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摘 要】本文首先從如何有效尋找寫作素材方面來探索,為學生作文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學生寫作時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其次從作文的瓶蓋方式上提出見解,讓學生真正成為寫作的主人,從而達到作文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寫作;作文;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219-01
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也是小學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課。那么,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
據調查了解,大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最頭疼的就是寫作文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寫作時頭腦空虛,無從下手,更有甚者,有的學生同一篇作文題材居然連續(xù)寫了好幾年。如何讓學生的作文獲得源源不斷的活水呢?我認為應從《語文課程標準》出發(fā),“寫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因此,教師可以從不同途徑來牽引學生進行快樂作文。
一、注重平時寫作素材的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
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在教完《頤和園》這課后,就讓學生以后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昕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傊约旱南才范伎蔁o拘無柬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二、細致察生活,積累寫作素材
眼睛是我們身上寶貴的財產,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用眼睛關注著世界的發(fā)展:在校園里,可以用眼睛關注到師生的工作學習情況;在社會中,可以用眼睛關注到許多社會新風貌、新動向;在家庭中,同樣可以用眼睛關注到親人的呵護、家庭中的變化。更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電視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孩子們日常除了師長的教育之外,觀看電視節(jié)目成了他們獲得新知的有效途徑。然而,他們看的事物雖多,寫作時卻不能有效地從大腦中提取出來,原因在于他們光看不寫,所看事物如過眼云煙。因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熟悉學生生活,了解學生個性,及時捕捉時機,順水推舟,多些開放,去掉束縛,讓學生多寫一些自由作文。例如:針對學生愛看少兒節(jié)目的特點,讓學生把節(jié)目中的內容記下來,或者把當時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寫下來;“元宵節(jié)逛花燈”、“參觀部隊”、“捐衣物、獻愛心”、“雛鷹手拉手”、“家庭中的悲與歡”……當學生看得真切,處于“不吐不快”之時,及時地讓學生提筆習作,愛怎么寫就怎么寫,寫出心中的苦與樂、煩與惱、愛與恨,這樣,學生“情動而辭發(fā)”,寫作輕松愉悅。
三、創(chuàng)新評改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
古人說:“三分貌,七分扮”。用于作文中就是“三分文章七分改”。因此,評改作文成了促進作文能力提高的一個極其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新課標下,評改作文應以學生為主體,實行自改自評、小組評改、集體評改相結合。自評自改是在指導學生明確作文目標,牢牢掌握評改方式的前提下,進行成功評價與自我調整。先對自己的作文可取之處進行自我成功評價,并推薦自己作文中自認為寫得成功的地方,供同學學習、欣賞,哪怕是一個好詞、一個好句子也可以。這樣,無論作文能力如何的學生,他們都會毫無顧忌地推出,自認為可取之處。即得到同學肯定和賞識,又學到了別人許多長處,受到啟迪的同時,便不知不覺地走出了“不會”作文的低谷,滿懷信心地向成功邁進。因為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渴望成功,獲得成功和體驗成功的快樂,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最佳途徑之一。
小學生大多對自己充滿信心,具有好表現的心理特征,時刻渴望得到老師肯定的評價。以人為本,滿足小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師經常性的正面評價,是學生感受愉悅的根本所在,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自評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推出公認的寫得好的作文,在多媒體展示臺上展示,供人欣賞,全體學生用總目標、全方位、多視角、多層次,對這些作文進行成功評價,大家都來賞識好作文成功之處在哪里?領悟好的表達效果,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對作文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會更加各顯風采;對作文不太突出的學生,也會增加作文靈感。小組評改時將學生按其寫作基礎,分成不同的小組,每組都配有優(yōu)秀生、良好生、一般生甚至后進生,突出以好帶差,以優(yōu)秀生為組長,人人參與評改,教師只是巡視,解決各組碰到的困難,必要時參與能力稍弱點組的評改。再由各組長上臺在多媒體展示臺上展示該組的習作,并進行解說優(yōu)點與不足,最后由教師挑選優(yōu)、良、一般的習作進行點評。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知識的容器。教師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有進行深入細致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從多種感官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習作積極性,由“要我寫”轉化為“我要寫”、“我愛寫”,從而達到快樂作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倪葉倩.開辟多種途徑,讓學生親近作文[J].小學教學參考,2010年36期.
[2]高麗.融“生活”于作文教學之中——探尋學生習作的源頭活水[J].考試周刊,2010年53期.
[3]王俊杰.作文評價:何日走出歷史的迷霧[J].中學語文,2010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