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小榮
【摘要】信息技術在改變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有效地推動了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授課模式的改變,成為了當前教育教學領域討論的熱點話題。數學概念是數學屬性和本質的反映,在數學教學中處于基礎地位。信息技術在數學概念教學中可以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還可以提供豐富的教學信息。本文首先解讀了信息技術、數學概念教學整合,然后給出實現二者整合的方法,從而提高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數學概念;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正在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而在教育教學中引進信息技術符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倡導數學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并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數學教學內容、學習方式的呈現,使得學生和教師能夠更好地進行互動,因此信息技術對于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來說意義重大,是逐步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基礎。
一、信息技術、數學概念教學整合的解讀
信息技術與數學概念的整合是將信息字眼、信息技術、信息方法、課程內容等進行整合,進而完成教學任務,在整合的時候讓信息技術為課程教學提供服務。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進行教學結構的改革,使得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能夠和數學概念教學達到整合,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當信息技術運用在數學概念教學活動中時,知識的學習過程為學生的主動探索,這時候信息技術不再是單純的教學工具,而是學生終身受用的認知工具。
二、信息技術和數學概念教學整合教學案例
知識點:圓的周長=πd
(1)引入概念:之前我們已經對圓的直徑和半徑進行了探討,現在讓我們一起進行圓的周長的探討。
(2)概念的定義:圍成圓的周長
(3)強化概念:圍成圓、總長
圓的周長=πd
(4)概念的運用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概念的引入。圓的周長是人教版新課程小學數學當中的教學內容,圓的直徑和半徑在之前已經學習過,并且學生在學習圓的周長之前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等的周長,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引入別的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這樣學生通過遷移就能夠將新的知識同化到舊知識當中,進而形成新的知識概念體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教師先讓學生自己對知識進行回顧,然后利用信息技術在電腦上進行相關知識的展示,學生則可以通過手中的平板電腦進行概念的理解。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為概念的定義。當教師直接給出圓的周長的概念之后,為了對學生概念掌握和理解情況進行檢驗,教師還設計了幾個直徑不同的圓,采用搶答的方式讓學生利用平板電腦搶答,這樣學生就像進入到了游戲當中,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fā)起來,課堂氛圍也得到了有效的調動。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為概念的強化階段。當學生已經對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之后,從概念教學一般要求出發(fā),對教學進行認識的強化,對概念當中的關鍵詞進行深入的剖析,使得概念本質特征得到有效的明確。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為概念的運用。學生學習概念最終是要進行概念的運用,并利用概念去解決生活的中實際問題。教師將課前設計好的問題發(fā)送到電腦終端,學生則可以在平板電腦上進行作答,每完成一個題目就提交一個題目,教師可以在終端查看完成情況。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答題情況有針對性的講解,也可以讓掌握較好的學生為掌握不好的學生講解。
在該設計中,教師利用平板電腦實現了圓的周長概念的引入,這樣就能夠很好地引入和創(chuàng)設情境,使得學生可以更為直觀地去感受。由于教師在后續(xù)環(huán)節(jié)還引入了豐富的材料,學生對此概念的學習更感興趣。另外,還能豐富概念教學形式,平板電腦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構建知識結構,同時平板電腦還能夠促進知識的反饋和交流互動,對于教學結構的優(yōu)化、教學效率的提高意義重大,再有,平板電腦還有存儲功能,所以學生可以利用平板電腦及時進行鞏固復習,課下和教師、和同伴進行交流和互動,及時消除疑惑。
三、結語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信息技術已經在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得到應用,其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主動探索和學習的情境,使得教師的教學觀、學生的學習觀得到有效的改變,其體現的是以學生為本的先進教學理念,能夠為數學概念教學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應該遵循學生主體、及時反饋、教學有效、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注重學生在能力、思維方面的差異,針對基礎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前、課中和課后,滿足各個學生的發(fā)展需求。
參考文獻:
[1]中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潘小明,徐明論.新技術支持下的數學概念教學[J].井岡山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5(12):44~48.
[3]李玉順,楊振濤,史鵬越,焦辰菲.平板電腦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發(fā)展的現狀[J].大視野,2014(4):73~77.
[4]李海媚.也談TI圖形計算器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數學教學通訊,201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