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
“一年級,一年級,快樂的一年級,我們讀書游戲,大家笑嘻嘻……”這是我七歲上小學一年級時學會的第一首歌曲。萬沒想到,七十多歲的我,現(xiàn)在又開始上“老年一年級”。
我所在的老年大學是政府辦的,不收費,每天的學習資料都是由教務室的工作人員復印備好,上課時老師再發(fā)給我們的。鉛筆、條格紙隨手取用,課間自己花五塊錢,可以享用熱咖啡和甜點。校長是位七十來歲的老太太。
同學都是來學英語的,總共不到三十人。我們每天只需上午上半天課。上課時,我們會分成三組,各組圍坐在一起,老校長和兩位老師各教一組。我所在的這個初級組共有七個學生,教我們的是張麗老師。每學期末,我們都和小學生一樣面臨考試,但沒留級,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決定是否繼續(xù)學習。
老師的教學方式新穎活潑:分角色閱讀、互相問答、拼單詞游戲等等一樣也不差,對“差生”也非常關心。我是唯一跟不上初級組學習的學生,也就小學一年級的英語水平。校長建議我多在計算機上看動畫學單詞。我聽取了他的建議,可是,計算機操作指令都是英文,每次打開或關閉動畫都需要老師幫忙。即便這樣,每次遇到問題,只要我一舉手,背后準有一位老師過來幫忙。
有一次,我正隨機讀一個單詞,校長到我身后,在我胳膊上輕輕地掐了一下,我扭頭夸張地“哎”了一聲。校長笑著對同學們說,這個詞的發(fā)音就是被掐后的叫聲。你看,老師上課就是這么有趣。
有時,老師還會組織我們玩拼單詞競賽的游戲,學校為此還出資購置了蒸鍋、茶具、碗碟、毛巾等獎品。在競賽游戲中,我竟然蒙對了兩次,得到一組四套的咖啡白色瓷杯子碟子和兩條毛巾。這讓我的學習興趣大增。
有一次學習課程到餐廳就餐,隔天校長便帶我們?nèi)ジ浇牟宛^,讓我們用英語自己點餐。餐館服務員也特別配合,遇到我這樣的學生,一個漢堡都要對我清晰地說好幾遍。大家吃著、說著、笑著,餐館成了教室,別提學得有多開心。第二天更有意思了,課間休息后,大家集中在一起看老校長放影片。其實,影片放的都是我們在餐館吃喝說笑的照片,也不知他們什么時候照的,大家大笑著尋找照片中的自己,高興得不亦樂乎。
某天如果趕上某個同學過生日,課間休息時,老校長會組織大家唱生日歌,還吃生日蛋糕,為“壽星”祝壽。每個同學的姓名和生日都被做成卡片裝飾在教室墻壁上,每個人都有機會過一個熱鬧的生日。
春節(jié)前,校長讓每位同學在紙條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抽簽。抽到誰要保密,并為對方準備二十元左右的新春禮物。這樣一來,大家都會收到禮物。那次,我收到一位中年女士送的毛線帽子和圍巾,我一直珍藏著呢。
在去老年大學的路上,迎著燦爛的陽光,看著盛開的鮮花,聽著悅耳的鳥鳴,邁著輕快的腳步,心情總是那么愉快,仿佛真的回到了小學 一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