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梅
【摘要】 ?會計學課程是經管類非財會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針對部分專業(yè)該課程理論教學課時較少的現(xiàn)狀,結合智能手機的普及,即時通訊工具在學生中的廣泛使用,基于即時通訊工具的支持,對會計學課程教學進行翻轉課堂設計,以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最終實現(xiàn)較好的教與學尤其是學的效果。
【關鍵詞】 ? 翻轉課堂;會計學;教學設計;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F23;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16-0121-03
國內高校非財會專業(yè),特別是經管類專業(yè),會計學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掌握會計基礎知識,為其他相關課程學習進行必要的準備,也為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在后期的學習及畢業(yè)后在工作中理解與運用會計信息進行相關決策進行必要的知識儲備。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由各專業(yè)系根據(jù)其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制定的,由于非財會專業(yè)系對會計學知識了解有限,在制定培養(yǎng)方案時往往有所偏頗,給該課程的授課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限制及困難。如筆者所在學校非財會經管類專業(yè)最新版培養(yǎng)方案中會計學課程普遍選擇48課時,這與財務管理及會計學專業(yè)該課程(會計學原理課程)是一致的,課程主要內容的理論教學有基本保障。也有部分專業(yè),如工程管理等,該課程在培養(yǎng)方案里設置為2學分,32學時。由于會計專業(yè)師資有限,專業(yè)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會計學課程教學一直延續(xù)大班教學模式,教學班人數(shù)都在百人以上。種種限制導致該課程的講授成了走過場的“水課”,這與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悖,也不符合本科教學增負的要求。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是以“教”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相對于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本文將教師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稱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于經管類非財會專業(yè)的學生,會計學課程的教學基本是采用教師滿堂灌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課程學習主要以教師的“教”為中心,忽視了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沒有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講授內容,教與學的互動極其有限,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足,知識內化有限,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二)課程考核主要關注結果
課程考核是對教學效果進行檢測的一種有效手段。會計學課程的教學考核也是傳統(tǒng)的模式,即學生成績由“平時成績+期末考試”組成,按照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的比例評定學生最終該課程的學習成績。其中的平時成績主要由平時出勤、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等組成。這種考核方式主要是考試這一結果決定,一定意義上還是考核學生的應試能力,忽視了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學習能力的評價。其中的平時占比30%部分也多由作業(yè)等類似的結果性資料決定,而作業(yè)過程中的抄襲問題辨別起來也是難題。
二、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源自于美國,經歷了從1990年哈佛大學埃里克·馬祖爾教授創(chuàng)立的互助教學,到2007年林地公園高中兩位化學教師師為給學生補課的成功實踐。其中以富蘭克林學院Robert.Talbert提出的以課前、 課中為分界的翻轉課堂學習模式最為經典。課前學生觀看講課視頻,完成針對性的練習;課中進行包括快速少量的測評、解決問題以促進學習、情況簡述與反饋。翻轉課堂將知識學習過程中的教與學兩個階段順序顛倒,教學流程的逆序創(chuàng)新帶來了教與學的巨大變化。課前學生通過微課(以教學視頻為技術表現(xiàn)形態(tài))等材料完成自主學習,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進行問題研討,很好地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克服學習中重點難點時教師往往不在現(xiàn)場的問題。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同時增加了知識內化的次數(shù),降低了知識內化的難度。
“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與其說是對傳統(tǒng)課堂講授式教學的一種顛覆,不如說是對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式教學的一種有益補充和發(fā)展。從利用的資源角度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課堂講授模式相比并沒有發(fā)生變革,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只是在教師教的方式與學生學的方式上發(fā)生了變革。因此,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一樣可以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探索,并不是一定要在數(shù)字化學習環(huán)境下才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點是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堅持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在教與學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真正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有輔助工具進行翻轉當然更好,沒有輔助工具也可以實現(xiàn)教與學的翻轉。應該說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有其適用環(huán)境,包括教學環(huán)境及具體的教學內容。從教學環(huán)境來說,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一般只適合于小班教學,對于百人以上的大班教學不具有可操作性。但翻轉課堂將教與學順序顛倒,強調以“學”為主,鼓勵學生自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理念在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的針對本科生的教學中可以借鑒。從教學內容來看,大學生的專業(yè)課學習,有的內容在教師講解下學習理解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有些內容則可以進行自學。
三、 翻轉課堂應用于會計學課程的教學設計
(一)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將部分課程內容設置為學生自學
國內高等教育質量工程項目已經開展多年,來自于各大學特別是一些名校的關于會計學、會計學原理的精品課程資源豐富,網絡上有現(xiàn)成的教學視頻資源,可以有效加以利用。會計學課程主要包括:會計的產生與發(fā)展、會計基礎及會計假設、會計要素、會計科目與會計賬戶、借貸復式記賬法、企業(yè)主要經濟業(yè)務的賬務處理、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會計賬簿的登記、財產清查、會計報表的編制等主要內容。課程開始即將需要自學的任務進行布置,先期每個學生自行安排自學時間與進程,設置好學習任務完成的彈性時間范圍。這樣一方面使學生課余時間增加學習任務,避免課時少教師疲于滿堂灌學生卻渾渾噩噩不在狀態(tài)的現(xiàn)象,也可以減少教學時數(shù)不足帶來的課堂教學壓力。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會計學課程基礎知識的更新特點,將賬戶的分類、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會計賬簿的登記等課程內容安排學生自學,這部分自學內容是會計學課程基礎理論中較為成熟、極少變化的內容,無論是網絡視頻資源還是教學參考書中的內容都不會因為準則、制度等修訂變化影響學生的學習,適合作為學生自學內容。對于這些自學內容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提供給學生,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喜好選擇觀看視頻進行在線學習,也可以通過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途徑——教學參考書進行自學。此外,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對于部分章節(jié)內容可以安排部分進行講解,部分進行自學的教學設計。如“存貨”這部分教學內容,對于存貨在實際成本法下發(fā)出存貨的計價方法的學習設置為學生自學內容;“固定資產”這部分教學內容,對于固定資產折舊的具體計算方法設置為學生自學內容。對于學生進行自學的學習效果檢查問題,這部分內容可以通過直接布置習題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習題解答,以達到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的目的。在學生自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即時通訊工具進行討論與提問,如微信群、QQ群等。
(二)多種方式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增加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表現(xiàn)及學習能力在成績考核中占比
將最終考試成績控制在學生總評成績的50%,學生平時表現(xiàn)的學習主動性,特別是自學過程中體現(xiàn)的學習能力占比比傳統(tǒng)考核模式提高20%。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學生課前先自行學習內容,課中師生討論互動中解決問題,同時檢驗學習效果。學生自學靠的是自覺性以及學生內在的學習驅動力,這在學生群體中差異是比較大的,特別是普通本科學校的學生群體。學習效果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學習能力密切相關。對教學內容進行分解,部分自學部分講授的教學嘗試中,對于自學部分學習效果的檢查是這種教學設計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采用適當?shù)姆绞綄W生自學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行合適的檢查。檢查可以根據(jù)自學內容的不同分別采用不同的檢查手段。對于自學部分的內容,有些可以在課堂講授時采用隨機提問的方式。比如關于賬戶的分類,在講授企業(yè)主要經濟業(yè)務的賬務處理這內容部分時,日常主要業(yè)務核算需要設置的賬戶講解時即可對學生進行提問,這一方面可以檢查學生是否進行了學習,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對于錯賬更正方法這部分自學內容,選擇在開始業(yè)務講解時,講解完正確的處理后,再設置相應的錯誤處理,讓學生用適當?shù)腻e賬更正方法進行更正,后期更是可以直接給出錯誤的處理,讓學生找出錯誤,并選擇適當?shù)母椒ㄟM行更正,學以致用,讓學生對錯賬更正方法的具體應用有更直觀的理解。這種方式一方面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更能看出學生利用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會計學是一門致用的學科,所有的理論知識最終要落實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在課堂講授內容完成企業(yè)主要經濟業(yè)務的核算結束后,對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會計賬簿的登記等自學內容,用1—2次課堂講授時間,讓學生分組進行匯報。在匯報之前先行將匯報內容制作成PPT發(fā)給教師審核,每部分內容挑選若干組準備比較充分的學生進行匯報,鑒于課堂時間的有限性,匯報內容準備的水平差異不大的小組匯報時盡量不重復,以便給更多的學生進行一次難得的課堂講授經歷。每次學習匯報準備內容都遭到淘汰的小組需重新自學,在學期最后單獨進行匯報檢查。課程結束后,每位學生需提交一份自學總結報告。所有這些自學過程中的表現(xiàn)及交給老師的資料作為評定成績的依據(jù)。
四、基于即時通訊工具的會計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實踐
(一)進行教學分組,設計對照。
在會計學課程同一授課教師同一時間段有三個教學班,并且課時及考核形式一致的情況下,選擇其中一個教學班進行基于即時通訊工具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驗,另外兩個教學班按照傳統(tǒng)的教師滿堂灌授課模式。三個教學班中,有兩個教學班人數(shù)超過一百,有一個人數(shù)在90以內。相對來說,教學班級人數(shù)少比人數(shù)多的教學效果好。因此,不能選擇人數(shù)較少的教學班作為實驗對象,故而選擇其中一個人數(shù)超過百人的教學班作為實驗對象(以下簡稱實驗班),這樣,既可以與教學效果較好的小班進行比較,也可以與人數(shù)差不多的教學大班進行比較,實驗結果較有說服力。
在實驗教學班的教學中,將賬戶的分類、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等內容在課程學習伊始即布置為自學內容,并提出具體要求: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及會計賬簿的登記需分小組進行學習內容匯報。通過設置會計學課程QQ群,對于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群里進行討論,學生之間討論,教師也可以參與討論,并解答相關問題,主要是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比如要解決某個問題需要查找哪些資料等,具體解決問題還是要由學生自己完成。在教師教授章節(jié)中,部分章節(jié)采取講解基本理論與方法,具體解決問題實踐安排自學的方法。在固定資產這一部分教學內容中,對于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方法這部分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學。存貨這一章節(jié),將在實際成本法下發(fā)出存貨的先進先出、加權平均、移動加權平均及個別計價法等這些具體方法的學習讓學生自學。無形資產這一章節(jié)在講完固定資產后讓學生進行自學,并與固定資產內容進行比較。對于固定資產折舊計算方法、實際成本法下發(fā)出存貨的計價方法的學習效果通過直接布置習題形式檢查學習效果。對于無形資產這部分自學內容學習效果的檢查,讓學生試著針對無形資產與固定資產進行比較寫篇4 000字左右的小論文。
(二)實驗結果
會計學課程最終教學效果的比較主要有兩個方面: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及一份限時完成的課程學習小結。從考試成績總分分布來看,實驗班級得分比另外兩個教學班沒有顯著的差異,總平均分只高出2.57分。但在涉及用自學內容解決問題部分,實驗班同學明顯體現(xiàn)出較強的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試題得分率高出近10%。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個教學班成績分布在低分段的學生群體中,實驗班的低分段學生在解決問題環(huán)節(jié)的能力明顯超過另外兩個班低分段的學生群體。這些學生在基礎知識部分得分明顯偏低,但設置為自學知識解決問題部分明顯好于另外兩個班同類學生群體,達到另外兩個班學習成績?yōu)橹械人降耐瑢W。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班的試卷明顯突出應試學習的特征。這是實驗班總分比另外兩個班沒有明顯優(yōu)勢,但在解決問題部分明顯超出的主要原因。在課程學習小結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講授教學模式下的教學班學生交上來的小結普遍屬于搜腸刮肚、網上東抄西摘拼湊而成,內容空洞無物。實驗班學生雖然在關于無形資產與固定資產比較的課程小論文撰寫中因為專業(yè)知識及相關寫作訓練等的缺乏,小論文撰寫不是很理想。但實驗班的課程學習小結無論是關于學習過程的總結,還是知識點的解讀以及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收獲都顯得真實、具體、豐富,對于自學內容的自學過程明顯表達出學習過程辛苦與充實并存的學習體驗,特別是在準備自學內容匯報時加班加點忙于查閱資料、整理資料、最后形成講稿以及制作加工PPT過程中反復的思考、斟酌,真正實現(xiàn)了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設計實現(xiàn)教學增負的目的。
五、總結
通過對同一時間段同一授課教師同一門課程的不同教學班級進行傳統(tǒng)授課模式與基于即時通訊工具的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比較,顯示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學效果的顯著性。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及由此導致的所學知識的充分理解,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顯著提高。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并用,解決課程內容繁雜、教學課時少的矛盾是一種教學嘗試,其中課堂講授內容與自學內容的設置是關鍵。利用即時通訊工具,增加學生課余時間的學習任務,實現(xiàn)了本科教學增負、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對于自學部分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檢查是保證學的效果的重要部分。通過這種教學嘗試,為之后學習實行小班教學時使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積累經驗。J
【主要參考文獻】
[1] 李素萍.“翻轉課堂”的微課模式在會計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8):99-100.
[2] 劉艷斐,乜勇.“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5,(2):61-66.
[3] 祝智庭,管玨琪,邱慧嫻.翻轉課堂國內應用實踐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15,(6):66-72.
[4] 容梅,彭雪紅.翻轉課堂的歷史、現(xiàn)狀及實踐策略探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5(7):108-114.
[5] 胡丹,張琴.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會計信息化課程中的應用思考[J].商業(yè)會計,2017,(18):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