從教師行為和學生心理的關(guān)系入手,探究教師行為異同的產(chǎn)生原因以及由此導致的學生心理問題,旨在講明教師行為對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促進學生心理水平的提高。
關(guān)鍵詞:自卑心理;自我評價;聆聽溝通
這已經(jīng)是本周內(nèi)小于同學第三次站在我的面前了。第一次新生報到在整隊時,他用腳踢前排的同學,被同學們“告了狀”;第二次是在語文課上,他發(fā)出怪聲;而這一次,是在課間用被子砸同學的腦袋。和以前一樣,他來到我面前,依然是一副無辜的表情,裂開小嘴巴,嘟囔著“不是我不是我”,然后哈哈地笑著,獨自轉(zhuǎn)著圈兒;又不時嘟嘟囔囔,仿佛有滿肚子的委屈卻無人理解。看著他的樣子,我不禁陷入了深思。想要幫助他,首先要了解他的內(nèi)心——改變,從“心”開始。
通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小于長期以來紀律上受到老師許多的否定和批評,他自己與同學相比,首先就感到自卑。從心理學角度來講,自卑是指個體感到自己處于劣勢,在面對問題時無所適從,總是感到緊張的一種情緒體驗。相關(guān)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小學生,35%的學生存在中度自卑,17%的學生存在重度自卑。缺乏自信、自卑成了當前危害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因素之一。它既影響學生健康個性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學習、行為、生活能力的發(fā)展受到障礙,應當引起教師和家長的足夠重視。
自卑的孩子,對待師長的善意批評與教育充耳不聞,產(chǎn)生了抵觸的情緒,將自己的進步或改正認為是一種妥協(xié)。這屬于一種情感障礙,所以他藐視批評,常為自己的各種失敗尋求借口,逃避責任。我決定從四個方面幫助小于。
一、 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激發(fā)信心與勇氣,重新建立積極的自我評價
面對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小于已經(jīng)逐漸對自己產(chǎn)生了十分消極的自卑心態(tài),對自己所有的行為都給予否定,認為自己非常地沒用,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想要幫助小于消除自卑心理,應當激發(fā)努力向上的信心與勇氣。我發(fā)現(xiàn),小于雖然紀律不好,但是每次值日都能自覺地打掃衛(wèi)生,而且勞動時不怕臟、不怕累、臟活累活都不計較。我讓小于當了值日組長,教給他如何給小組成員分工,如何打掃衛(wèi)生。每當值日這天,小于都早早地來到學校,帶領(lǐng)小組同學干得熱火朝天。
當我在班里表揚他熱愛勞動、關(guān)心集體時,他竟然不好意思地笑了。從那以后,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他的每一點微小的進步,我都給予親切的鼓勵。對于自卑的孩子,我們要充分發(fā)掘他們的“閃光點”,為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表現(xiàn)的機會。并且要抓住他們獲得成功的契機,使他們在成功的興奮和快樂中,充分肯定自我,徹底消除自卑心理。成功與贊揚使得他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價值,鼓起了上進的信心與勇氣。
二、 多角度地了解學生,聆聽學生的心語,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的短處
通過觀察和談話輔導,我發(fā)現(xiàn)小于的學習基礎較差,上課時學習興趣不高,紀律松散。我啟發(fā)他從老師的角度來看不專心聽課的學生,希望他尊重老師的勞動,安靜、專心地聽課。從同學的角度來看不守紀律的學生,希望他熱愛班集體,和同學們一起創(chuàng)建良好的環(huán)境與課堂紀律。小于逐步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慢慢地正視自己身上懶散的缺點了。
另外,引導小于正確看待自己身上的短處,不要過于消極。幫助他意識到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有短處。針對學生的情感障礙,多角度地了解學生,聆聽學生的心語。漸漸地,當我拉著他的手告訴他,他的某些行為不對時,當我答應他只要他好好表現(xiàn)就能和媽媽去書城玩兒,當我因為他主動承認錯誤而給了他小紅花,當我拿著午飯坐在他的身旁,他不再用手抓著吃飯,也很少動手打同學,他開始很懂事地吃完他的午飯,并且對我說:“老師,你看我今天只剩了一道菜,我能去三樓看書了嗎?”
三、 架起友誼的橋梁,溝通從心開始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自我的認識與評價是根據(jù)家長、老師、小伙伴的態(tài)度來確定的。一旦遭受失敗或批評、冷漠時,往往不能進行良好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從而失去信心,產(chǎn)生否定自我的消極自卑心理。
通過談話,小于告訴我,他在課堂上拿石頭扔同學,課間在和同學的游戲中動手傷人,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沒有朋友,想通過這些行為得到同伴的注意。在和家長、任課老師以及班級其他孩子的溝通中發(fā)現(xiàn),他其實是一個很孤獨的孩子,他的一些過激的行為僅僅是為了想贏得老師和同學的關(guān)注。
我私下幫小于找到了幾個善良、懂事的孩子,讓他們主動跟小于交朋友,下課時跟他一起玩,同時也提醒小于,要想交到更多的朋友,必須學會與伙伴友好相處。漸漸地,每當課間,操場上也能看到小于與小伙伴追逐、嬉鬧的場景了。漸漸地,開始有同學告訴我“老師,今天他和我們一起玩,我們很高興。”看到小于的進步和改變,我感到一種滿足的幸福。
四、 家校聯(lián)合,多角度擺脫自卑心理
通過與家長溝通,我了解到,小于生活在單親家庭,從小跟媽媽一起生活,媽媽忙于工作,很少關(guān)心他的心理需求,只會批評不會表揚,總愿意拿小于跟鄰居的孩子比較,以為這樣做是給孩子樹立榜樣,刺激孩子進步。但是實際上,小于十分不喜歡媽媽總是拿自己與鄰居比較,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為自己各個方面都達不到媽媽所期望的目標,從而自慚形穢,對自己毫無信心,挫傷了自尊心。
我將小于近期的轉(zhuǎn)變告訴了他媽媽,請她對小于的要求要適當,不可過高,更不能苛求孩子。請媽媽在家里及時發(fā)現(xiàn)小于的閃光點,取得一點成績要及時表揚、鼓勵,使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多采用鼓勵的語言,同孩子交談,平時多和他進行交流,讓小于看到自己的進步,逐漸樹立自信心。
對于年幼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表揚、肯定、獎勵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小學生的向師性特別強,他們都十分希望親近老師并得到教師的幫助,這給我們轉(zhuǎn)化自卑學生提供了機會,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師的態(tài)度是矯治學生自卑心理的關(guān)鍵。對于學生來說,來自老師的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句得當?shù)谋頁P,一聲真誠的鼓勵,都會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都會使其增長自信心,并對學習逐漸產(chǎn)生興趣,從而在心理上獲得平衡,建立積極的自我評價。
作者簡介:
曲婧茹,山東省青島市,青島四方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