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文作用題歷來是高考的熱門題型,作用類題既涉及文章結構分析,又涉及對文章內容要點的概括。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整體閱讀意識的培養(yǎng),指導學生去把握文章思路,并對作品寫作手法進行分析,使學生在把握段落和文章結構的基礎上,加深對小說作用題的學習和理解。文章主要對高考涉及的作用類題進行了探討分析,并在總結作答誤區(qū)的基礎上,提出了小說作用題教學的方法技巧。
關鍵詞:高考語文;小說作用題;解題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33;G623.2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6-0087-02
一、把握中心內容,建立作答框架
高考小說作用類題目涉及文章結構和要點分析等綜合性考查,學生在作答此類問題時思考角度單一,不能兼顧文章作品的手法?結構?情節(jié)?情感等方面對文章的要點進行分析,一些學生甚至會混淆不同位置的語段結構。因此,在解題過程中,學生應當明確解題思路,在把握和理解文中的景物描寫?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作用的基礎上使解題更具有針對性。這樣學生不僅可以高度概括文中要素,還能有效建立解題的基本思路框架,從而快速準確地進行作答。例如,2018年選考題阿成的小說《趙一曼女士》,讓學生結合作品分析“小說中歷史與現實交織穿插,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小說中一前一后對趙一曼的生平事跡進行了敘述,中間則對歷史人物趙一曼進行了講述。學生在作答中要從文章人物的形象、背景情節(jié)建立框架進行思考,并抓住關鍵詞,從“現實”和“歷史”的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小說以“趙一曼女士”為題,通過講述“我”穿越到歷史前夜追溯趙一曼女士,揭示了歷史人物的現實意義,作者在兩個時空對照下,表達了今人對歷史人物的崇敬之情,這樣使人物形象更具像、更豐富、更獨特,在情?人物?環(huán)境的框架下,學生就可以準確得出答案,作者在“我”的追敘中,通過歷史事實的印證,不僅體現了小說取材的真實性,又使文章內蘊更深刻,歷史在文中的插入,既反映了趙一曼精神對當代現實的意義,又充分表達了今人對趙一曼女士的崇敬。
二、高度概括全文,理解文學內涵
高考解答作用題時學生可以從文學作品的藝術表現手法去理解文章,通過議論?抒情?描寫等表達方式,對作品中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進行聯(lián)想,在把握文章主旨和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文中刻畫的人物性格。例如,2018年(北京卷第20題)讓學生對比《水缸里的文學》第四段與第三段童話故事有哪些不同?同時(北京卷第21題)《水缸里的文學》要求學生分析《水缸里的文學》意蘊和寓意?以此為題又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綜合兩道問題來看,作品的第三段講河蚌仙女感恩濟貧,第四段則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寫“我”的夢境,表達了“我”對河蚌仙女的幻想,前邊講述了“我”對河蚌仙女故事的熱衷與神往,后邊引出了我種種幻想的細節(jié),從側面講述了兒童在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的獨特心理以及對美食的垂涎。學生從全文的高度去分析,體會《水缸里的文學》的意蘊和寓意,就會得出答案,理解河蚌仙女故事對“我”的重要意義。“我”的文學夢萌生于水缸里的美好故事記憶,它成了“我”創(chuàng)作的源泉與動力。所以,作答時學生要從《水缸里的文學》主題的獨特性入手:文章主題虛實結合,既形象又別致,既凸顯了主題又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三、準確把握要求,剖析詞句段落
高考作用類題會讓學生去分析小說的開頭和結尾的作用,所以學生在作答過程中要理清文章的結構和思路,從基本段的內容入手,對各句進行有意識的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重點關注對學生歸納句意和段意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可以準確抓住主要內容的句子對文章的層意進行概括,這樣學生在解題時就可以清晰地梳理出整篇文章的結構思路。但作用題的要求不同,答題的思路也不同,學生在作答高考中小說作用題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解答,要關注題目中給出的句子段落內容,如果是段落所涉及的內容較多,那答題過程中的難度也會更大。其次,在答題過程中要注意答題角度,如果題目是“結構上的作用”,學生就要結合實際段落進行思路與結構的整理,分析題目中鋪墊?照應?伏筆與結構的聯(lián)系。如果題目是“(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學生就要注意題目的暗示,并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例如,2014年(天津卷第16題)《棗香醉人》要求學生分析“童年打棗”的場景作用?這道題目中就突出了一個暗示信息,學生要結合“場景插入段”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就會得出答案“場景插入段既強化了文學作品的思想魅力感情,又突出了文章主旨豐富了文章內容”,這樣使文章看起來更具有說服力。文中場景插入段不僅體現出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深情回憶,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惋惜和感恩之情。
四、感知個性語言,探究表達技巧
高考小作用類題的解答要兼顧文本的語言、結構、內容、情感、手法,在小說中不同語言表達技巧和人物線索,都是作者的情感寄托,具有明顯的象征含義,學生在解題時可以從人物語境的角度進行思考分析,去感受文中的語言表達技巧和人物情感的表述用意,正確作出解答。但在實際解題過程中,學生經常圍繞一個角度進行思考,不能準確把握文中情感和要點,解題思維較為混亂。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從文中的事物、人物、語言、情感等多方面對題目進行分析,要在把握文中各種修辭作用的基礎上,深入探究題目中傳達出的豐富信息和強烈情感,這樣學生結合小說文本的語境和情節(jié)結構,就會產生很大的想象空間,進而準確地把握小說的作用要點。例如,2018年(課標Ⅱ卷第6題)《有聲電影》“要求學生舉出文中三處取得語言幽默效果的手法例子,并簡要地進行分析”,文中內容寫到二姐偶爾贏了錢請一干人去看電影開一開眼界,作者通過詼諧幽默的表達技巧,敘述了市民階層庸俗無聊的可笑做派。學生從小說的人物、語境、表達手法層面思考分析,就會準確抓住小說的設題由來?!霸溨C幽默”“二姥姥連喘帶咳,四狗子咆哮如雷”運用排比手法對人物的窘態(tài)進行了描寫;“打了票”“忽前忽后”通過混搭的口語書面語展現了詼諧意味等。而題目中明確了“幽默”的效果作用,學生只要結合文中人物的個性化語言和獨特行為,就會輕易舉出三處表達詼諧幽默的手法。
綜上所述,高考作用題涉及多方面的綜合考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學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加深對文中情感世界的理解,同時教師要關注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指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從全文高度進行理解?鑒賞?分析和評價,從多角度探索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促使學生可以準確把握段落在文章結構中的位置,進一步理解作品中表達的精神思想與性格品質。
參考文獻:
[1]李福林.高考小說文本設題的特點及有關問題的再思考——兼與楊帆老師商榷[J].中學語文教學,2018(6).
[2]余樹財.矛盾沖突分析:提升小說閱讀理解力的關鍵一環(huán)——以《祝?!方虒W為例[J].語文建設,2018(10):38-40.
作者簡介:容霞(1978—),女,廣東茂名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高考小說教學、高考作文、高中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