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愉茵
摘 要:陳忠實的《白鹿原》立足于社會歷史視角,不僅描述自民國成立前后開始的政治歷史,還傳達出新舊倫理道德交替沖突間的文化歷史。歷史成為白鹿兩家家族記憶的背景,與正史相對,通過文史推演,地域環(huán)境,作者立場三方的相互作用,試論《白鹿原》前后史觀的流變歷程。
關鍵詞:《白鹿原》文史推演;地域環(huán)境;作者立場;史觀流變
一、主客觀的文史推演
先后經(jīng)歷“反正”的改朝換代、白腿烏鴉兵圍城,農民運動,國共分裂,年饉和饑荒,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等國家大事件,《白鹿原》以宏觀敘事的歷史大背景為前提,主要細致描寫了一個宗族兩代的故事的興衰成敗。
從晚清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作者盡量做到客觀歷史和主觀文學的融合。作者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將歷史真實地擺在人們的面前。這可以從他細致地刻畫農民運動和國共兩黨的歷史看出。
在寫黑娃于白鹿原上攪起的“風攪雪”時,鮮明地寫出了農民運動的沖動、盲目、不理智的特質。如為在原上站住立場的黑娃一派在懲處三官廟欺凌弱小的老騷棒和尚的時候,本應按照議程宣讀處罰結果繼而驅逐老和尚出白鹿原,把田地分給農民,但應民聲難平,一激動就直接把他鍘了;大年初一砸壞供奉祖宗的祠堂等。作者就以真實的態(tài)度,紀實的手法寫出了農民運動中的不理性行為。
在國共兩黨的歷史上,作者通過白靈被污蔑活埋,反映出產黨初期左傾的現(xiàn)象,對此,陳忠實本人都說:“我小說中白靈被誤殺是真實可信的。連劉志丹都曾經(jīng)被囚禁起來,何況一個小的戰(zhàn)士?!?通過鹿兆海所在的十七師與日本軍作戰(zhàn)處在水深火熱之時蔣委員長安排十七師撤回渭北與紅軍交戰(zhàn),以致后來兆海光榮犧牲的情節(jié),直接反映出國民黨在抗日民族危機前仍計量著“攘外必先安內”的不理智政策。學者何啟治曾說:“《白鹿原》的魅力首先來源于它撲面而來的、令人震驚的真實感?!栋茁乖匪w現(xiàn)的,以比較實事求是的革命觀和歷史觀來關照人生和歷史,是毋庸置疑的?!碑斎?,《白鹿原》亦存在詩化,將歷史夸張化的現(xiàn)象,如發(fā)生在年饉和瘟疫時的田小娥上身鹿三的情節(jié)。
《白鹿原》的書寫,正是處在傳統(tǒng)史觀過渡到新歷史主義的階段。從其情節(jié)化歷史的方面看,《白鹿原》的史觀主要還是以實事求是的傳統(tǒng)史觀為主,對動蕩、坎坷的歷史以理性、冷靜的視角進行關照。繼而進一步又帶著一種強調個人主義的新歷史傾向,在客觀歷史和主觀文學之間,《白鹿原》正好處在過渡階段。
二、地域文化的歷史變遷
《白鹿原》通篇圍繞白鹿原展開,“白鹿原是一片地域,黃土高原上一塊聚族而居的坡塬,散落著幾個村莊。...形成一個大宗族,一個典型的基層文化單元,一個血緣共同體組成的初級社會群體,?!薄八哂谐跫壭院头€(wěn)定性,外延可以很方便地伸向廣大社會,內涵可以是廣大社會的縮影”白鹿原這個基層文化單位,不僅外延觀照著整個中國社會彼時鄉(xiāng)村的歷史面貌,秉承著正如陳忠實所說“都是這個民族從衰敗走向復興復壯過程中的必然?!毙拍?還內涵著一個宗族社會隨著歷史潮流幾經(jīng)流變的曲折。以小見大,以白鹿村折射出千萬鄉(xiāng)村,進而折射出整個歷史社會。
隨著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而被一直更新的白鹿原,不僅以小見大地折射著作者的社會歷史觀;還通過人物命運的走向而更新著作者對白鹿原的歷史態(tài)度。如同故事的最終,每個角色都走向悲傷。白嘉軒最后得了“氣血蒙目”癥,拖著傷殘的身體活在日漸年老的孤寂中;號稱“白鹿”的白鹿第一賢朱先生死了;鹿子霖在瘋瘋癲癲中凍死了;黑娃遭誣陷死了;白靈、鹿兆海也死了;鹿兆鵬直到結局還未知下落;白孝文人性扭曲了……所有的人都走向終結,哀傷悼念,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三、儒家大宗的史觀流變
學者雷達曾說《白鹿原》“就是正面觀照中華文化精神和這種文化培養(yǎng)的人格,進而探究民族的文化命運和歷史命運?!栋茁乖返淖髡?,對于浸透了文化精神的人格,極為癡迷,極為關注?!弊髡邔θ寮胰柿x的執(zhí)著,從白鹿祠堂里的“白鹿仁義村”之石頭即可看出。但作者針對儒家文化的史觀亦曾經(jīng)歷著遵守—反叛—回歸的轉折。
如一開始常懷仁義之心的宗族族長白嘉軒對祠堂維修,在祠堂門口修建“白鹿仁義村”的大巨石;朱先生秘傳兩紙條讓白嘉軒和鹿子霖勿為一夸小田地而傷兄弟和氣等即可看出作者對儒家文化的堅守和承認。
到田小娥形象的深刻塑造,作者對儒家文化提出質疑,“一個純粹出于人性本能的抗爭者、叛逆者的人物……我隨之想到我在民間聽到的不少潑婦淫女的故事和笑話,雖然上不了縣志,卻以民間傳播的形式跟縣志上列排的榜樣對抗著?!睘榱朔纯箍h志看重忠潔烈婦這一行為,作者試圖以田小娥的身份對儒家文化發(fā)起挑戰(zhàn)和反叛之情。
但反叛之后,終究回歸。隨著田小娥被鹿三以“在祖宗面前抬不起頭”為由殺害,宗廟祠堂重新修建,祖宗再次被供奉,白鹿原歷經(jīng)變動,祭祀儀式一如既往隆重而謹慎地舉行。
從堅守到反叛再到回歸,對儒家文化的態(tài)度,就是作者對于歷史文化大宗傳承和發(fā)展的觀點流變。
四、總結
《白鹿原》的史觀流變在主客觀文史間,既秉承著實事求是的宏大敘事的歷史觀點,也注重相對詩意化的情緒表達;在地域變遷中既渲染氛圍亦烘托歷史;個人立場上對儒家文化由遵守到反叛到回歸。史觀流轉間,經(jīng)典永恒。
參考文獻:
[1]姜妍,黃盼盼.陳忠實談《白鹿原》:“活埋白靈”情節(jié)曾被誤讀.新京報.2013.
[2]何啟治. 我讀《白鹿原》[J]. 書城, 1996(01):44-45.
[3]雷達. 廢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論[J]. 文學評論, 1993(6):46-46.
[4]薛迪之. 評《白鹿原》的可讀性[J]. 小說評論, 1993(4):14-19.
[5]陳忠實:《白鹿原》是我的生命[J]. 《中華讀書報》, 201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