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推進,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已經形成廣泛共識,并開始在具體學科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教師們有必要針對自身的教學行為,與時俱進地展開一定的研究并有所改進。具體到高中數學學科,任課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引入參與式教學法,并在實際教學應用中加以優(yōu)化和提煉,充分利用此方法的潛在價值以期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數學;參與式教學法;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27-01
參與式教學法作為一種行之有效地教法其輔助教學價值不言而喻,具體到高中數學教師如何借助此方法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就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研究,即從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綜合考慮數學學科特征,努力探尋參與式教學法與數學教學的契合點,優(yōu)化課堂教學行為,促進教學效果穩(wěn)步提升。
一、尊重學生主體,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
在運用參與式教學理念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師必須明確自己的首要任務是將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到相關教學內容上,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教授《直線、圓的位置關系》時,課前先向學生布置相應的預習作業(yè),鼓勵學生盡可能憑借自己的能力,自主學習、自主總結相關知識點,并自主選擇一個角度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進入正式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將通常的“新課導入”時間交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地與大家分享自己對某知識點的思考和見解。(這當中“允許出錯”并應充分包容之,重要的是對可能出現的千奇百怪的“錯”,必須予以正面點評與糾正),如有的學生講解了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分類;有的學生闡述了利用點到直線的距離來判斷直線與圓位置關系的方法;等等。緊接著,借勢引導全班同學對以上學生的預習成果和結論進行討論、梳理,達成自主“引入新知”的目的。一連串的“小確幸”極大地激發(fā)起了學生們主動參與進課堂教學的熱情,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了充分的釋放和尊重。
二、組織競賽游戲,優(yōu)化學生融入數學課堂的氛圍
參與式教學法有多種表現形式,在實際教學中具體選用哪一種則由教學需求而定。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鑒于學習情境對學生學習效率的顯著影響,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如以競賽活動的方式激活課堂氣氛,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助力教學任務的完成。
例如,在教授《函數及其表示》進入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時,嘗試引入“競賽模式”。先提供相關練習題目,如:“某容器里有20升酒精,倒出1升后用水加滿,再倒出1升混合液體之后又用水加滿,這樣持續(xù)進行。假如倒的次數是x,容器里邊殘留的酒精是y,它們兩者之間的函數關系式是怎樣的?”。又如:“有一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ABCD,動點P從頂點A出發(fā)順次經過B、C、D再回到A,假設P點的行程用x表示,PA的長用y表示,求y關于x的函數解析式?!钡鹊?,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完成解答,并約定:解出正確答案并用時最短的前三名同學將獲得神秘大獎!競賽的氣氛和善意的懸念消解了數學課堂的古板和枯燥,使學生于激情中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長此以往,可積累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
三、創(chuàng)設問答情境,挖掘學生參與知識探索的能力
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中,任課教師大都習慣于自己掌握主動權,自說自話,按部就班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這樣的操作也能達到教學目的。但顯然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杜絕“一潭死水”的囧態(tài),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創(chuàng)設一些問答情境,以問題為導向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增加學生的參與度,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直線、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的課堂上,為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精心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問題,如:“直線與平面相交的時候,平面內會有直線與此直線平行嗎?”又如:“某平面內有多條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平行,那么可否由此判定這兩個平面相互平行?”等等,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以手頭的書、本為道具,大膽猜想、積極思考。在此過程中,同學們身手并用、腦洞大開,迅速接近答案。緊接著引導學生用嚴謹的數學語言來規(guī)范表述剛剛獲得結論,效果幾近完美!問題的未知特性引發(fā)出強烈的好奇心,對數學知識的主動探索活動為其學科能力的獲得和增強提供了明顯助益。
四、練習任務驅動,引導學生深入鍛煉自身的能力
在數學課堂上,學生都能完成較為基礎的學習任務,而欲大幅度增強他們的學科能力,則需要利用或創(chuàng)設必要的情境以持續(xù)開展基于數學基礎知識學習和基本能力訓練的探究活動。為了達到既定的培養(yǎng)目標,在完成基本知識教學任務之后,有必要系統(tǒng)地精選一定量的練習作業(yè),予學生以強烈的任務驅動,引導并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更加深入的學習中,以適時、適量的訓練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發(fā)展及增強。
例如,完成《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新課之后,在作業(yè)布置環(huán)節(jié),適時為學生選配了一組實踐練習題目:①“現有一個矩形,其長和寬分別是6和3,假如將此矩形卷成一個圓柱的側面,那么這一個圓柱的體積是多少?”②“一四棱臺兩底面都為正方形,邊長分別為20cm和10cm,側面是面積為780cm2的全等等腰梯形,則此四棱臺的體積是多少?”等,要求學生在課后自主探究,并在下節(jié)課之前將得到的答案由老師進行批改。有了明確的任務驅動,學生們都能主動配合,自覺投入到這樣的課后拓展學習當中,既鞏固了課堂所學、同時也增加了學生數學綜合能力訓練的機會。
在現階段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下,參與式教學法的作用已經贏得了各學科教師尤其是學生的認可。那么,數學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自己所面臨的學情現狀進行理性分析,作為一個選項,適時調用參與式教學法,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出形式多樣的兼有科學性與具有效性的參與式教學法應用案例,集成規(guī)范、廣為使用,以期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麗.高中數學參與式教學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6(12):60.
[2]黃正榮.高中數學參與式教學策略探討[J].中學數學,2012(05):59.
作者簡介:陶霖(1964.4-),男,籍貫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qū),單位全稱: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qū)教師進修學校。職稱:講師。研究方向:中小學數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及校本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