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許多學生在初中時便開始接觸文言文,學生能否良好地學習文言文成為了重要的教學難題。古代社會時人們的交流習慣以及用語選擇成為了往后發(fā)展的重要鋪墊。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今人們的用語與古時的文言文大有不同,若要對文言文進行深度地了解,則會有些難度。初中處于對文言文初步了解的時期,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礎,以備高中和以后的文學素養(yǎng)提升。因此教師對有效開展初中語文中的文言文教學的研究,能夠從基礎上來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誦讀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
首先,文言文是學生們對中國語言發(fā)展和古今文化對比深入了解的首個途徑。初中前所接觸的古詩理解難度較淺,對于詞匯以及語法要求較少,小學與初中所學的詩詞進行相比便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漢語與文言用語的差異,通過兩者的差異體現(xiàn)出發(fā)展細節(jié)。在每個字句的細節(jié)中理解意境。
其次,初中文言文能夠完美地體現(xiàn)古代的語言美。許多數(shù)人傳誦的經典篇章都在初中所學的文言文中,能夠在朗讀時達到抑揚頓挫的效果,并且與現(xiàn)實貼近,初中生們能夠通過教師的細心教學下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解內容并賞析文中的意境,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
最后,文言文作為中考必考內容,其難度對于學生適中,能夠在教學成果檢驗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出題者的母的,強化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學習,因此文言文在考試中分數(shù)分配比例較高。
二、有效開展初中語文中的文言文教學方法
(一)誦讀
誦讀對學好文言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所學習的文言文大多都能夠流暢閱讀,誦
讀時能夠根據(jù)文中的韻腳達到抑揚頓挫的效果。在文言文教學的課程中,可以由教師帶領學生一同朗讀,一齊感受古文的韻律感,通過反復地誦讀,以便接下來教學時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且強調學生在誦讀過程中若遇到問題應當及時解決,在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時減少障礙,對文言文的第一印象極為重要。通過讀和譯同時進行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同時通過筆記標注等方式加深理解,減少理解的偏差,加速信息反饋。
以上便是誦讀中“讀”的部分,需要通過“讀”的基礎來實現(xiàn)“誦”的轉化,兩者有效地融合以提高在“讀”的過程中語境的良好理解和語感的提升。在誦讀的過程中語境的理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語感,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覺,將在文言文文章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學生反復地誦讀便是在反復地理解文言文文章,同時將對文章的理解傳輸至大腦中,理解文中所表露出的情感。通過不斷地誦讀使得大腦能反復地活躍運動,使邏輯思維能力有效地提升。
(二)重視預習
預習是學生與教師都需要做的一門功課。文言文與現(xiàn)代漢語大有不同,無論是用語、用詞、表達習慣都與現(xiàn)代有所不同。因此對教師與學生都要求預習。教師作為帶領學生們學習知識的引導者,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給予學生良好的教學講解以及疑問解答。其次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適當?shù)姆绞綄W生的思考和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明確安排預習內容的先后順序,先易后難,預習內容的細節(jié),先少后多,先基礎后拓展,達到良好的預習效果
(三)課上課下教學聯(lián)系考試和生活
教師應當在開課時便與學生達成良好的教學共識,明確自己的教學觀念,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時了解到學習與考試和生活是緊緊相關的。在不斷地學習探索過程中從中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為成績,導致學生自身長期處于功利性的學習狀態(tài),這樣的弊端極大程度地限制了學生的思想和潛能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當將課程進行深化改造。針對當前中考考試的題型,直接深入地進行題型分析,如何在考試中有效地答題并且得分,解決了學生們學習時最大的困惑和難題,學生在提高成績的同時消除了消極思想,將課堂上積累的知識與生活相互呼應。許多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思想較為獨特,思維方式處于活躍變化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們感悟文中的語境和作者的情感。教師應當積極挖掘課程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深度。在這時,加入篇章當時和現(xiàn)在的社會價值,課上課下,線上線下,同時構成篇章背景下的活動,如感悟演講、改編劇本、角色互換(文中主人公和學生)、辯論會,等等。引導學生課上認真,課下反思,在古與今、古人與自我、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思想碰撞中,真正去理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所在,端正其學習文言文的態(tài)度。
三、總結
總之,初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至關重要,也越來越受到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重視。隨著國家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承載者——文字記載,被重視程度也會越來越高。初中語文教師在學生初次與文言文見面時,這個引導者的身份決定著學生對文言文的“愛”與“恨”。所以,要在有效開展初中語文中的文言文教學方面大膽嘗試。誦讀,重視預習,課上課下教學聯(lián)系考試和生活的方法,能夠從學生的主體出發(fā),改變學生面對文言文學習的消極態(tài)度,合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感受到文言文的意義和價值,抓住這個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關鍵期。
參考文獻
[1]“文武”皆備 “內外”兼修——高中語文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出發(fā)[J].于海.語文學刊.2013(17)
[2]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思考與實踐[J].劉國霞.新校園(中旬).2015(08)
[3]試論如何在高中語文學習中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J].王梓童.高考.2018(25)
[4]高中文言文誦讀法探究[J].丁秀琴.語文天地.2019(19)
[5]高中語文的局限及其教改趨勢[J].童亞飛.才智.2009(35)
作者簡介:
(張莉),性別(女),出生年(1990-),籍貫(廣西羅城),民族(仫佬族),職稱(中二),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