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柯菲
2015年,由美國著名記者珍妮特·沃爾斯創(chuàng)作的小說《玻璃城堡》入選為美國亞馬遜“一生必讀的100部傳記和回憶錄”。在這部暢銷的回憶錄中,沃爾斯依照時間順序,記錄下自己困苦而發(fā)人深省的童年生活。2017年,德斯汀·克里頓將這一曲折生動的故事搬上銀幕,雖然影片對原著小說進行了大量的刪減,但依托于純熟的改編手法,影片為觀眾展現(xiàn)了一個更具獨特魅力的藝術世界。
一、主題變更:女性成長到父女溫情
在小說《玻璃城堡》紙質版的飄口處,有著這樣的介紹文字:“這部比虛構小說更離奇曲折的回憶錄,讀來讓人膽寒、心碎,然因其語言異常輕松幽默,又讓人忍俊不禁?!彪m然電影《玻璃城堡》意在將珍妮特一家人充滿冒險色彩的生活方式呈現(xiàn)出來,但影片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卻是主人公珍妮特與父親兩人之間的愛恨糾葛。
在沃爾斯家族中,珍妮特是與父親感情最要好的孩子,也正是因為這份真摯的感情,珍妮特十分享受父親對自己的保護和教育。在一次意外的燙傷事件中,珍妮特因為傷口疼痛難以入眠,擔心大面積的傷疤使自己變得丑陋,整日胡思亂想。父親雷克斯則一直鼓勵她安慰她。雷克斯會耐心地幫助珍妮特解開繃帶,讓傷口透氣;也會生起火堆,向女兒講述火焰的構成,以幫助她減少對火的恐懼。在珍妮特讀大學四年級時,要強的她沒有因為不能支付學費求助于親友,而是選擇了退學。得知此消息后,雷克斯及時趕到女兒的宿舍,將一個裝滿褶皺紙幣的袋子和一件全貂皮交給她,解決了她的求學危機。父親雷克斯對珍妮特的關愛同樣使他收獲到女兒對他的體諒與信任。當他拿著家里僅剩的生活費以購買大餐的名義外出時,其他子女早已習慣了父親的謊言,對他的“承諾”全不在乎,珍妮特則既生氣父親因酗酒把家里搞得混亂,又擔心他半夜回家沒人照顧,給他一直留著燈。當看到父親右肩膀的傷口時,珍妮特一面心痛地拒絕給父親縫合傷口,一面忍著淚水任由父親握著她的手將針扎到鮮血直流的肩膀上。然而,相親相愛的父女關系在顛沛流離的生活面前并不能長久地維持住,隨著對父親“真面目”的深入了解,珍妮特將以往對父親的信任與愛轉為憎恨與無奈。在珍妮特年幼時,父親總會經(jīng)常拿起紙筆,修改關于玻璃城堡的圖紙,或是管道的調整,或是采光設計等等。玻璃城堡在珍妮特心里不僅是未來居住的大房子,更是一種象征,一種對安定生活、溫馨生活的象征。但是,酗酒后的父親卻讓一家人離這個夢越來越遠。他會偷走或搶奪家里的錢財用來買酒,他會在酒后將家里本就破舊的陳設搞得更加雜亂。面對嗜酒如命的父親,珍妮特選擇以出逃的方式予以反抗。盡管她知道父親內心深處極為不舍,但想到長期以來窮困流浪的生活,想到只有通過高等教育才能接近理想人生,珍妮特堅定著奔向大都市的勇氣與決心。影片《玻璃城堡》采用閃回倒敘的方式將珍妮特對父親的回憶呈現(xiàn)出來,每當鏡頭轉向現(xiàn)實中的珍妮特的時候,停留在她臉上的并不是充滿厭惡與痛恨的丑陋表情?;蛟S由于當下生活的安逸,或許由于時間對傷痛的安撫,珍妮特最終選擇與父親和解,與苦難和解。當珍妮特眼前不斷閃現(xiàn)母親告知她父親病情的場景時,當珍妮特的記憶自動過濾掉那些破敗的畫面,而單單呈現(xiàn)父親對自己的鼓勵時,珍妮特再也無法平復自己的內心,她禮貌地離開重要的飯局,她自然地脫下昂貴的高跟鞋,她不顧一切地沖向正躺在病床上的父親。隨著富有韻律的交響樂在耳邊響起,這部溫情電影在此時達到了高潮,觀眾無不為之感動。
相比電影的溫情主題,小說《玻璃城堡》更傾向于表現(xiàn)女性的獨立意識。在悲喜交織的情境里,作者珍妮特·沃爾斯講述了一個依靠一己之力改變命運的女性成長故事,生動地刻畫了主人公自幼獨立與堅強的性格。在珍妮特仍然樂意接受父親的“承諾”時,她默認了母親對于“冒險人生觀”的界定:只有不停追求刺激的人生才有意義。她同姐姐羅莉一樣,深信這種像游民一樣四處漂泊的生活更能加速她們的成長。然而,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沃爾斯一家人不可能總沉醉于靜謐的大自然生活,而不與現(xiàn)代文明接觸。無論是到內華達州,還是到加利福尼亞州,沃爾斯一家總是選擇在荒涼的小鎮(zhèn)落腳,而且他們總會成為當?shù)刈钬毟F的住戶,受盡了周圍的嘲笑與奚落。每搬到一處新地址,珍妮特總會因為瘦弱的外表而在班里成為被欺負的對象。除了遭受霸道姑娘們的拳腳相向,內心還要承受來自她們的侮辱?!案F酸鬼”“骯臟鬼”“丑八怪”等極度惡劣的詞匯每天都會像利劍一樣刺痛珍妮特的自尊心。正是這種無力辯駁與恒定處于弱勢的狀態(tài),使珍妮特看到了底層人的悲哀,她決心依靠自己的力量讓這個家逐漸擺脫貧困。面對零收入的經(jīng)濟狀況,珍妮特嚴肅地與母親交談,建議她應征一份體面的工作。由于母親性格的散漫與對教學熱情的缺失,珍妮特每天不得不早起,鼓勵母親開始新一天的工作。她會及時督促母親更新職業(yè)資格證,也會利用課余時間幫助母親批改作業(yè)。面對導致家庭失和的根源,珍妮特用信任當籌碼,向父親提出了戒酒的請求。然而珍妮特低估了父親對酒精的迷戀程度,父親在堅持幾天后,還是選擇了放棄。這個放棄的選擇,毀壞了珍妮特對父親的信任與愛,同時也固化了珍妮特對自主獨立道路的堅守。在珍妮特的鼓勵與號召下,沃爾斯家族的孩子都選擇了“攢錢—逃走”的路徑,與高唱自由的父母劃清了界限??梢哉f,正是珍妮特的獨立與堅定才使得姐弟四人擁有了改變命運的魄力,擁有了迎接美好生活的勇氣。
電影《玻璃城堡》在對原著的改編過程中,將鮮明獨立的女性意識弱化,換之以更為打動人心的溫情主題。結合當下的時代語境,這種改編無疑為文本故事增添了無限色彩。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今天,在近乎以秒為主要計時單位的今天,每個人的頭腦中都存有太多勵志的成功故事。這些故事推動著大家奮力向前,卻也同樣將成功人士的華麗人生無限放大,強化了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以金錢與地位衡量自己的人生價值。對欲望的索取、對利益的計較使得很多人都難以放慢自己的腳步,等一等需要鼓勵的同伴,停下來治愈愛情或是親情的傷口。而電影《玻璃城堡》卻在這樣急速的時代將父女親情作為主要述說的對象,將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用樸實生動的畫面呈現(xiàn)出來,既展現(xiàn)了平凡生活的常態(tài),又以溫情的結局喚起現(xiàn)代人內心深處對真摯情感的向往。
二、改編手法:增刪之間重塑主題
美國學者約翰·霍華德·勞遜在《電影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直言:“電影不可能像把一本書譯成外文那樣,逐字逐場地表現(xiàn)小說對過去、對感情和對回憶的感受,表現(xiàn)小說的個人激情,以及表現(xiàn)小說的描寫和分析能力?!盵1]由此,并不是照搬小說藝術形式框架的電影就是成功的案例,相反,多數(shù)經(jīng)典改編影片都是通過對原有敘事文本的多樣化改編方式,實現(xiàn)了自身的獨創(chuàng)性與超越性。影片《玻璃城堡》也不例外,對于將一部多達381頁的小說改編成一部兩小時的電影,適當?shù)膭h減和添補情節(jié)是必不可少的。
在小說《玻璃城堡》中,珍妮特述說了太多她與家人在流浪生活中經(jīng)歷的苦與樂,但礙于時間和空間方面的限制,影片《玻璃城堡》僅突出了珍妮特與父親之間的關系,而少有對其他家庭成員的故事講述。在小說中,珍妮特的母親羅斯是一個非常具有個性的人物。她勤于藝術創(chuàng)作,每天都將自己沉浸在作畫中。在她看來創(chuàng)作一幅永存于世的畫作,遠比做一頓幾分鐘就能吃完的午餐有意義。但這種對藝術的執(zhí)著也成為她逃避擔當母親責任的借口,她總是以作畫為由拒絕照顧子女,以致珍妮特等人不得不經(jīng)常餓肚子。在電影中,羅斯的出場多是與丈夫雷克斯一起,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出她對丈夫的依賴,表現(xiàn)出兩人價值觀念的趨同。導演德斯汀將小說中羅斯與子女相處的情節(jié),對自己母親的態(tài)度,以及她在中學教學的情節(jié)進行了刪減,使母親羅斯這一人物形象欠缺了豐富性。其他家庭成員,如姐姐羅莉、弟弟布萊恩、妹妹莫林更是只出現(xiàn)在有限的鏡頭中,使觀眾難以清晰地認識到人物的具體性格,以及在同樣的成長環(huán)境下,羅莉等人是如何看待與應對生活的艱辛等問題。小說《玻璃城堡》的動人之處不僅在于展現(xiàn)了珍妮特強烈的獨立意識,而且還在于對苦難進行了真實生動的敘述。由于生活的貧窮,本應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的珍妮特,卻不得不在接受教育的同時,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在解決自身生存的問題上。讀小學時,珍妮特只有三件衣服,不是姐姐穿過的,就是從廉價商店里買的,且都已破舊不堪。由于沒有錢在學校的福利社購買午餐,她只好在同學們吃飯時,謊稱忘記帶便當,而后又躲在廁所里吃被同學們扔掉的各種“美食”。在嚴冬,沒有任何供暖設備的沃爾斯家?guī)缀跖c室外一樣寒冷,珍妮特與家人即便穿著外套、裹著棉被還是無法抵御低溫的折磨。至于交通工具,流浪式的生活使得沃爾斯家總少不了汽車,雖然這些汽車往往都會獲得雷克斯取的名字,以表示加入的認可,但它們通常都很脆弱,僅能夠支撐短暫的旅程。在電影中,導演卻沒有將這些引人落淚的文字以畫面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一方面由于影片的容量有限,另一方面,太過窮苦的生活映射出的是珍妮特父母的極端不負責任,與影片的溫情主題構成一定的沖突與隔膜。
除刪減了與影片主題關系度較小的故事情節(jié),導演德斯汀在對《玻璃城堡》進行改編時,還添補了不少情節(jié)。在影片的開頭與結尾處,都呈現(xiàn)了珍妮特與未婚夫戴維宴請他人的畫面。不同的是,面對賓客對于父母的職業(yè)這個問題,珍妮特作出了兩種回應。第一次是在影片的開頭處,珍妮特得意于自己的富足生活與來自他人的尊重,得意于同戴維之間良好的默契,她自然地回答到,她的母親是個畫家,父親是個工程師,言語間透著對家人的尊重與關心。第二次則是在影片的結尾處,此時,珍妮特剛剛得知父親病重的消息,表面上她鎮(zhèn)定自若,但內心早已驚慌不已。當戴維自然地講出畫家和工程師兩種職業(yè)時,珍妮特卻平靜地坦白,自己的父親不是研究燃燒煙煤的工程師,其實是一個酒鬼。珍妮特在此次回答時同樣面帶微笑,但這次的微笑更顯溫和,這次的微笑是飽含溫度的。導演將這兩個重要情節(jié)恰當?shù)匾胗捌?,一首一尾,交相呼應。在鮮明的對比中,一方面暗示了珍妮特內心深處對父親的關心與牽掛,她記恨父親因酗酒給家庭帶來的傷痛,卻也不曾忘記父親對她的鼓勵與保護;另一方面表達了珍妮特對世俗觀念的反抗,她不想再著迷于對他人稱贊的享受,她想大聲呵斥:正是這樣的家庭成就了當下這個堅強的自我。
談及電影與文學的區(qū)別,小說家、電影編導劉吶鷗總結到:“影戲本來是文學的革命的兒子。它的層進法、對位法等無一不是從文學的組織法學來的……看文學的人得自由想象,自造其幻境,但觀電影的人卻獲得享受同一的視覺定形。因此決定一個影片的好壞可說完全倚靠導演一個人的視覺化(Visualization)的能力?!盵2]為了給觀眾以視覺沖擊,影片《玻璃城堡》的鏡頭在現(xiàn)實與回憶中往復過渡?,F(xiàn)實的一面是珍妮特在高檔奢華的上東區(qū)生活,富足卻又冷清;回憶的畫面中則多是遼闊的荒漠與陳舊的危房,零亂卻又熱鬧。相比小說中對五個成長階段的劃分,影片通過鏡頭的交替促進了對整個成長故事的完美詮釋,通過強烈的對比更真切地將珍妮特內心深處的矛盾捕捉出來,突出了影片的溫情主題。
三、改編動機中的現(xiàn)實底色
導演德斯汀·克里頓對《玻璃城堡》的改編不禁讓人想起他的另一部電影——同樣題材沉重卻不乏溫暖的《少年收容所》。綜合考察兩部電影的風格,不難看出,此次德斯汀的改編之舉并不單純因為沃爾斯一家人充滿冒險色彩的流浪生活,德斯汀似乎更看重潛藏在故事中的多重對抗力量,他試圖通過影像的形式達成對現(xiàn)實問題的關注與思考。
在《玻璃城堡》中,除了珍妮特與父親之間由親密到疏遠的關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兩代人對于生活態(tài)度的選擇也形成了一股沖擊力。雷克斯與羅斯都帶有空想主義的標簽,他們總是幻想毫不費力地獲得衣食無憂的生活。雷克斯酗酒成性,他深知在酒精的刺激下自己只能給這個家?guī)砀嗟穆闊?,但他不打算用自己的意志力?zhàn)勝惡習,而是任由欲望的釋放,盡力讓自己在逍遙與快活中度日。羅斯同樣有著自己癡迷的東西——繪畫??吹浇^佳的素材,她會比看到孩子們的成長更感到意外與欣喜;得到一筆可觀的生活費,她會第一時間為自己購置所需的顏料與畫布,而不是忙著為孩子們做可口的三餐。正是由于兩人對個人喜好的強烈追求,促使他們對任何形式的約束力都產生排斥。他們認為不能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都市生活,是愚蠢的人才會追求的東西;他們認為井然有序的都市生活只會讓人變得嬌弱與依賴。這種“放逐式”的生活也成為兩人逃避家長責任的最佳借口,他們不因生活的艱難感到愧對子女,總是自信這種生活才是對生命的無限尊重。成年后的珍妮特則竭力擺脫父母灌輸?shù)纳顟B(tài)度,她認為通過努力過上令人羨慕的都市生活才是人生應當追求的事情。與父母不同的是,珍妮特極為肯定與強調個體的能動作用,得益于那種在悲慘生活中激發(fā)出的斗志與毅力,現(xiàn)今的珍妮特才能擁有所謂的“理想人生”。生活方式通常是一個人自我概念的外在表現(xiàn)。從微觀上講,它是對個人生存動機的洞察和研究,以揭示人們真實的內心活動;從宏觀上講,將生活方式的理論研究成果應用于社會、經(jīng)濟等領域,能夠更好地觀測社會需求的發(fā)展動向。[3]在影片中,沃爾斯家庭的兩代人選擇了不同的生活方式,雖然太過懸殊,但卻都顯示了對生命的尊重與珍視。當珍妮特自信地在中餐廳炫耀著自己的訂婚戒指時,引來的卻是母親的不懈與指責:對上層社會的迷戀無非說明一個人價值觀念的扭曲。導演德斯汀將小說文本中關于生活方式的沖突見解放大化,他無意表明自己的立場,而是將難解問題留給觀眾:躋身上層生活真的就意味著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嗎?
結語
如約翰·勞遜所言:“盡管有些影片是從小說改編的,我們卻不能因而就斷定小說對這些影片起支配作用。”[4]影片《玻璃城堡》雖改編自同名小說,但卻沒有拘泥于小說的講述方式與故事情節(jié)。借助更為合理的音效與畫面的排列組合,影片《玻璃城堡》實現(xiàn)了自身的獨創(chuàng)性與藝術魅力,不失為今后的改編電影提供可行的參考范例。
參考文獻:
[1][4][美]約翰·霍華德·勞遜.電影的創(chuàng)作過程[M].齊宇,齊宙,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253,239.
[2]丁亞平.百年中國電影理論文選:第1卷 增訂版[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 2016:144.
[3]趙金蕊.購物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