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麗
【摘 要】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是小學高年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長期以來,甘肅省的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都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分隔開來,這樣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本文通過對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技巧的分析,提出了幾點具體的優(yōu)化措施。
【關(guān)鍵詞】小學教育;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220-01
閱讀和寫作,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高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重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改變學生厭倦作文、厭倦閱讀的心理,要培養(yǎng)起學生在閱讀中學到知識的能力,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同時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
一、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1.學生的自制能力較差。
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自制能力較差,經(jīng)常少讀書、不讀書、應付讀書。甚至有的學生覺得比較枯燥乏味,閱讀的積極性不高。要想提高學生的自制力,就要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認識,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快樂。
2.學生自覺閱讀的積極性不高。
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常喜歡用較高的標準來要求學生,然而卻忽略了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需要。由于缺乏學法指導,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而教學方法的不合理,也容易造成學生失去對文章閱讀的興趣。
3.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技巧。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沒有豐富的閱讀積累,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很容易感覺到吃力。所以教師必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讓小學生對文章有一個透徹的理解,學生掌握了閱讀技巧,在閱讀過程中自然能夠理解到文章內(nèi)容的深刻含義。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都沒有注重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以至于我國的小學生普遍存在閱讀水平較低的現(xiàn)象。
二、語文老師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策略
1.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漁”,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很關(guān)鍵,老師通過捕捉課文的語言結(jié)構(gòu)和表達方式,逐步的滲透寫作的技巧,要讓每一堂課都津津有味,就必須要做好課堂的教學設計工作,引導學生將閱讀后的感悟進行摹寫出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在漢語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提高閱讀的能力。
漢語是中華民族的母語,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定要學習好漢語。在漢語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提高閱讀的能力,同時要對語言有很好的運用能力,把寫作能力發(fā)揮好才能夠?qū)W好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要逐步的培養(yǎng)起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的增強。
3.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最終的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如果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語文寫作能力的提高就無從談起了。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想方設法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使學生充分的運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不斷的提高寫作能力,不斷的提高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良師益友。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從課本中找到老師,教會自己知識、教會自己方法、教會自己學習。
三、閱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措施
1.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知識總結(jié)能力。
學生在讀完文章之后,必須要對文章的深層次的含義進行挖掘,才能夠有所認識,有所收獲。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學過的內(nèi)容進行歸納和總結(jié),不斷的進行整理,不斷的鍛煉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才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而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助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理清文章脈絡,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質(zhì)量。
2.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今時代我國教育的需要,已經(jīng)不能夠適應學生的教學需求。只有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才能不斷的更新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讀書時不斷地積累知識和經(jīng)驗。學生要不斷的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經(jīng)驗運用到生活中來,運用到寫作中來。學生只有對生活有了正確的感悟,才能提高寫作能力。只有對學生的某些階段要進行詳細的分析,讓他們掌握自己的文章里的優(yōu)點和弱點,對于弱點要進行及時的規(guī)避,才能做到揚長避短。
3.要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老師講解為主,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沒有自主的學習能力,為了提高教學的質(zhì)量,老師必須培養(yǎng)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斷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老師要善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有可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語文教學豐富多彩,要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學習的自主性,老師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學生在營造的輕松環(huán)境下,要積極進行思考,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要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潛能。
參考文獻
[1]曹霞. 詩歌閱讀教學中滲透“紅色文化”的策略研究——以《沁園春·雪》為例[J]. 寫作(上旬刊),2015,08:92-93.
[2]閆振鴻. 把寫作指導滲透到課堂閱讀教學中的策略[J]. 學周刊,2016,10:170-171.
[3]韓金森,徐寧寧. 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實施策略——閱讀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 價值工程,2011,33:209-210.
《小學生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的實踐研究》成功立項,課題立項號為GS[2018]GHB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