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輝
【摘 要】德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由傳統(tǒng)以思想政治道德培養(yǎng)為目標轉變?yōu)橐运枷?、政治、道德、心理四方面為主要教育內容。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德育體系中必須在學校教育內引起全面重視,積極開展相關工作,以此來提高德育實效性。本文就將研究的重點放在了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從而全面提升學校整體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心理健康;德育教學;工作實效
【中圖分類號】G711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056-02
引言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學校德育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yǎng)也是考核學校培養(yǎng)質量的一項指標。但是,如今的德育在日常教育中依然存在著強調政治化、形式化、缺少系統(tǒng)理論指導化的問題。使受教育者不明就里,道德素質改變不明顯,德育效果欠缺。德育的實效性沒有得到落實,學生群體道德水平的發(fā)展也未得到促進。德育效果想要在發(fā)展中得到有效提升急需認真反思,針對當今現(xiàn)狀,尋求更合適的解決方式。當代學生正處于快速成長的階段,多元化的世界為他們提供了不同的視角和知識面,也給他們帶來了獨特的心理狀態(tài)和道德素質。積極、陽光、樂觀、向上是學生的寫照,脆弱、敏感、崩潰、消極也成為部分學生的灰暗面。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在求學期間不可忽視的一部分?,F(xiàn)如今的德育工作由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部分構成。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是高尚的道德素質的基礎。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德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以理論實踐結合為本,堅持主體性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運用可以將德育理論與實踐生活相結合,通過愉快的方式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道德素質的影響和提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相輔相成、卓有成效。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也是擁有前提條件的。因此,無論是心理健康教育還是德育教育,都要求教育者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在具體工作中結合學生的主體現(xiàn)狀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案。此外,在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方式中,教育者需要具備高尚的道德素質,站在道德高點為受教育者做出表率。而心理健康教育則要求教育者放下身份,通過溝通和傾聽來啟示引導。將心理健康教育運用到德育中時,重視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這種情況就發(fā)生了改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通過溝通、引導,進行雙向互動。教育者可以在此過程中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目標投放到受教育者的思想中去,引導其形成自主面對的能力。
二、借助“互聯(lián)網+”打造德育新模式
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信息快速更新、資源優(yōu)勢共享的環(huán)境?;ヂ?lián)網已經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他們利用互聯(lián)網學習、娛樂、創(chuàng)業(yè)等等。學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校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加強與互聯(lián)網的結合,從而打造出更適合學生群體的教育途徑。對于互聯(lián)網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經有很多了,他們通過心理在線咨詢、線上活動等方式與部分同學進行溝通,傳播心理健康知識,輔助學生進行自我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結合互聯(lián)網的良好運用方式可以轉移到德育教育上來,將德育內容形象化,通過現(xiàn)實事例分享、線上實時討論等方式,對受教育者進行鼓舞和引導,從而對學生的道德水平產生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德育中的運用應聯(lián)合構造“互聯(lián)網+”的新型模式。教育者將互聯(lián)網作為一項重要的工具,通過信息技術來整合網絡資源,積極建設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德育環(huán)境,實現(xiàn)德育與心育的有效融合。因此,可以通過建設自己的內部網站,打造德育欄目;利用微信小程序、公眾號等功能將有關德育和心育的基本知識進行分享;利用互聯(lián)網提供心理測評、德育測評以及相關結果的分析和解答等等。教師們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這個無界媒體和學生們進行實時互動,在線上為其答疑解惑,并且針對熱門事件進行分享評論。根據受教育者對于互聯(lián)網內容的有效使用情況和反饋情況,教育者可以反推其心理變化和思想道德變化,提前意識到問題并盡早進行心理危機干預。聯(lián)合互聯(lián)網,建設學校內部的“互聯(lián)網+德育教育”,采用有趣的頁面和豐富多彩的資源,傳播當代正能量,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正向能量。例如,在開展“感恩”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羞于對父母感情的表達,此時教師就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疏導,讓學生明白對于父母感情的表達是一種正常的行為,要學會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然后鼓勵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意。這樣的教育過程中既有效地開展了德育教學又使得學生的心理得到了有效的疏導,促進了學生健全人格的建立。
三、改善傳統(tǒng)德育教育方式
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方法多重視說教,將德育內容政治化、課本化,把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互動定位為差級互動,即教師是權威的教育者,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者。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則更加靈活化,也多采用雙方溝通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的現(xiàn)狀就要求德育教育可以借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將固化的德育知識通過溝通、傾聽等方法傳遞給學生群體。在教育過程中,無論是德育工作者還是心理健康教育者都應該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的主觀能動性,同時要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共情的教育原則將單一的說教式改為雙向的交談式,在教育中引導學生,感受學生的內在心理需求,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將枯燥的大道理與生活緊密結合。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改變自己行為舉止,從而產生良好的道德效果。除此以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運用還可以采納團體輔導、單獨溝通、情景模擬、無領導小組會議等方式,著重人文關懷,將老師對其細膩的教育內容內化為其內心的認同,以此來改善心理現(xiàn)狀,提升其道德素養(yǎng)。
四、結束語
從學校德育的工作體系來看,原有的以思想、政治、道德為核心的傳統(tǒng)模式依舊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但是,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入,學校德育并沒有順應出現(xiàn)應有的現(xiàn)狀。如果學校德育工作中無法擺正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不重視其可以產生的作用,仍然按照傳統(tǒng)的模式操作,同樣會造成德育實效性停滯不前。因此,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德育中的合理運用方式,是符合學校發(fā)展規(guī)律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王艷.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探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4):94-95.
[2]劉暢.參與式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中的課堂實踐[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7(23):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