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目的:本研究對我院300名危妊娠轉診的母嬰患者資料進行相關分析,并對300名危妊娠轉診的母嬰患者的結局進行總結。方法:對2016年3月-2018年3月300名高危妊娠轉診的母嬰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其中包括患者的轉診醫(yī)院、患病種類、母兒預后等相關指標進行科學分析。結果:320名患者基本信息如下:1、患者經治療后轉診到一級醫(yī)院人數為260人占比為86.67%;轉診二級醫(yī)院人數為20人,占比為6.67%;三級醫(yī)院為20人,占比為6.25%;2、患者患病種類:(1)先兆性早產88人(29.33%);(2)臨產前胎膜自然破裂人數為77人(25.67%);(3)妊娠糖尿病40人(13.33%);(4)先兆流產40人(13.33%);剖宮產手術或肌壁間肌瘤剝除術后的子宮50人(16.67%);母兒最終診治辦法:(1)自然生產人數為176人(58.67%),剖腹產75人(25.00%),母體承受胎兒在其體內發(fā)育成長過程的終止人數為35(11.67%),孕婦引產放棄生產4人(1.33%),此期間無孕婦產生死亡。新生兒中,早產人數為130人(43.33%),轉重癥監(jiān)護室人數為80人(26.67%),患有肺炎患兒30人(10.00%),黃疸患兒40人(13.33%),窒息患兒6人(2.00%),死亡發(fā)生人數為4人(1.33%)。結論:高危妊娠和重癥孕產婦及時、規(guī)范地轉診和救治是降低孕產婦和圍生兒病死率的主要措施。建立完善的轉診網絡和轉診能力的培訓是保證轉診成功、降低孕產婦和圍生兒死亡率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對高危妊娠患者的診治應該規(guī)范醫(yī)院對該類病人的救治且建立完善的診治系統(tǒng),一次來提高新生兒的成活率及降低孕婦的生命危險。因此,醫(yī)院應該定時、定期開展相關方面知識的講座,聘請相關專家坐診并進行科學指導,以此提高醫(yī)護人員對高危孕產婦的病情評估、適時轉診與現場救治能力,進一步降低孕婦生產危險。
【關鍵詞】高危孕婦;診治系統(tǒng);轉診;探討分析
【中圖分類號】R7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2-0216-01
高危妊娠對孕產婦及胎嬰兒有較高危險性,可能導致難產或危及母嬰者,稱高危妊娠[1]。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婦,稱為高危孕婦。孕婦患有各種急慢性疾病和妊娠并發(fā)癥,不良的環(huán)境、社會因素等,均可導致胎兒死亡、胎兒宮內生長遲緩、先天畸形、早產、新生兒疾病等,構成較高的危險性,從而增加了圍產期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2]。凡列入高危妊娠范圍內的孕婦,就應接受重點監(jiān)護,盡量降低圍產期發(fā)病率及死亡率。據相關研究發(fā)現高危妊娠為造成孕婦死亡、新生兒死亡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就要求醫(yī)院要有一套科學的診治和管理系統(tǒng),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降低孕婦死亡率和新生兒死亡率,以不斷提高高危妊娠管理的三率( 高危妊娠檢出率、高危妊娠隨診率、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3],是降低“三率”(孕產婦病死率、圍產兒病死率、病殘兒出生率)的重要手段。轉診是危重孕產婦救治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搶救成功的重要影響因素。本文對2016年3月-2018年3月300名危妊娠轉診的母嬰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患者基本資料
對2016年3月-2018年3月320名高危妊娠轉診的母嬰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300高危妊娠轉診的母嬰患者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選擇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320名高危妊娠轉診的母嬰患者轉診醫(yī)院、患病種類、母兒預后等相關指標 進行科學分析。選擇使用SPSS20.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科學分析。
2 結果
2.1 孕婦基本情況
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共接收320名高危妊娠轉診的母嬰患者,患者基本情況如下:1、初次懷孕人數為136人(45.33%),曾經生過多于一個孩子的孕婦164人(54.67%);2、孕婦年齡在18-4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15±1.45)歲;3、孕婦懷孕時長為25-42周,平局懷孕時長為(29.45±1.25)周,其中未足月孕婦158人(52.67%),足月孕婦人127(42.33%),產后轉院人數為5人(1.67%)。
2.2 孕婦轉診原因
300名高危妊娠轉診的母嬰患者中轉診原因如下:1、宮產手術或肌壁間肌瘤剝除術后的子宮患者126人(42.00%);2、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5人(25.69%);3、中央性前置胎盤患者10人(10.00%)4.妊娠合并肝炎39(13.00%);5.重度子癇前期患者30人(10.00%)。300名患者發(fā)生高危因素為35種,發(fā)生次數為654次,每位孕婦發(fā)生次數為2.04次,其中發(fā)生次數最多的危險因素為:1、先兆性早產119人;2胎膜早破78人;3、先兆流產50例,4、瘢痕子宮53人。
2.3 孕產婦結局
300高危妊娠轉診的母嬰患者中有245人在我院成功分娩,其中發(fā)生產后出血患者為8人(3.27%),低于國家規(guī)定的5%的標準。不可避免流產患者32人(10.00%);65人安胎出院(20.31);終止妊娠例造成15人自然流產,6人引產;其中9人經評估及家屬同意轉至上級醫(yī)院,結局良好;300例孕婦中未發(fā)生孕婦死亡,子宮切除情況。
3 結論
對高危妊娠患者的診治應該規(guī)范醫(yī)院對該類病人的救治且建立完善的診治系統(tǒng),一次來提高新生兒的成活率及降低孕婦的生命危險。高危妊娠和重癥孕產婦及時、規(guī)范地轉診和救治是降低孕產婦和圍生兒病死率的主要措施。建立完善的轉診網絡和轉診能力的培訓是保證轉診成功、降低孕產婦和圍生兒死亡率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因此,醫(yī)院應該定時、定期開展相關方面知識的講座,以此提高醫(yī)護人員對高危孕產婦的病情評估、適時轉診與現場救治能力,進一步降低孕婦生產危險。
參考文獻
[1]梁娟,朱軍,王艷萍,等.中國“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降低孕產婦死亡主要因素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7,28(8):746-748.
[2]王衛(wèi)星,胡美霞,陳麗華,等.九江市危重孕產婦轉運及搶救狀況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3,51(5):40-43.
[3]謝莉玲,余昕烊,朱建華.351例重癥孕產婦轉診病種和結局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5):385-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