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 要:在家庭教育中,運用積極語言模式重塑孩子自尊,增強其內動力。
關鍵詞:積極語言; “后進生”; 積極心理
中圖分類號:G625.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4-049-002
“后進生”學習成績差,表現(xiàn)比較消極,沒有向上,向好的動力。這樣的孩子在學??赡軙馐芾溆?,受到同學的歧視,遭受老師的經常性批評。而在家中,也會因為他們的狀態(tài),在學校的不良表現(xiàn)受到家長的訓斥,甚至是打罵,由于學習成績的糟糕,他們甚至沒有申辯的權力。這樣的孩子常常帶著心靈的創(chuàng)傷,精神的負擔,他們的學習動力很低,可以說是帶著困難的情緒在堅持學習,他們比成績好的孩子付出更多,學習得更辛苦,卻又得不到理解和支持。作為家長,很多對孩子的語言攻擊或是無情的打罵,大多是來自于面對孩子現(xiàn)狀產生的負面情緒,而父母自身沒有好的辦法去幫助自己的孩子,在焦慮的狀態(tài)下做出了對孩子毫無幫助的事。
讀了陳紅老師主編的《給老師的101條積極心理學建議》一書,積極語言及積極語言的模式也可以運用到家庭教育中。
所謂積極語言不僅僅只是語言表達方式的問題,而是蘊含了一種積極的教育理念,即對孩子在教育態(tài)度、教育行為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具有建設性、積極性、激勵性的暗示,從而增加孩子自身的能量。我們不僅可以運用積極語言文字本身的積極內容,還可以表現(xiàn)出關愛的語氣、贊許的態(tài)度、尊重的表情、信任的眼神,或是肢體語言的接納和鼓勵,往往非語言文字的運用比語言文字本身更有效。
“積極語言模式”又稱HAPPY五步法。其中各字母含義也就是模式的結構,H:Hope預想,期望,一個良好的期待和預想;A:Action行動,一種促進孩子“想做起來”的語言方式;P:Process過程,一個怎樣說話的過程。P:Point關鍵點,分析期望、行動、過程三步中各自關鍵點;Y:Yield收獲。構建的思路是:以積極語言為紐帶,實現(xiàn)積極心理學的幸福目標,即:積極語言→積極情緒→積極認知、人際、行動→積極人格→積極社會支持系統(tǒng)→幸福、和諧、陽光的人。
下面結合實例談一談如何在家庭教育中重塑孩子的自尊,增強其內在動力。
一、情景描述
陳強小學五年級,父母離異,跟父親一起生活。學習成績差,做事魯莽,經常受到老師批評,同學嘲笑,很多時候都處在孤立無援的狀態(tài),因此他更加不喜歡學習,為了引起同學注意,公然在課上搗亂,跟批評他的老師唱反調,老師憤怒中聯(lián)系家長,告訴家長孩子不只是學習成績差,品行也差,以后到了社會上會有很大的問題。放學到家后,父親先是一頓拳打腳踢,情緒發(fā)泄后,對小強說:“你不但成績差,現(xiàn)在還有膽量跟老師唱反調,我平時是怎么教育你的,成績差點就差點,我也不怪你,可現(xiàn)在連做人都不配了,為了你,我一直單身,就怕找個后媽對你不好,可你是怎么報答我的,越來越不像樣,再有下一次,看我不打死你!”
二、情景分析
我們不妨站在小強的角度,來體會一下他可能有的感受:
1.小強在學校經常受到學生的排擠,老師的批評,他的內心已經非常痛苦,他用對抗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是對現(xiàn)實狀態(tài)的一種反抗,至少說明他還是有力量的。
2.回家后父親不由分說一頓暴打,小強剛開始或許會有疑惑的,痛苦的,憤怒的,委屈的情緒體驗,或許會是無助和害怕,他可能希望父親能先聽他解釋,或是希望有人能站出來幫他,保護他。
3.當父親說“你現(xiàn)在做人都不配”時,小強會更加痛苦,可能會對父親產生強烈的憤怒情緒,想自己現(xiàn)在無力反抗,但總有一天你不能這樣對我。小強可能希望父親能理解他的痛苦,支持他對現(xiàn)狀做出反抗,如果這樣,他或許會不那么討厭同學和老師。
4.當父親說“我為了你一直單身”時,小強會產生內疚,覺得自己害了爸爸,可能會更加自暴自棄,沒有力量。小強可能希望父親過好自己的日子,不需要為自己犧牲這么多,然后又把痛苦強壓在自己身上。
5.當父親說“越來越不像樣,再有下一次,看我不打死你!”時,小強會懷疑父親對自己的愛,甚至會覺得自己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小強可能希望父親能理解他的痛苦,他需要被看到,被認可。
三、積極語言運用
1.“你不但成績差,現(xiàn)在還有膽量跟老師唱反調?!?/p>
爸爸可以這樣做,這樣說,拍拍兒子的肩膀說:“小強,看起來今天你有些不愉快,學校的事爸爸已經知道了,我猜你這么做肯定有自己的原因,愿意跟爸爸說說嗎?”
這段話中,爸爸拍拍兒子的肩膀,表示爸爸是站在你這一邊的,同時把自己的力量傳遞給了兒子,并且表達了自己關注到了兒子的情緒,相信兒子愿意聽他的解釋,并會給出客觀的評判。
(關鍵點:家長先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讓孩子不會感到孤立無助,然后家長關注到孩子的情緒,并無條件的包容接納孩子,彼此的信任度,情感又增進了一步,這樣孩子才會愿意接受家長的話。)
2.“我平時是怎么教育你的,成績差點就差點,我也不怪你,可現(xiàn)在連做人都不配了?!?/p>
爸爸可以嘗試說成:“要是你和老師換一下位置,你猜老師的感受會是什么?”
兒子可能會愿意去體會老師的感受,從而理解到老師被當眾頂撞的尷尬,憤怒,會理解老師為什么會找父親告狀,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關鍵點:家長沒有指責,讓孩子自己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去體會老師的感受,從而認識自己的錯誤。在這過程中,父親和兒子始終是擁有良好的關系。)
3.“為了你,我一直單身,就怕找個后媽對你不好,可你是怎么報答我的?!?/p>
爸爸可以這樣說,“爸爸一直保持單身,和你無關,只是還沒有遇到合適的,再說我們爺倆生活的也挺好,爸爸一個人也能照顧好你的生活,放心!”
這段話中,兒子會覺得輕松,并容易和父親結成聯(lián)盟,相互支持、理解。
(關鍵點:家長不給孩子壓力,同時讓彼此看到自己的責任。)
4.“越來越不像樣,再有下一次,看我不打死你!”
爸爸可以說成,“老爸相信你是個好孩子,或許你應該知道應該如何處理這件事了,如果需要老爸出馬的,爸爸也會毫不猶豫,能和爸爸說說嗎?”
這段話中,爸爸表達的是對孩子的信任,孩子改變是需要時間的,讓他知道爸爸在,隨時可以給自己幫助,并且相信他自己是有能力處理好這點事,并相信他有能力承認錯誤,改正缺點。
(關鍵點:家長是信任孩子的,給予正向的期待,引導孩子去自我覺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理論依據(jù)
在積極心理學中,積極的人格特征有兩個維度:(1)正性的利己特征。(2)和他人的積極關系。第一個特征指接受自我,對生活有目標,追求人生的意義,容易適應環(huán)境,或接受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第二個特征是當自己需要幫助時,能獲得幫助,而同時也有能力去幫助別人,看重自己和他人的關系,這樣的狀態(tài)是積極、樂觀的。
積極語言關注的核心是普通人到底說什么樣的話,如何說話,能夠有利于引導自己或他人關注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發(fā)現(xiàn)和激勵他人的優(yōu)勢和潛能,讓生活更加幸福。通過實例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運用積極語言模式,首先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引發(fā)積極的情緒,再激發(fā)孩子對自己有個好的期待,從而樹立正確的認知,才能產生合理的行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作為“后進生”家長,要先看重孩子和父母的關系,當孩子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他們更有可能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并和其他人也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其次,父母要在說話前想想,我的話是增加了孩子的力量,還是減少了他的力量;是讓孩子變得更加友善樂觀,還是變得消極悲觀;是增加了相互之間的感情,還是有了更多的抵觸。只有對自己先覺察,才能運用好積極語言模式,使孩子產生愉快情緒,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友善、自尊和自信,有利于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行為。
這篇文章運用積極心理學及積極語言模式,并結合實例進行了示范和闡述,希望家庭中多一些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多用積極語言去點亮孩子的前程,讓“后進生”也能擁有改變的機會,對世界多一份友善,對前程多一份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