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麗
摘 ?要:在學校與家庭之間建立一種和諧交流、雙向溝通的長效聯(lián)系方式就是所謂的家校合作教學方法,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全面發(fā)展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教育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家校合作教育方法,對改進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作用與意義。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家校合作的優(yōu)勢,并提出了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家校合作有效途徑,希望能給業(yè)界人士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教學策略
引言: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面合作、重視及關注,是一項長期任務,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心理教育方面與一些先進國家相比,我國起步明顯較晚,亟需完善各個方面。現(xiàn)階段,嚴重缺乏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的地位,直接影響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應加強重視家校合作的教育意義,加大家校合作的力度,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一、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家校合作的優(yōu)勢
家校合作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將學校教育的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內涵及家庭教育個性化、溫馨的特點充分融合在一起,這對于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是非常有利的。相對于以往單純學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來說,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優(yōu)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
(一)適應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需要
在身心健康方面,小學生正處于成長期,具有較強的積極性與好奇心,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若遇到難以克服的挫折,那么就會在其成長過程中導致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在心理方面出現(xiàn)畸形的特征。雖然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學??梢酝ㄟ^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對心理的形成機制和重要性進行感受、認知,但當學生離開課堂或學校時,就會增加心理的脆弱性,缺乏心理健康保障機制。通過家校合作,可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中將家長吸收進去,有利于在校外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能力,開展各式各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二)拓寬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路徑
在進入小學之前,雖然小學生已經接受了幼兒啟蒙教育,但仍然處于萌芽階段,心理健康方面才剛剛開始。所以,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條件與環(huán)境,必須通過多種途徑進行豐富,使其在豐富多樣的情境中茁壯成長,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除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外,在家校合作模式下,還應將家長吸收到教育中,這樣才能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
二、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徑
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家校合作發(fā)揮著明顯、積極的作用,效果較為明顯,而此過程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徑才能實現(xiàn),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奠定教育基礎,強化家校合作觀念
家校合作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屬于一種十分可行的教育方式,能為學生創(chuàng)建校內外良好的環(huán)境,若想讓家校合作價值更好的發(fā)揮出來,就必須強化家校合作觀念,其也是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第一,由于學生心理教育的最佳途徑就是家校合作,所以,對于家校合作的本質與意義,教師必須進行明確,學??蓪π冉處熣归_培訓,以此來掌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技巧及心理健康的知識要點,進而在家校合作過程中,與家長形成更好的伙伴關系,視家長為最寶貴的教育資源;第二,加強家校合作問題研究,通過開展現(xiàn)場交流講座或家長座談會議,將一些學習資料發(fā)放給家長,以此來幫助家長提升合作觀念,使家長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這也是家校合作應用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前提條件。
(二)激發(fā)家長參與教育的積極性
家長應深入了解學生,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內容進行充分掌握。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家長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動力,往往存在能力不足、精力不夠的現(xiàn)象。因此,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學校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家長主動參與其中,與孩子進行深入的交流。比如,就孩子近期的心理健康情況,教師可及時與家長進行互動,通過電話、QQ群、微信群等方式,定期與家長進行交流,以此來保證教育的有效性。
(三)推動家校合作,建立組織協(xié)調機構
為了更好地鞏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促進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用家校合作過程中,建立組織協(xié)調機構是至關重要的,這樣才能為雙方合作提供有效的保障,幫助學校與家長之間建立組織聯(lián)系。在對組織協(xié)調機構建立過程中,應加強家長委員、主要負責人、行政讓領導三方面的聯(lián)系,其中的協(xié)調工作主要由學校行政領導負責,以此來促進家庭與學校之間形成合力。班主任為主要負責人,如協(xié)調家長代表、推行教育措施、制定合作方案等幾方面工作都由其來負責,從而來有效進行家校合作。而相關教育專家學者和家長代表則組成家長委員。這樣不僅能充分落實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能推動家校合作,由此可見,建立組織協(xié)調機構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尊重學生個性化特點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就是家校合作開展的真正目的,總而言之,家校合作實施效果的直接體現(xiàn)就是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提升。教師和學生在開展家校合作過程中,應制定針對性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圍繞學生個性化特點進行交流,進而在教育活動中,使學生對心理健康的價值性與重要性可以自主、自覺地感受到,從而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素養(yǎng)。比如,根據(jù)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際情況,教師和家長可設計相應的游戲活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讓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收獲更多的樂趣。
(五)提升教育能力,創(chuàng)辦家長心理學校
對于家長而言,并不是每位家長都是合格的家長,教育能力也會因為文化水平的不同存在一定差異,特別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有很多誤區(qū)家長認識不到。所以,為了幫助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進行全面的認識,就必須創(chuàng)建家長心理學校,將有效消除心理教育代溝的方法傳授給家長。這樣對于家長和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認識的偏歧才能及時減少,接近二者之間的距離,從而提升家長健康教育能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進一步發(fā)展,使學校和家長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共同關注焦點,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關系到學生日后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還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與能力,在其人生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通過多種方式,在學校教育中吸引家長積極、主動融入其中,從而提升健康教育效果,豐富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參考文獻:
[1]王雁,唐志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機制探索——提高小學生心理教育實效性研究報告[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0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