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久郁
現(xiàn)代課堂強調學習的主體性和內在性,要求教育要重視學生生命和心靈的發(fā)展,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改變強制和灌輸?shù)慕逃绞?,在喚醒和啟發(fā)中培育心靈、涵養(yǎng)精神。
大連市西崗區(qū)景潤小學基于“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提出“潤心教育”的學校發(fā)展特色,將打造“潤心課堂”作為學校和教師的共同追求,著力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
一、追求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價值
“潤心課堂”,即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學生心靈成長為最高價值追求、打造學生主動活潑學習的課堂。“潤”是潤澤,是喚醒,是熏陶,是感染,是潤物無聲,是水滴穿石;“心”是心靈成長,指向于學生的精神世界。“潤”是外因,是學生主動發(fā)展的條件;“心”是內因,是學生主動發(fā)展的根據(jù),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潤心課堂”不但重視教學的過程與方法,更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有效落實,是使學生“心理安全、心靈舒展、心智成長”的學習者課堂。
二、遵循“三真三實”的框架模型
為引領教師深入打造使學生“心理安全、心靈舒展、心智成長”的學習者課堂,學校提出了“三真三實”的具體要求,即“真問題、真情境、真交往”“細(致)而實、漸(進)而實、呵(護)而實”。(如圖所示)
“真情境”:課堂上有目的地引導或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場景,寓教學內容于情境之中,使學習聯(lián)系生活、回歸生活,激發(fā)學習情感,引起態(tài)度共鳴,得到真實體驗,幫助學生自主建構。
“真問題”:依據(jù)教學目標,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解決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經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和發(fā)展,成為自主思考的學習者。
“真交往”:以合作學習為載體,建設平等、尊重、友善、理解、信任、互助的對話性課堂,使師生彼此合作、相互傾聽、相互碰撞。
“細(致)而實”:強調教學設計要細致,即每個環(huán)節(jié)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有清楚的學習任務,要有具體的學習行為,要有充分的時間預設。
“漸(進)而實”:強調教學要循序漸進、由易而難,教師要有方法意識,要善于為學習搭設“腳手架”,實現(xiàn)以教導學。
“呵(護)而實”:學生學習進度快慢不一,需要教師分層關照;區(qū)別對待出現(xiàn)的不同層次的問題,實現(xiàn)順學而導。
三、凸顯“板塊式”和“問題化”教學
學校認識到“潤心課堂”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更需要循序漸進。學校以“板塊式”活動設計和“問題化”教學活動研究作為研究的中心問題,使得“潤心課堂”建設有了抓手和保障。
“板塊式”活動設計研究目的是實現(xiàn)教學過程中的“真交往”,使教學“細(致)而實”;“問題化”教學活動研究目的是實現(xiàn)教學過程中的“真問題”“真情境”,使教學做到“漸(進)而實”“呵(護)而實”。
(一)以“板塊式”活動設計研究優(yōu)化教學結構
課堂教學過程需要清晰簡明,需要教學重點突出、內容豐富,需要學生的活動充分、深入。我校借鑒了余映潮特級教師的板塊式活動設計思想,以教學板塊來結構課堂教學,作為“潤心課堂”的基礎要求。其特征是教學內容呈塊狀,這種塊狀設計主要著眼于學生的活動、著眼于能力的訓練,以“教學板塊”來整合教學內容。
在板塊式設計研究中,學校歸納出“四有”標準,即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有清楚的學習任務、要有具體的學習行為、要有充分的時間預設。板塊式教學設計優(yōu)化了課堂結構,克服了“碎問”“碎答”,遏制了教師過分的講解,保證了學生活動的時間,使教學因突出能力訓練而更加扎實。
(二)以“問題化”教學活動研究優(yōu)化學習內容
“潤心課堂”內涵是豐富的,“潤心課堂”建設是一項整體性工作,其研究也是多緯度的。問題是教學的心臟,教學要讓學生保持對問題的思考。學校選取了“問題化”作為深化“潤心課堂”教學研究的突破口,旨在整合并優(yōu)化課堂學習內容,使學生通過探究問題建構自己的意義,培養(yǎng)學習者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學校主要從“有效的問題設計”和“有效的問題使用”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和探索。
一方面,學校將“有效的問題設計”分解成子課題進行研究,具體包括:基于課程目標設計問題、基于板塊教學目標設計問題、從單元整體性任務出發(fā)設計問題、從學生理解掌握的難點設計問題、圍繞基本問題設計跟進問題的研究等。另一方面,學校還將“有效的問題使用”研究分解成如下子課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研究、引發(fā)學生提問的研究、圍繞基本問題反復深入探討的研究、應對錯誤或不恰當回答的研究等。
“板塊式”活動設計與“問題化”活動設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形式到內容,使得我校的“潤心課堂”建設工作逐步深化。
四、深耕課堂結構變革
學校在“潤心課堂”理念指導下,基于“板塊式”和“問題化”的基本思想,不斷借鑒名師的成功經驗,結合具體學科和課型總結了“潤心課堂”教學基本思路。下面簡要介紹語文和數(shù)學的教學思路。
(一)“整體反復,選點突破”的語文閱讀教學
主要著眼于優(yōu)化、精煉和整合課文內容,實現(xiàn)“點面”結合。先是把握文意,這是“面”;然后選取課文中幾個著重用力的部分,進行精段品讀,這是“點”。這一思路的特點是: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凸顯閱讀能力訓練。
(二)“五步嘗試”的數(shù)學新授課教學
著眼于“先學后教,先練后講”,充分落實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第一步是出示嘗試題,明確任務,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第二步是自學課本,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第三步是嘗試練習,檢驗自學課本的學習結果;第四步是學生討論,圍繞基本問題組織學生合作交流;第五步是教師講解,根據(jù)教學重點和學情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評。這一思路的特點是:突出學生自學、促進學生間交流、強調教師的基本問題設計和有針對性講解。
“潤心課堂”范式的建構是學校深化教育教學的研究成果,“潤心教育”理念充分地體現(xiàn)了為學習者終身發(fā)展服務的教育思想;“三真三實”基本標準是“潤心課堂”的價值導向,是教師的課堂教學行動指南;“板塊式”和“問題化”設計是“潤心課堂”研究的突破口,實現(xiàn)了課堂結構和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優(yōu)化。
(責任編輯:趙昆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