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婷
【摘 要】教育的精髓在于教書和育人,簡而言之就是在灌輸知識的同時滲透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備誠信、感恩、尊老、愛國等良好品質。語文閱讀和寫作課堂就是德育的平臺,所以筆者就初中語文與德育的融合方法展開分析和討論,目的是發(fā)揮語文教學中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德育教育;初中語文教學;融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095-01
引言
語文學科育人的形式應該是多樣化的。苦口婆心的“言傳”和“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身教”都有一定的作用,但顯然不是唯一的方式,也未必是最好的方式。古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再結合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來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無痕式德育應該是最為可取的。這不僅包含了為師者的言傳身教,更強調(diào)了德育滲透的柔化與自然。下面筆者就來談談在初中語文日常教學中對德育滲透的嘗試與探究。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德育教育是學生首要也是一直都要進行的教育。品德修養(yǎng)得到提升,學生才能擁有真、善、美的品質,在長久的學習后,將其內(nèi)化成意識。初中語文教學主要為學生傳授文學知識,此外,在進行文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將德育教育貫穿其中,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提高道德修養(yǎng)。新課程改革以后,初中語文教材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變化,一些愛國、勵志、團結協(xié)作、追求真善美的文章被納入其中。在開展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通過對文章的講解,引導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逐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
二、德育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融入策略
1.以身作則,樹立良好榜樣。
著名教育者曾言:“教師是學生的道德標桿,是最為直觀的學習典范”。在教師觀中也明確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所以師德師風建設在教學中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初中生年紀尚小,認知能力正在形成階段,而教師的道德品行皆是其學習的榜樣,良好的模范作用將會使學生受益一生。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提升理論素養(yǎng)和應用能力,給予學生關愛和呵護,在崗位上恪盡職守,任勞任怨,成為學生模仿的楷模。有人說“教師像花園里培育的園丁,像叢中勤勞的蜜蜂,又像燃燒自己照亮學生的蠟燭”。所以,教師的代名詞是奉獻,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同學,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我。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以生為本,在課堂上承擔引導和解惑的責任,教師要與學生之間平等互動,加強交流,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促進閱讀寫作知識的消化和吸收,使學生充滿責任感和主動性。
2.學習寫景散文,促使學生熱愛祖國。
都說“親不親,故鄉(xiāng)土”,一個隨時都能夠感受到自己周遭環(huán)境優(yōu)美的人,是不可能不熱愛生活的。由此,就可以印證葉圣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思想精髓。學生在學校里的一言一行都是真實生活的具象表現(xiàn)。教師們深諳此道之后,所有的教學細節(jié)就會越來越生活化、通俗化、直觀化。如,《春》《濟南的冬天》《雪》《三峽》《記承天寺夜游》等,通過和學生一起細細品味文本語言,“披文以入情”,盛裝做一次美的巡禮,讓學生不但可以得到語文的滋養(yǎng),又可以得到審美的陶冶,從而激發(fā)他們熱愛美,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圍繞課文中心,提煉德育素材。
(1)時刻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隨著“中國夢”的提出,中國夢,強國夢,人民的夢,團圓的夢,富強的夢已經(jīng)根植于每個中國人心中。國家不富強,就會被人欺侮;民族不復興,我們無顏擔當龍的傳人。中國夢講復興,不是簡單地重新尋回昔日的榮光,而是要讓一個曾經(jīng)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欺侮、目前尚是發(fā)展中國家的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政治昌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tài)文明,到本世紀中葉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而這樣的理想在語文課本中更是早就有之。如,《在山的那一邊》中告訴我們理想是可以實現(xiàn)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蕩,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理想境界的實現(xiàn)使人興奮、驚喜。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是目前最理想的教育思想。在課堂上,我們也有大量的教育素材。如,《敬業(yè)與樂業(yè)》中可以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和敬業(yè)教育,《唐雎不辱使命》中忠君愛國思想乃是縱橫家們游走各國,完成使命的先決條件等等,這些都是極其典型的德育素材。有經(jīng)驗的語文教師會將它們變成精彩的德育主題會,使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既看懂故事,也認識了眾多有識之士,心靈受到前所未有的洗禮,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4.開展主體課外活動。
適當開展德育教育課外活動,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道德修養(yǎng),又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安排一些關于環(huán)境保護的課文讓學生學習,在對此類課文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安排一兩個課時讓學生開展戶外教學活動。比如在教學《敬畏自然》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郊游,通過欣賞大自然美景,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可以為保護自然做些什么,也可以在郊游中開展“大自然垃圾收集”活動,讓學生從撿起垃圾做起,養(yǎng)成不亂扔垃圾的習慣。
5.進行團體合作。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融入德育教學內(nèi)容,語文老師可以通過合作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學會團體合作。例如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分組討論布置一個拓展作業(yè),使學生通過小組分工參與其中,從而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最后通過PPT演示的形式,讓學生匯報本小組的討論結果,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從而在課堂上有意識地融入德育教育。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學科覆蓋面較廣,除文學類知識外還包含很多德育內(nèi)容,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守舊的教學觀念,將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引導他們樹立良好的道德價值觀,教師應發(fā)揮自身的教書育人作用,促進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充分發(fā)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內(nèi)容,培養(yǎng)出更多品行端正的初中生。
參考文獻
[1]張平祿.淺議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J].文教資料,2018(29):27-28.
[2]韓志榮.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方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51-52.
[3]石洪巖.淺談德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02):59-60.
[2]石洪巖.淺談德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