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清
民俗博物館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
這幢民居的形象
那肯定得細細思量
太重 會讓每一扇半開的舊門
無法呼吸
太輕 又壓不住整整三百年
滿溢鄉(xiāng)愁的滄桑
我無法量得這個院子里
每一棵草的心情 但我知道
每一串順著屋檐滴下的雨水
都曾經(jīng)輪回
每一根開裂的柱子 都藏著
孩子們的書聲瑯瑯
我甚至知道每一種家具
都是后代的擺拍
我看不到相愛 只能
順著灰暗的顏色和使用的凹痕
找到昔日的奢華與榮光
我有一個繁體的夢想
探泥 采泥 踏泥
把韻味揉進去
把盛開的夢想也揉進去
燒窯是技術(shù)活 我甩開
多余的衣物 一身短褂
用最靈巧的手制坯
我需要做一個耐人尋味的酒壇
下圓上收 張馳有度
用來盛放余生
上好彩釉 送入窯口
用虔誠的微笑煅燒
不要輕易開窯啊!
要等我 把期望鑄成一把光彩奪目的劍
要等我 把最白的月華寫成
一篇長長的賦文
等我身披素袍 沐浴焚香
等我供上云朵、微風(fēng)和七月的山花
再找一個滿天霞光的日子
與你對視
在和品茶館
噓 要小聲一點
小年夜的和品茶館停留在床唐的某一刻
一杯茶盛開 呼出吸入盡是清香的水霧
輕輕地吹 店主著古裝的小女兒為我斟茶
案桌上 一本繁體字寫成的線裝古書攤開
屏息而坐 蒲團、凳子上滿是讀到斷句的文字
琴聲踏著水波而來 梅花三弄
弄得一眾圍琴而聽的人全是癡癡的
暗紅的燈光 透過花格古門
一如那手執(zhí)長卷誦讀的詩人
有風(fēng) 動的是書生意氣的青衫
有水流的是微醺的詞韻
茶聚同道 詩覓知音
拆開宣紙上墨水味的文字
竹籬疏花 青磚璃瓦
西去的桃花長駐此間
雕花女工
雙眉不展
昨夜孩子的一道數(shù)學(xué)題 還在為難著她
雖然只是初中文化
她可以把梅花從椴木中打撈出來
栽種在宋代的院落
透過拱門看到清香
她以木為紙
雕出山峰 讓云霧繚繞
鑿出流水 使?jié)O舟唱晚
而那些奇怪的數(shù)字
比她手中的雕花鑿更難以駕馭
她用雕刀展現(xiàn)至美
卻無法修光那道奧數(shù)題的溝壑
送孩子上學(xué)時
她特意多繞了兩個街道
到孩子同桌家問如何解題
生活多么像雕花車間
創(chuàng)造美的同時 也留下一地木屑
愛肯定不等于數(shù)學(xué)
她無法面對里面的彎彎曲曲
夏日,一朵花盛開
草綠了 天藍了
那么多的鳥鳴 在一幅國畫中
負責(zé)靈動 負責(zé)渲染
負責(zé)撥動江南的琴弦
水流動 跑來跑去的是風(fēng)
鄉(xiāng)下的院落 身著紅衣的小姑娘
把一臉盆滴水的衣服
逐一曬在長長的竹竿上
墻角的蒲公英開了 毛茸茸的
飄在夏日的午后
我呆板的臉化了 嘴角上揚
看陽光構(gòu)思一個美的意境
肯定是她輕快的身影感染了我
如蝶 肆意地綻放 熱氣逼人
以至于整個下午
我眼里全是她青春的笑靨
清明上河圖
拉一朵最低的白云為伴 初春
信步走入一張千年的畫卷
風(fēng)一直吹 詞的上半闋
已被汴河氤氳的水汽打濕
從酒樓最靠邊的位置
看行人如織的汴京鬧街
穿越千年 連小販的叫賣聲
也帶上了《聲聲慢》的腔調(diào)
一只小鳥飛過 越過高府、陳府
落上東京碼頭的六朝磚瓦
黛瓦粉墻下 一個背包的游人
正享受和煦的陽光
樊樓酒香??!
彌漫了開封的角角落落
我飲而即醉 恍惚間
見青衫葛巾的畫師迤然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