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玉師6月26日凌晨以105歲高齡仙逝,我不勝悲痛!我是他的首屆研究生的班長。從1979年至今,有著40年的師生情誼。恩師、大師逝去,最好的紀念是繼承和弘揚他的學術。今特撰此文,介紹中玉師指導我們文藝評論寫作的具體方法和學習體會,以供青年學子和讀者、學者參考。
“入門須正,立志須高”
我們首屆研究生跟隨徐中玉先生學的是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專業(yè)。徐中玉先生第一學期除了大致談了學習中國古代文論的重大意義,向我們介紹中國古代文論最重要的經典名家和經典名著的情況;他告訴我們:陸機《文賦》、鐘嶸《詩品》、劉勰《文心雕龍》、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嚴羽《滄浪詩話》、葉燮《原詩》、劉熙載《藝概》、王國維《人間詞話》等九種,是最重要的經典著作。
他在這一學期重點講解了陸機《文賦》、劉勰《文心雕龍》、嚴羽《滄浪詩話》、葉燮《原詩》和劉熙載《藝概》等經典名家的經典名著。
這就意味著,學習中國古代文論和美學,首先要重點學習這九家。這就做到了“入門須正”。取法乎上,才能學到真本領。如果一開始就學習二三流的著作,收益不大,就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入門須正,立志須高”是嚴羽《滄浪詩話》中的名言。后來中玉師將給我們講課的內容,整理后發(fā)表《“入門須正,立志須高”——我國傳統的藝術創(chuàng)作經驗之一》一文,以《水滸傳》中王教頭如何從新點撥史進為例,說明學習必須入門正確,開端要好,才不會走彎路;如果開端不好,就必須重新、從頭打好基礎,用前人行之有效的經驗結晶去充實頭腦。
老一輩學者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名成熟的甚至是有杰出成就的學者,應該認真、刻苦學習一個經典名家的著作,以此作為自己的學術根底。如果學習兩家更好。像王國維學習西方美學,精通康德、叔本華兩家。筆者選擇中國文藝理論和美學的三大高峰之中的金圣嘆、王國維兩家,認真反復學習,作為自己的學術根底,獲益匪淺。
不僅是古代文論研究者,從事文藝評論的學者都必須首先學好中國古代文論。這不僅是中國的學者首先應該學習中國的文藝理論經典作為自己最重要的學術根底,而且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和美學取得了高于西方的偉大成就。我在上海戲劇學院給研究生講課和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系給研究生做中國古典美學講座時都強調,在文藝理論和美學領域,儒(孔孟)、道(老莊)、劉勰(《文心雕龍》)、金圣嘆、王國維是中國文學批評史、美學史最重要的五大家,從揭示宇宙和人生的本質與規(guī)律、塑造和改造人的靈魂、宏觀與具體結合地總結和指導創(chuàng)作與鑒賞實踐這三個角度看,這五大家的成就遠超過西方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叔本華五大家。
當然我們也必須認真學習西方文藝理論和美學著作,吸收其精華,作為中國文藝理論和美學學習的補充。
文藝評論寫作的準備工作,善于收集和整理資料
我們做文藝評論工作,首先要學好文藝和美學理論,學好文學批評史和美學史,精通一兩家經典學說,閱讀和學習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和名著,觀看和大量優(yōu)秀戲劇和電影等。有此基礎,撰寫文藝評論就能視野開闊、旁征博引、參照比較,能夠站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藝術史和美學史的高度觀察、評論作品,在撰寫多篇評論文章、研究論文之后,撰寫評論或理論專著。這就是“立志須高”。否則只能寫作碎片化的、零星的評論和文章。
我們在讀書、觀劇時,要善于收集和整理資料。徐中玉先生教育我們,可以用抄錄卡片的形式積累資料。他還具體教我們如何做卡片。卡片的內容是抄錄重要的觀點,在卡片的上端寫標題:作者、論題、觀點的提示。然后可以按照標題歸類,便于尋找和使用。
現在因科技手段進步,在電腦中檢索非常方便,在電腦中用文檔做卡片;有時還可用復制黏貼方法,不必辛苦地手抄。但是茫然無緒的海量資料,也必須摘錄成分別的文檔,在電腦里分門別類地放在眾多文件夾內,研究時才能得心應手地引用或使用。
我們在研究生學習第二學年開始,徐中玉先生安排我們5個學生分工閱讀先秦到清末文學和文藝理論的全部名家名作,以卡片形式抄錄其中全部文藝理論資料,分類編排,形成完整的資料;然后按照問題分類,按照論點安排,每一個問題均按時代順序排列,可見其明晰的發(fā)展軌跡,以此匯總、編纂《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專題資料》2。
我受此啟發(fā),在研究生學習的第三學年,就將收集、整理資料與出版著作相結合。我重點研究和評論金圣嘆、王國維兩家,他們的著作當時只有線裝書,沒有分段和標點,借閱和閱讀困難。我既然要認真閱讀,就匯編和校點《金圣嘆全集》(1985年香港“中國書展”重點書、1987年榮獲全國首屆[1978-1987]優(yōu)秀古籍圖書二等獎)和《王國維文學美學論著集》。進入21世紀后,又編著《第五才子書水滸傳》釋評本、《第六才子書西廂記匯編釋評》《人間詞話匯編匯校匯評》《宋元戲曲史匯編釋評》《王國維集》等書,既供自己學習和運用,也提供給學術界和讀書界,受到歡迎和好評。
“文章必須放蕩”,大膽獨立撰文
一個專業(yè)的評論家,必須發(fā)表正規(guī)的評論和論文,出版專著。徐先生用“文章必須放蕩”這個觀點教導我們大膽、獨立寫作。后來他將講稿整理成文發(fā)表,題目是《文章必須放蕩——發(fā)揚我國指導青年創(chuàng)作“必須放”的優(yōu)良傳統》。中玉師以南朝梁代簡文帝蕭綱給他兒子的信中名言“立身先須謹慎(一作‘謹重),文章且須放蕩”立論,指出青年撰文必須“放蕩”,不受陳規(guī)舊矩的束縛,“吐言天拔,出于自然”(亦為蕭綱語)。又進而總結古代名家的闡發(fā),指出:在“放蕩”的前提下,初欲奔馳,久當守節(jié),即“少小尚奇?zhèn)ァ保憠验?,即使有點狂想,“志欲圖霸王”(韓愈語)也是好的,充分馳騁自己的才縱橫、意縱橫、氣縱橫;只有在青年時代全在“勇往”的基礎上,追求變,在能變之后,漸趨平淡,才是自然的趨向,也即如蘇東坡所說的:“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采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p>
總之青年時代,撰文要有銳氣。我的畢業(yè)論文,中玉建議寫王漁洋的神韻說。在當時來說,這是一個很難的題目,因為神韻說虛無縹緲,難以理解、把握和解說,而且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對之抱否定態(tài)度。在我之前,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初,全國只發(fā)表過2篇論述王漁洋及其神韻說文章,也都予以徹底否定。錢鐘書《談藝錄》中論及王漁洋的詩歌和詩論,也是基本否定的。我是只認死理、不認名人的書呆子,我的學位論文《論王士禛的詩論和神韻說》3一反成說,不僅對王漁洋及其神韻說評價很高,還點名批評了郭紹虞(1893-1984)著作中批評王漁洋的一個硬傷和錢鐘書的一個錯誤觀點。初出茅廬就批評大家名家,這是文章“放蕩”的一種表現吧。中玉師閱后,對此不改一字。徐先生不怕得罪老朋友郭紹虞,讓學生獨立發(fā)表觀點,弘揚了創(chuàng)作自由的精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跨學科的研究方法
徐先生認為應該把文論研究同哲學的、史學的研究,心理學、經濟學、宗教學等學科研究的聯系逐步密切起來,視野也比較寬廣。對于各種文化思潮、流派觀點和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品,都要吸收其合理的符合科學規(guī)律的東西,因為文化要發(fā)展,恐怕就得來一個“兼收并蓄”、“集大成”。徐先生在1979年給我們上課時,教育我們重視跨學科的研究方法,這是中國學術界最早提出這個研究方法的學者之一。
例如徐先生的《古代文論中的“出入”說》以王國維的論述為核心,旁征博引古今中外桓譚、陸機直到、曹雪芹、魯迅、周恩來和遍照金剛、狄德羅、果戈理、屠格捏夫等30位名家的有關論述,就是兼收并蓄、集大成式的長篇論文。徐中玉先生的專著《論蘇軾的創(chuàng)作經驗》中“隨物賦形”和“妙算毫厘得天契”兩章,分述蘇軾關于“美亦可以數取”、“有數存焉期間”、“美可以數取,不能求精于數外”等觀點,精彩論述文學、藝術與術數、數學相結合的美學觀。就是率先運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撰寫的。后來關于 “中國古代文學的重數傳統和數理美”以及“中國古代文學的數理批評”已有多篇論著涉及或專論,徐中玉先生最早開風氣之先,顯得難能而可貴。
筆者近年出版的《西廂記注釋匯評》(16開平裝、精裝3卷,近150萬字,國家古籍整理著作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獲全國優(yōu)秀古籍圖書二等獎)、《牡丹亭注釋匯評》(16開精裝3卷,近200萬字,國家古籍整理著作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獲全國優(yōu)秀古籍圖書二等獎,華東地區(qū)優(yōu)秀古籍圖書一等獎),都是結合古籍整理研究、古代戲曲研究、古代文論研究三個專業(yè)的資料匯編和研究專著相結合的跨學科著作。《牡丹亭注釋匯評》一書中,筆者的專著《湯顯祖和<牡丹亭>研究》中,還有多篇章節(jié)是湯顯祖與莎士比亞的比較研究,此書又有比較文學專業(yè)的研究。其中《湯顯祖與莎士比亞偉大藝術成就的總體比較和評論》一文,筆者梳理歸納中國文藝理論對文藝作品評判的四個最高要求和一個重大特色,即用中國的理論話語,嘗試觀照和評論湯顯祖與莎士比亞的偉大藝術成就,總結創(chuàng)作經驗。此文即中國古代文論和比較文學結合的跨學科的研究成果4。
結合古今中外的三方面的理論資源結合的建立現代理論體系的方法
徐中玉先生于1980年首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古今中外的三方面的理論資源結合的建立現代理論體系的方法?!把芯课乃嚴碚撘压糯?、現代的、外國的三個方面溝通起來”,古為今用,建立以古代文論、西方文論和馬克思主義文論結合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理論體系。
徐中玉先生的這個設想非常重要。筆者認為我們在建設理論體系方面,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
其一是為古近代經典名家梳理和建立美學體系。筆者的《金圣嘆文藝美學研究》5和《王國維美學思想研究》6研究其美學體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出版說明認為:“自20世紀以來王國維學研究一直是一門國際性的高層次學科。本書著者對王國維的美學原著作過全面系統的收集和整理、研究,并編著多種有很大影響的版本。本書將王國維美學論著的全部理論內容重新梳理、歸納、排列和連綴,是國內外學術界唯一一部全面論述、評價王國維美學和文藝思想的專著,在對王國維的美學作了全面而系統的描述的基礎上加以分析和評述,建立起王國維美學思想的寶庫大廈。本書堅實論證王國維在中國和世界美學史、文學批評史和比較文學史上罕有的崇高地位,并指出王國維的意境說美學是世界美學史上唯一的以中為主、三美(中國、印度和西方美學)皆具的理論體系。本書是王國維學研究領域中的一部力作?!笔崂砗脱芯苛送鯂S的意境說美學體系。
其二,是在前人偉大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文藝理論和美學體系。筆者以匯合古今中外文藝理論和文藝作品研究的方法,建立了意志悲劇說和意志喜劇說7、神秘現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的理論。8
總之,徐中玉先生教導的文藝理論寫作的具體方法,在有形和無形、顯意識和潛意識中,影響了筆者的文藝理論評論和研究。徐中玉先生教導的文藝理論寫作方法,有很大的啟示和指導意義。
本文為“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學科建設”資助項目。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代分冊出版,2013年出版16開精裝4卷本。
周錫山《王士禛的詩論和神韻說》,《中國古典文學論叢》第6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
此文為代表上海藝術研究所和上海戲劇學院出席中英高級別文化交流第四次會議——中英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高峰論壇論文,刊于《藝術百家》2017年第1期;又收入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東方之韻:跨越時空的對話——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逝世四百周年活動文集》,東方出版中心2018年版。
周錫山《金圣嘆文藝美學研究》,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學科建設資助項目,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周錫山《王國維美學思想研究》,上海藝術研究所資助項目,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1999年獲文化部首屆(1979-1999)文化藝術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增訂本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學者代表作文庫”(國家戰(zhàn)略性的重大出版項目,建國70年最高水平研究著作薈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版。
周錫山《意志悲劇說和意志喜劇說》,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刊《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第27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又收入上海美學學會代表作文集《新世紀美學熱點探索》(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
周錫山《神秘現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導論》,法國·中法文學藝術研究學會和中國比較文學旅法分會會刊《對流》(巴黎)2014年總第9期;《戲曲中的神祕現實主義和神祕浪漫主義描寫略論——中國戲曲的首創(chuàng)性貢獻研究之一》,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主編《“ 重讀經典:中國傳統小說與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莫言獲諾貝爾獎授獎詞商榷——神秘現實主義和神秘浪漫主義,還是魔幻現實主義?》,孫宜學主編《從泰戈爾到莫言:百年東方與西方》(“從泰戈爾到莫言——百年東方文化的世界意義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三聯書店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