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華
摘 ?要:眾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有新舊交替的客觀規(guī)律,而教學的改革則是亦然。若教育工作者想要打好教育改革這一仗,需要重視的是課程的改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微課已逐漸出現(xiàn)在人們視線當中,經過數(shù)多個教育工作者的踐行發(fā)現(xiàn)微課的模式是增強信息技術課堂的良好載體。因此,教師應當在新教育模式下利用微課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品質。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微課模式;運用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飛速提高,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也在飛速的提升著。因此,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的教學在已經逐步地進入學生與教師的日常課堂中。筆者將以微課為例子,探尋微課教學在日常教學課堂中的重要性與可實踐性,從微課的本質出發(fā)探索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學的具體實踐。
1 微課實施方便,能夠提高學生自主性
1.1 微課具有簡便的使用普遍性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微課的實行模式是怎樣的。微課是以播放與所學課程相對應的視頻為基礎,通過教師的講解來傳授給學生應學知識的一個載體。微課作為日常教學的一個載體具有極為方便的優(yōu)異之處。微課不僅可以被教育工作者運用到課堂當中,并且它在課下也可作為學生復習所學知識的工具。不僅如此,微課可以是各個知識點的濃縮,故而它有著播放時長較短的好處,學生不用花費大幅時間觀看視頻,只需查漏補缺般有選擇性的觀看便可。從微課的這些性質中,我們可以窺探到微課模式對于課堂教學的優(yōu)異性,它不僅能夠使教育工作者減輕工作量,并且可以隨用隨停。教師在微課的幫助下可以更加多樣性的對學生傳授知識。其次,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微課在課堂上的應用早已被引進各個初中的校園中。而隨著數(shù)字化媒介的不斷完善、互聯(lián)網計算機與信息化的加強,信息技術的教學在眾多初中校園中已開始施行,微課的使用能夠促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變得十分簡便與快捷。
1.2 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
在不久前的新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到在日常教學課堂是具有主體性的,而教師作為課堂的指導者,決定著學生的學習進程。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微課的方便性來教導學生自主地針對自我知識缺漏的部分進行查漏補缺。另外,經實踐表明,教師若能夠翻轉課堂中學生與老師角色的主次,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會得到提升。因此,在教師為提高課堂有效性而備課時,可以提前將微課的使用加入進程,將微課融合入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中,將學生放在主導的位置上,找尋適合學生使用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微課進行播放。例如,當教師講授信息技術的編程內容時,可以事先為學生在大屏幕播放教師課前錄制的微課視頻,通過多種算法的使用讓學生了解相關信息技術知識并感受學習信息技術的樂趣。最后,在課堂上通過學生們的合作與討論加上教師的補充充分地的將課程的內容傳遞出去。在這個自主性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微課的加入,學生的自主性能夠更好的得到提升。
2 微課具有信息技術教學前景與有效性
2.1 微課具有更適用信息技術課堂的應用前景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十分嚴謹?shù)膶W習科目,它具有十分強大的關聯(lián)性與邏輯性。它對于學習者抽象能力與理解思維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作為初中階段的學生這個群體而言,由于先前很少涉及信息技術的專業(yè)性學習,往往不具有足夠的抽象與理解的思維能力。故而會導致有些信息技術問題在學生的學習中出現(xiàn)一些無法解決的難題與障礙。這時微課便發(fā)揮了它的作用。微課的播放時長具有精煉簡短的特點,當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遇到了難題或是想要了解某個模塊的知識重點時,就可以通過微課搜索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另外,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對微課的掌控來決定自己的學習進程,即便是理解能力偏低的同學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微課達到理解的目的。這是傳統(tǒng)課堂所做不到的。因此,不得不說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確有著應用的前景。
2.2 信息技術課堂中具有有效性
在現(xiàn)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之中,人才是極為珍貴與不可或缺的,他是國家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基礎與必要條件。因此,有著教書育人任務的教育工作者應當有培養(yǎng)人才的意識,在信息技術的教育當中,教師應當擔起責任,積極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能力與知識遷移能力。
3 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具有針對性
在初中課堂中,對照的教學模式是極為實用與普遍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針對相近的知識點進行歸納與對比參照,通過對照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記憶與學習能力。此外,學生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更充分的觀察、理解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微課中富有針對性的與信息技術相關聯(lián)的課程視頻來指導學生觀察信息技術中代碼編程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這種學習方法能夠使學生在觀察與聯(lián)想的前提下理解信息技術的嚴謹性與美妙之處,能夠充分的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
4 結束語
教師在實施時應充分理解新課程改革模式與基準,迎合社會的科技發(fā)展要素,利用方便的數(shù)字化互聯(lián)網模式中誕生的產物微課來加強對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下的思考能力、自主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師不能針對某個問題完全解讀它的解題方法與過程時,教師可以參照微課當中數(shù)多個解題模式為學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發(fā)散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梁樂明.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5(28):13.
[2] ?許偉.初中信息技術中微課的設計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7(13):62.
[3] ?曾犇.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2016(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