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偉
摘要:人類學其核心的概念是文化,它指出:人的發(fā)展是一個由未特定化向完整性不斷升華的過程,其中文化扮演重要角色;教育則以社會中的個體為對象,立足于人的全而發(fā)展,是個體文化化的重要工具。人類學視野下的個體依據(jù)文化不斷的升華,而教育則是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手段,也是人不斷完善的過程。本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界定人類學及教育的概念;第二部分簡析人類學與教育的關(guān)系;第三部分呈現(xiàn)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第四部分剖人口普查現(xiàn)狀中投射出的教育問題;最后一部將以前文的分析為依據(jù),從人類學視角下看教育的實施。
關(guān)鍵詞:人類學;教育;文化
一、人類學與教育的定義
(一)人類學
人類學是以文化概念為中心,具有兼容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學科的跨學科特征,以參與觀察為主要方法,采取經(jīng)驗性的田野工作進行研究的領(lǐng)域,研究人性與文化的學科,并關(guān)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學科。人類學是人類學者和田野調(diào)查點當?shù)厝诉M行的有關(guān)文化內(nèi)涵的知識性交流實踐,并就文化撰寫成果——民族志素材進行分析、診釋或建構(gòu)而著書立說(含口傳記錄和影視作品)。
(二)教育
對于教育的定義多種多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從社會的角度和個體的角度定義。從社會的角度,廣義的教育指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是活動;狹義的教育指學校教育,既教育者根據(jù)一定的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yǎng)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更狹義的指思想教育活動。從個體的角度,往往把教育等同于個體學習或是發(fā)展的過程。綜上分析,我們可以把教育定義為:教育是一定社會背景下發(fā)生促使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體化的實踐活動。而在個體社會化的過程中往往以文化為媒介使個體社會化。
二、人類學與教育的關(guān)系
從以上對人類學與教育的定義的分析來看,我們得出下圖:
上圖中橫向的是指人類學以人為主線,通過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把未特定的人升華為完整的人的過程,而縱向的則是指教育以認人對象、文化為教育內(nèi)容和媒介,使個體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人類學與教育兩者的對象都是人,且從另一層面來看教育者通過教育手段把文化傳授給受教育者(即人),從而實現(xiàn)人類學中未特定的人升華為完整的人的過程。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一)人類學之于教育
教育的對象人來自于人類學上的個體,人類學中蘊含的人的發(fā)展特點、文化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育的內(nèi)容和教育的方式。
(二)教育之于人類學
教育使個體社會化,對人的全面發(fā)展起著重要性的作用。教育以文化為教學內(nèi)容和媒介,實現(xiàn)人的素質(zhì)教育,更能提高人類社會人口的總體素質(zhì)水平,有助于實現(xiàn)全人類的全面發(fā)展。
三、第六次人口普查現(xiàn)狀
根據(jù)《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國務(wù)院關(guān)于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人口與受教育程度方面的數(shù)據(jù)公布如下:
1.總?cè)丝冢喝珖側(cè)丝跒?3,7053,6875人。男性人口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為6,5287,2280人,占48.73%。
2.人口增長: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人口相比增長5.84%,年平均增長率為0.57%。
3.民族構(gòu)成:漢族人口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數(shù)民族人口為1,1379,2211人,占8.49%。
4.年齡構(gòu)成:0-14歲人口為2,2245,9737人,占16.60%;15-59歲人口為9,3961,6410人,占70.14%;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
5.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5,1965,6445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5876,4003人。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為38788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為26779人。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6.72%下降為4.08%,下降2.64個百分點。
四、人口普查現(xiàn)狀中投射出的教育問題
(一)教育的普及性和平等性是否跟得上人口增長速度
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變化,反映了我國普及九年制義務(wù)教育、大力發(fā)展高等教育以及掃除青壯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受教育對象也大大增長,對于邊遠山村教育普及性和平等性也帶來的極大的挑戰(zhàn)。
(二)各民族多元文化的刺激下教育是否實現(xiàn)地域性
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除了漢族外,共有55個少數(shù)民族。漢族人口占了總?cè)丝?1.51%,各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8.49%。雖然漢族的人口占有絕大部分的比重,但眾多的少數(shù)民族有著其特有的文化習俗,各民族多元文化的刺激下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育地域性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莊孔韶.人類學概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哈維蘭.當代人類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費孝通.重建社會學與人類學的回顧和體會[J].中國社會科學,2000(1):37-51+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