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摘 要:師愛是師魂,是教育的永恒主題,如果沒有愛,教育就等同于機械的授業(yè)解惑,沒有了愛,孩子的品格和智慧都不能充分地發(fā)展。因此筆者從平等、理解、鼓勵三個方面闡述教師應該如何去關(guān)愛學生,讓學生和教師在充滿關(guān)愛的教育環(huán)境中一起攜手成長。
關(guān)鍵詞:平等;理解;鼓勵
裴斯泰洛齊在《與友人談斯坦茲經(jīng)驗的信》中寫道:“我決心使我的孩子們在一天中沒有一分鐘不從我的面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們的,他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他們的歡樂就是我的歡樂。我們一同哭泣,一同歡笑?!比绻堰@段話變成一個字,那就是“愛”,離開了愛,教育就等同于機械的授業(yè)解惑,離開了愛,孩子的品格和智慧都不能充分地發(fā)展。因此,愛是永恒的教育。
一、 平等是愛
“師道尊嚴”多年來影響著很多老師的思想,認為在學生面前要擺出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面目,這樣孩子才會敬畏自己,才會形成良好的課堂常規(guī)。這也是我初登講臺時信奉的教育理念,那時教的是一年級的小毛孩,天性活潑、愛動愛鬧,為了快速建立自己的威嚴。我每天都擺出一副嚴肅的面孔走進教室,當孩子稍有錯誤就怒目橫眉,大聲斥責。久而久之,課堂井然有序,孩子們都是正襟危坐,我內(nèi)心竊喜不已??陕?,我發(fā)現(xiàn)班上的孩子見了我再也不像最初那么親切地大聲呼喊:“劉老師好!”了,而是一副止步不前怯生生的模樣。班級語文成績也出現(xiàn)了下滑。我很迷惑,直到看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著作《做最好的老師》,才明白一個教育者,首先要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人,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居高臨下,而是平等。只有蹲下來,走進孩子的心靈,成為他們的伙伴,才會贏得孩子的愛戴,親其師自然也就信其道。
以后的每天只要我走進教室,就會給孩子們一個燦爛的微笑,親切地大喊一聲“孩子們好!”這笑容和言語猶如給了孩子們一道溫暖的陽光,讓一整天的學習過程都變得明媚、盎然起來。當孩子回答問題出錯時,我再也不著急上火,而是輕輕地對他說:“我知道你一定是需要幫助,告訴我吧,我很愿意幫助你。”當孩子調(diào)皮搗蛋時,我會控制情緒,理性地和孩子們一起分析,引導他們辨對錯,明是非。終于,那一聲聲響亮、親切的“劉老師好”又回到了我的耳畔,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又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那一只只高舉的小手又在課堂上涌現(xiàn)……
二、理解是愛
理解在我看來是一種同理心,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對方的情緒。在此基礎(chǔ)上包容對方的行為,并給予正確地引導。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站在成人的視角來審視孩子的行為,覺得他們的哭鬧、生氣、固執(zhí)等行為都是那么的幼稚、可笑,甚至不值一提。例如:我今年新接的班級有一個又胖又壯的小女孩,上課的時候總是喜歡做出各種怪異的行為:大聲喊叫,隔幾分鐘就吵鬧著要上洗手間,在教室里旁若無人地四處亂竄,騷擾其他同學學習等。老師們善意提醒她,無效;批評懲罰她,反而引發(fā)她更嚴重地哭鬧,導致班級課堂秩序十分混亂。我多次找這個孩子談話,進行批評教育,都收效甚微。久而久之,自己心里都有些想放棄她了。
后來,我在閱讀美國作家尼爾森的著作《正面管教》這本書時,有一些觀點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例如:最令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孩子的不良行為背后有其錯誤的觀念和行為目的,但是孩子自己意識不到,大人需要識別不良行為后的目的,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改變不良行為。我想在教育這個孩子的時候我一定是不了解她這樣做的真正目的,所以才收效甚微。于是我開始格外留意這個孩子的一舉一動,我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看似沒有參與課堂,總在玩手上的水壺,或隨意在桌上亂畫,但在我提問時卻經(jīng)常能看見她舉起的小手,如果沒有喊她,她就撅起小嘴,露出失望的表情,接著就趴在桌上,開始喊叫。從她這些表現(xiàn),我推測出她其實是想吸引老師的注意,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當愿望落空時,她就會用錯誤的方式展示自我,渴望獲得關(guān)注。于是,我再次把這個孩子請進了我的辦公室,我不像往常一樣直接批評她,而是撫摸著她的頭,輕輕對她說:“思涵,老師發(fā)現(xiàn)你在語文課堂上經(jīng)常舉手,說明你在認真思考問題,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老師真喜歡這樣的思涵,雖然有時候沒有點到你,你就開始發(fā)脾氣,可是我知道你是想讓老師和同學們關(guān)注到你,對嗎?”孩子也許從來沒有聽過我這樣和她講話,她慢慢收回轉(zhuǎn)向一邊的頭,小聲說:“她們都笑話我胖,說我笨,不愿意和我交朋友,老師上課的時候也很少喊我回答問題,大家都討厭我,不關(guān)心我,我覺得很孤獨?!甭牭竭@個回答,我知道我分析得基本正確,孩子也開始慢慢打開心扉,我繼續(xù)和她溝通,告訴她老師現(xiàn)在理解她為什么會有這些行為了,為之前對她一些錯誤的教育方式道歉,以后老師會多關(guān)心她,并幫她在全班孩子面前樹立正面形象,幫她找朋友,但是她也要學會控制情緒,做最好的自己。聽我這樣說,她很高興,眼睛里都閃射出興奮的光芒。后來,我經(jīng)常讓她在課堂上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大力表揚她的進步,當她有反復,按捺不住時,我會給她一個微笑,或者沖她做一個點贊的動作,她就會很快平復下來。就這樣一天一天,看著她慢慢進步。我想這就是教育中理解發(fā)揮的作用吧。因為理解,孩子感受到了老師的愛,因為理解,孩子慢慢發(fā)生了改變。
三、鼓勵是愛
俗話說:“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做為一名教師,我們更應該知道語言的重要性,有時候我們一句無心之言,既有可能讓孩子奮發(fā)向上,也有可能讓他們自暴自棄。因此我們要對孩子多用鼓勵性的語言。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克服自我浮躁的心理,不妨把“教了這么多次你怎么還不會”換成“我想你一定是需要我的幫助,我十分愿意幫助你”;當孩子在課堂搗亂時,我們不妨把“就你天天調(diào)皮搗蛋,總是改不了”換成“你今天搗亂的時間比昨天短了,我相信你會越做越好的”;當孩子考試退步時,我們不妨把“你這次是怎么回事,退步這么大,好好反思一下”改成“老師愿意和你一起分析你的試卷,幫助你攻克薄弱的地方”……我想從這樣的語言中孩子獲得的是老師對他的關(guān)愛、理解、支持,這種言語的正面力量會引導孩子們更好地成長。
孔子說:“愛之,能勿勞乎”,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因此我愿做一名充滿愛的老師,帶著孩子在愛的世界中,茁壯成長,競相綻放。
參考文獻
[1]簡尼爾森.正面管教[M].玉冰,譯. 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社.2015(2)
[2]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老師[M].漓江:漓江出版社.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