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芳
摘 ? ?要: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一個人的成功,80%的原因來源于家庭教育,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存在這樣一個誤區(qū),認為教育的主體就是學校,學校應該對孩子承擔100%的教育責任,這種錯誤的教育理念直接忽視了家庭教育這個關鍵因素,導致學生接受的知識內容局限在學校范圍,無法形成家校間的學習系統(tǒng)。鑒于此,從小學低年級開始,語文教師就要爭取家長的配合,與家長形成合力,開展家校共育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文就低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的家校共讀進行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課外閱讀;家校共讀
一、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內容并不是核心教育目標,與掌握知識相比,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對讀書產(chǎn)生持續(xù)性的興趣才是重點,從這個層面出發(fā),把所學的閱讀重點都投入在語文教材之上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課外讀物的有效補充。課外讀物不僅可以豐富語文教材知識內容,讓學生全面的了解教材文章知識內容,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實現(xiàn)知識的延伸,為以后的寫作學習積累豐富的素材。同時,課外閱讀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接受德育教育,鍛煉獨自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與家長都應該充分的重視課外閱讀教學,讓課外閱讀成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生活習慣。
二、低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的家校共讀的策略
1.強化課前引導,組織親子閱讀
在語文課堂教學前,教師就可以要求家長圍繞課堂教學內容,在家庭教育中積極的引導學生,組織孩子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要讓孩子熟悉文字、學會分析文章內容、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比如教師開展課文《亡羊補牢》教學之前,就可以強化家長的課前引導功能,要求家長配合相關課外讀物,組織親子閱讀,在閱讀相關的課外讀物時,熟悉類似文章的語言表達風格和文章結構,這對于課堂教學可以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知識并不是相互分離的,而是呈現(xiàn)出圈層的特點,風格、屬性相同的文章自然會歸結為一個圈層,只要掌握圈層中的其中一篇文章,就可以大致了解類似文章的風格、屬性,這就是教師強化課前引導,組織親自閱讀的根本原因?!锻鲅蜓a牢》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師就可以給家長推薦相關的寓言故事,讓家長組織親自閱讀活動,與孩子共同讀故事,在讀的過程中,找到寓言的相同之處。
2.家校共設情境,強化閱讀深度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的關注閱讀內容,這就為深度閱讀教學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在小學低年級課外閱讀教學時,教師就要主動的與家長溝通交流,共同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強化閱讀的深度。比如閱讀課外讀物《坐井觀天》時,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做實驗,把一只蝸牛放在一個筆筒里,向學生提問,這只蝸牛向天空看去,會看到什么呢?學生試著站在蝸牛的角度思考,發(fā)現(xiàn)蝸牛的周圍都沒有光線,它始終處于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中,只有頭頂?shù)囊黄炜梢钥吹酵饷娴氖澜纾谑腔卮鹬荒芸吹焦P筒上方圓形的天空,教師在肯定學生回答的同時,導入課外讀物《坐井觀天》,讓學生明白了井底青蛙的天空,只有井蓋那么大;完成課外閱讀教學以后,教師就需要與家長溝通,要求家長在家庭中就課外讀物學習進一步深化,增強學生對《坐井觀天》的理解。當學生回到家中,發(fā)現(xiàn)爸爸再次取出了那只天文望眼鏡,把它架在陽臺上,他興奮的跑了過去,開始用望眼鏡觀測外面的世界。這時候,父親走過來,與孩子一起使用望眼鏡,并教導孩子:在觀察一個物體時,我們不能局限在一個點,需要從多個角度觀察,這樣就會有不一樣的發(fā)現(xiàn)。父親的講話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井底之蛙》的理解,青蛙只能看到井蓋上的天空,而擁有望眼鏡的自己不僅可以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還可以借助望眼鏡看到更為遙遠的天空,我們并沒有局限在某個點,而是在變化中觀察事物,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特征。
3.注重閱讀效果,強調評價反饋
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必須把課外閱讀活動作為長期的學習任務來抓,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需要注重閱讀的效果,強調閱讀的質量。教師、家長要培養(yǎng)學生一起課外閱讀,當學生完成課外閱讀以后,就要采取積極的評價反饋措施,就閱讀的內容與學生進行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了解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程度,以此來進行科學評價,為下一次的課外閱讀活動做好鋪墊。在評價時,要以鼓勵為主,用結合實際的評價方式表揚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對閱讀充滿興趣。
三、總結
課外閱讀覆蓋了語文教材語文的全部內容,教師要想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就只能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為了達到連貫性的閱讀效果,教師要與家長密切合作,采取家校共讀的方式讓學生在學校和家中都可以進行閱讀,學習到閱讀知識內容,因此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
參考文獻:
[1]鄧仕民,黃曉輝,熊元紅.論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沖突與調適[J].教育探索,2015.
[2]葉靜.高中英語課堂合作學習現(xiàn)狀調查[J].魯東大學,2015( 23).
[3]張咸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南北橋,2017.
基金項目:本文系平頂山市2019年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農村小學提高家校共讀效果的途徑研究》課題類別:一般課題,編號:2019——GHYB——10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