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神話與希臘神話都是在生產(chǎn)力較低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但二者既有相似之處,同時又存在很大的區(qū)別。本文將從中國神話與希臘神話中神的形象比較與神話所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神話 神靈形象 文化背景 民族心理
神話是人類原始社會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現(xiàn)了人類早期對自然界的認識,對自然界未知現(xiàn)象的解釋,是通過人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1]在中國古代和古希臘都產(chǎn)生了神話故事,中國神話較多地見諸《山海經(jīng)》《淮南子》等作品中,希臘神話則多記載于《神譜》《伊利亞特》之中。
一、神的形象比較分析
(一)中國神話中的神
在中國神話中,人們對神抱有崇拜的心理,神是崇尚道德、修身養(yǎng)性、舍己為人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就是一種“尚德”。神基本是沒有什么負面形象的,他們大多身負重任,為他人造福。如女媧創(chuàng)造了人類,為人類的幸福而煉石補天;再如在堯作為部落首領時,天上出現(xiàn)了十個太陽,民間出現(xiàn)了大旱,人類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天帝命令后羿到人間去解救人類。
尚德的另一表現(xiàn)就是“對神的獻身精神的崇尚和禮贊”。中國的創(chuàng)始神話是以犧牲創(chuàng)世神的肉體來完成開天辟地和創(chuàng)造萬物的。如開天辟地的盤古在完成開天辟地的任務后,將自己的雙眼化作了日月,四肢與頭顱化成了五岳,血脈化成了江河,筋骨化成了金石。
(二)希臘神話中的神
在古希臘神話中所塑造的神靈,雖然貴為神靈,但實際上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類似。他們和世俗生活很接近,他們的性格有的任性,有的具有享樂思想,尤其很多神靈的嫉妒心、虛榮心和復仇心都很強。許多神話故事都是講述神之間的爭權奪利或復仇,如大地之神蓋婭唆使自己最小的兒子克羅諾斯將自己的父親砍傷致殘。這些本來是人性邪惡的一面,而古希臘神話中竟然將其加注在至高無上的神靈身上,這樣一來,拉近了神靈與凡人的距離,同時也表現(xiàn)了古希臘人的批判精神,他們常常會指責神靈的不公等現(xiàn)象。
希臘神話中的眾神和人一樣有吃喝拉撒,有喜怒哀樂,還有戀愛、生育等,他們不僅有正義的一面,而且有邪惡陰暗的一面,將眾神人化,與人并無區(qū)別,是一種“利己”的表現(xiàn)。
(三)“神獸同體”與“神人同體”
中國神話中的神往往是“神獸同體”。在《山海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四百五十多個神中,人形神與非人形神的比例是1:4,這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神是非人形的。如河神、水神、海神等,都有著人面獸身、人面鳥尾和人頭蛇身。
希臘神話在神的外在形體上與中國神話大相徑庭。除了極個別的幾個神之外,其他的均是人形神。除獅身人面的斯芬克斯、半人半馬的克戎、半人半羊的潘神外,其他的都是“神人同體”。希臘神話中的神是人將自身理想化而想象出來的,具有健康完美的體格。希臘神話中的眾神和人間的英雄都是儀表堂堂、風度翩翩的美男子。從神的外在形態(tài)可以看出,希臘神話更加凸顯人的重要性與作用,一切以人為原型,說明當時已有“以人為本”的思想。
二、形象差異的文化背景因素
(一)地理因素
從文化背景來分析神話中神的形象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地理環(huán)境方面。中國東南面是茫茫大海,西北是廣袤的沙漠,西南是高聳入云的高原,這就導致了中國處在一種半封閉的生存狀態(tài)。這種生存狀態(tài)導致了中國與世界其他文明相隔絕,人的思維方式也成了一種內向型的,產(chǎn)生了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形態(tài)。人是社會的一部分,因此多強調集體利益而不提倡個人主義。對于希臘來說,其位于歐洲的南部,地中海東北部,巴爾干半島南端,多高山少平原,是一種開放型的海洋經(jīng)濟形態(tài)。這種地理形態(tài)造就了希臘人提倡個人英雄主義、敢于冒險、個性張揚的性格特征。因此,希臘神話中的神與中國神話中神的形象是截然不同的。
(二)生產(chǎn)方式
中國自古以農(nóng)業(yè)為主,重農(nóng)抑商。這種自給自足封閉式的農(nóng)業(yè)文化形態(tài),讓中國人形成了一種安土樂天、固守家園、重穩(wěn)求實和不愿冒險的文化心態(tài)。因此,中國神話中的神和英雄都是崇尚道德,重精神的修養(yǎng),提倡個體與群體的交融,個人服從于集體。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種以倫理為基礎的文化氛圍使中國神話中的神善惡分明,往往將神塑造成神圣與美德并舉的圣人。[2]
希臘是以商業(yè)為主的海洋經(jīng)濟形態(tài),這讓希臘人形成了一種愛冒險、重個人價值的文化形態(tài)。這種文化形態(tài)所反映出的希臘神話中的眾神是“尚武”的。眾神與人類一般,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樂等人性的優(yōu)點和缺點,顯示出一種個體本位的價值觀。
三、結語
總而言之,中國古代神話的走向是歷史化,而古希臘神話的走向是文學化和藝術化,因為古希臘神話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不論是強調集體主義的中國神話,還是注重個性解放的古希臘神話,都是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產(chǎn)物,都是各自民族的瑰寶。
參考文獻:
[1][德]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導言[M].柏林:柏林敦克爾出版社,1857.
[2]楊姍姍.略論中國古代神話與古希臘神話的差異[J].滄桑,2009(01).
(作者簡介:盛文軍,男,碩士研究生,長江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外國文學)(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