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灝
當年從延慶縣第一中學走出校門時,趙永春老師可能沒有想到師范畢業(yè)后又回到這里從教,而這一待就是三十多年,愛人和孩子都在城區(qū)工作,而他卻成了“留守”教師。如今,趙永春老師仍然堅守在教學一線,當老師、教學生、帶徒弟,樂此不疲。他教過從初一到高三所有年級的歷史課;他擔任過班主任、年級組長、學科主任;他也見證了延慶一中從一所完中到完全高中,再到如今的高中示范校。在這里,他用平凡的堅守和為師者的情懷,守望著教育的初心。
趙永春老師的教育情懷見于細微,影響卻甚遠,學生從中汲取的精神養(yǎng)分,必將使其受益終身。
從備課到上課,從輔導學生到批改作業(yè),以及學科教研等活動,在每一位教師必經(jīng)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趙永春老師努力做一個有心人。
每次備課,趙老師都會認真查閱專著,力求知識準確科學。雖然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教了30多年的歷史,也被評為北京市歷史特級教師,但他依然會和教研組里的老師們認真研究現(xiàn)有的課件、教案,并精心設計教學方案,使其不僅要符合課程標準,更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更要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學習。
趙永春老師說,“教師不是教學生,而是要教學生學,啟發(fā)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們內(nèi)心追求知識和智慧的火焰?!彼裕谮w老師的課堂上,學生完全變被動為主動,并有足夠時間進行思考和探究。每一節(jié)課,他都注重幫助學生把新知識和舊知識建立起聯(lián)系,形成新的知識結(jié)構(gòu),并依據(jù)學生的學習心理來組織教學活動。趙老師也特別善于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實踐中加以研究和解決。比如,如何處理上課與筆記的關(guān)系,如何幫助學生構(gòu)建知識體系,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教材的能力與習慣等,他都進行了深入地思考和研究,旨在科學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趙老師認為,“提高課堂效率的關(guān)鍵在于教學行為要符合科學的學習規(guī)律?!彼裕麖牟粚⒇熑螝w咎于學生沒有盡心學習,而總是更多地從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問題,求突破,不斷探索最佳的教與學的方式、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中高考改革,如何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越來越受到重視。對此,在課堂教學中,趙老師不僅給學生以知識的儲備,更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課堂上,趙老師會選取一份材料,讓學生們經(jīng)歷讀懂教材、復述內(nèi)容、畫結(jié)構(gòu)圖、會提問題等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邏輯推理等能力和問題意識,同時滲透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幫助學生提高考試分數(shù),只是影響人和培養(yǎng)人的一部分。”趙永春老師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首先要成為影響學生的生命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品質(zhì)的好老師?!倍嗄杲坍厴I(yè)班,趙永春老師把學生的需求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每到臨近考試的那幾個月,學生經(jīng)常約中午或者晚自習的輔導,他總是有求必應。于是,本來每周一次的輔導,變成了天天都有。有學生考前說不太會做地圖題,趙老師就專門為她出一套卷子進行針對性的練習。有學生基礎薄弱,總是抄作業(yè),趙老師又語重心長地勸告:“哪怕你就做一道題,只要是自己做會的,也是進步和提升?!痹谮w永春老師這里,學生得到的是耐心的講解、悉心的指導,聽到的都是贊賞與鼓勵,這讓緊張備考的學生們不但舒緩了情緒,也釋放了壓力。
趙永春老師的教育情懷見于勤奮,常補自身不足,常修自身之道,不斷充實、提升、完善,才能具備喚醒其他靈魂的無窮力量,影響所能影響的人。
學,是為了更好地教。除了教研組的常規(guī)學習外,趙永春老師還積極參加延慶區(qū)、北京市的各種教研活動,不放棄每一個提升自我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他也通過撰寫工作日志,養(yǎng)成了積累材料、總結(jié)經(jīng)驗,不斷反思、改進工作,撰寫論文、凝練課題等好習慣,獲益匪淺。
2002年,延慶區(qū)教委搭臺,趙永春老師拜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正高級教師、北京市歷史特級教師李曉風為師。自此,趙老師又重新當起了“學生”。由于兩校的教育資源、教學設備、學生生源等都存在較大差距,所以趙永春老師清楚地認識到,拜名師,不是簡單地模仿名師的教學技巧、復制名師的教學過程,而是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學習名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獨特的教育方法,從他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挖掘成功的經(jīng)驗,汲取教育的力量,感悟教育的真諦,提升教育的智慧。
為此,趙老師每周都要在人大附中和延慶一中之間往返,只要人大附中這邊有李曉風老師的課,趙老師就趕過來聽課。拜師求學的三年間,趙老師早已記不清聽了多少次課了。通過聽課,趙老師領悟到,一位歷史老師要想將課上得好,首先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這樣,才能深刻地解讀教材、熟練地駕馭教材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創(chuàng)造出生動有趣、具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才能為學生們所接受和喜歡。
在教中學,在學中教,邊學邊教,邊教邊學。聆聽窗外的聲音,利用身邊的資源,挖掘自身的潛能,趙老師撰寫的《高一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幾個問題》在全國綜合實踐活動理論與實踐學術(shù)研討會上獲得一等獎,參與的教研課題獲得北京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014年出版?zhèn)€人專著《十年悟語》……這一路走來,趙永春老師走的是一條發(fā)展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的教育教學之旅。
趙永春老師的教育情懷見于傳承,他實行“教師成長積分制”,致力于打造一支業(yè)務過硬且有一定影響力的延慶一中歷史教師團隊。
“別擔心,放開手腳干吧,出成績算你的,有問題我扛著!”這是延慶一中歷史教研組的年輕老師從趙永春老師那里聽過的最多的話。
作為歷史學科主任,趙老師把著眼點放在青年教師的成長培養(yǎng)上。通過師徒幫帶,幫助多位年輕教師快速成長。2014年,趙老師主動要求帶兩位年輕教師上高三,經(jīng)過一年的磨練,兩位教師出色地完成高三教學任務,如今已成為學校業(yè)務骨干。趙老師還經(jīng)常要求老師們寫論文,寫完后他會認真幫助修改并提出建議。有一年,北京市“京研杯”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征文,學校所有的歷史老師都有論文參評并獲獎。
作為資深歷史教師,趙老師總是鼓勵年輕教師做課,提升自我,并且每次都給予熱情的指導和幫助。一次,新教師要做匯報課,趙老師連續(xù)聽了好幾次試講課,不僅真誠地提出改進意見,還動員本組其他老師都來幫助指導。后來,這位老師的課獲得聽課專家的一致好評。
為了鼓勵教師發(fā)展,趙老師在歷史學科組實行了“教師成長積分制度”,及時記錄每一位教師的成長和業(yè)績,相互激勵,共同提高。趙老師認為,“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今,學校的7位一線歷史教師,都是趙老師精心培養(yǎng)起來的。他們有的是延慶區(qū)骨干教師,有的是學校骨干教師。
從教三十多年,對于師德的理解,趙老師說其實很簡單,就在于做好變與不變。從變的方面來看,教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傳什么道、授什么業(yè)、解什么惑,隨著時代變化、社會發(fā)展而不斷改變,教師也要與時俱進。但這其中不變的就是教師的職業(yè)精神,是做人的信念,是對學生的一顆愛心。
如果說,堅守是一種態(tài)度,趙永春老師就是用平凡的堅守,許給學生一個未來,成就自己一份榮光。如果說,初心是一種力量,趙永春老師就是用守望的初心,讓每一個和他相遇的學生,都能在溫潤如玉的包容里逐漸成熟,在清風拂面的引導中走向成長。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