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朝聘
摘 要:語文課堂上適時適度、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是發(fā)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提問是一種藝術,它閃現(xiàn)著教師教學智慧的火花。提問要遵循提問的原則,講究提問的技巧和藝術,從而充分發(fā)揮提問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為此,課前應精心設計好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形成有自己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生;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策略
新課程理念下,提問在教師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本文依據(jù)初中教學經驗,提出了五條初中語文教學提問創(chuàng)新設計策略,以供教師同仁參考,共同推動課堂提問的創(chuàng)新設計。
一、分層次提問,鼓勵學生多思考
由于學生的成績大多存在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所以教師在提問時,盡量分層次提問,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多思考,鍛煉自己的思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成績,大概判斷學生答題層次,引導學生思考稍高層次的問題,防止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思考,在自身基礎上不斷向前進步。例如,在講述古詩《觀滄?!窌r,教師可先講述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目的,以及曹操所表達的宏偉大志。對于語文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可設置以下問題進行提問,如,“這首詩采用了哪一種抒情方式”“這首詩采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這首詩的中心句和中心思想是什么”等問題。而對于語文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可設置以下問題進行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如,“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你喜歡哪句詩,為什么”等問題。設置不同層次問題,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回答上來,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養(yǎng)成勤思考、愛提問、敢回答的好習慣。
二、設疑新穎,激發(fā)情趣
好奇知心人皆有之,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發(fā)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有意注意力和自主學習意識。如《背影》一文中有一段關于父親背影的描寫,只有理解了這部分內容才有助于學生理解本文的主題。很多學生很難從中感受到濃濃的愛子之情。筆者首先要求學生仔細地觀察教材中的插圖,然后閱讀這段文字,接著讓學生想象“父親的體形怎樣?衣著如何?爬上月臺有哪些動作?”當這些畫面一一在學生腦海中閃過后,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神態(tài)有了細微的變化,然后再提問:父親的衣著和我的衣著有何不同?父親買橘子不容易,為什么還要親自去呢?由于學生已經進入問題的情境之中,所以討論時非常熱烈,教學效果自然比較好。
三、提問過程不失引導,防止學生犯迷糊
多數(shù)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問,只重視學生回答對錯,不注重學生回答問題的思路與過程。這容易導致學生回答問題思路不清晰,犯迷糊。所以教師在提問過程中要不失地對學生加以引導,理清學生解題思路,讓學生掌握解題重點和技巧。例如,在講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學生在讀完課文,弄清段落結構后,教師可進行提問。教師若只提問“三味書屋有哪些值得作者回憶的地方”,而不加以引導,學生通常不能快速正確答題。因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尋找答案時,注意作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不同表達,從不同處尋找作者著重描寫的地方。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解題有一定思路和規(guī)律可循,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四、利用設問,挖掘矛盾,引發(fā)思考
對每篇課文的學習,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抓住學生利用原有知識能力解決不了的地方,有意地制造矛盾,給學生設置“障礙”,使他們形成心理上的“沖突”。當學生急于解決又差一點進入這種問題情景時,精神的高度集中使其漸漸進入靈感狀態(tài),思路流暢,聯(lián)想豐富,對記憶材料的提取左右逢源,得心應手。最終實現(xiàn)頓悟,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白楊禮贊》時,在引導學生閱讀時這樣設問:為什么第二段不接著第一段寫白楊樹而去寫高原景色呢?利用“不這樣……而這樣……”這個選擇句式巧設矛盾,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如果只是這樣問:第一段寫什么?第二段寫什么?就顯得平淡如水了。
五、多練“精”問,少練“差”問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所以教師應合理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設計精品問題,重點訓練學生,盡量不采用一些無意義的提問,不浪費課堂時間。教師在教學時合理設置懸念,找到合適的提問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渴望答案。例如,在講述《背影》時,初中生由于缺乏一定的人生經歷,很難理解《背影》中的父愛。而“朱自清是如何在文中描繪父愛的”,這一提問又是文章重點提問。教師可讓學生重點關注文中的“五句話”“四處背影”等重點描述,反復閱讀,反復體會,反復體味其中的感情表達。學生通過反復閱讀,重點理解作者的感情表達,體會到濃濃的父愛。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與教師的溝通,從而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整個課堂,引導課堂的教學方向,決定課堂氛圍是否活躍,學生興趣是否濃厚。因此,教師應重視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積極對提問形式等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把握提問環(huán)節(jié)的目的,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目的,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最終目的,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努力學好課本知識,擴展自身的思維寬度,培養(yǎng)自己愛思考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麥憲章.淺談初中語文課堂問題設計應把握的原則[J].課外語文:上,2017(7):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