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以圖導學的運用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關(guān)注學生課堂參與度,對學生探究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從中掌握一些查閱地圖的方法,學會運用地圖解決地理知識問題。詳細闡述初中地理教學中以圖導學運用要點,旨在創(chuàng)造良好的自主探究地理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關(guān)鍵詞:地理教學;以圖導學;運用
以圖導學是地理課程教學的獨特方式,學生參與是地理教學成功的重要基礎。目前,地理教學的認知度較低,很多學生缺少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動力,甚至存在厭學情緒,抱有無所謂的學習態(tài)度。在教學方法上,初中地理教學沒有很好地運用掛圖,方法單調(diào),缺乏靈活性,最終呈現(xiàn)出了教學質(zhì)量不佳的局面,難以保證教學效果。
一、地圖的導線運用
地理教材中的地圖往往有著直觀、形象、簡潔的特點,會向?qū)W生呈現(xiàn)出地理事物大小、位置等地理符號,將抽象語言和圖畫融合到一起,加深學生理解。在初中地理課堂上,可將地圖視為“導線”,用地圖來打造活躍的課堂,讓學生通過閱讀地圖建立起形象思維。同時,將地圖呈現(xiàn)到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起到“拋磚引玉”的教學效果,順利導出地理課堂新知內(nèi)容。以《海陸的變遷》一課為例,課堂上,為幫助學生理解板塊構(gòu)造學說和大陸漂移學說新知識點,可于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南美洲和非洲的地圖,要求學生一邊觀察地圖一邊思考下面兩個問題:
1.非洲東岸和南美洲現(xiàn)有什么奇妙的現(xiàn)象?
2.兩塊大陸如同撕破的一張紙,可以拼湊在一起。它們原來會不會是同一塊大陸?
在上述問題研究過程中,為學生引出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假說,讓學生真正理解大陸漂移假說現(xiàn)象:原本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后分裂成幾塊大陸,緩慢漂移分離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地圖的載體運用
在初中地理教學活動實際開展過程中,教師可運用好地圖這一空間信息重要載體組織學生展開任務型探究,引導學生自主剖析、歸納、推理地圖信息,印證地理相關(guān)理論知識。對于地圖這一空間信息載體的運用,還要講究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科學設計,包括小組合作、任務探究、問題設置等,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通過完成讀圖任務對地理知識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此外,把地圖作為一種載體展開教學,更利于緩解緊張的課堂教學氛圍。以《位置和范圍》一課教學為例,可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保證每個小組5~6人,為每個小組提供一個地球儀,再組織學生依據(jù)北美洲和亞洲位置、范圍差異,完成如下幾個任務。
任務一:比較二者在東、西半球位置。
任務二:比較二者在南、北半球位置。
任務三:比較二者在瀕臨大洋的位置。
任務四:比較二者面積,所跨緯度、經(jīng)度。
整個小組合作學習期間,學生將利用好地球儀,認真閱讀亞洲和北美洲的地圖信息,完成上述小組合作學習任務。
三、地圖的工具運用
在初中地理教學活動實際開展過程中,還要將地圖視為一種輔助教學工具,利用好這一種教學工具上的圖例、顏色、注釋等信息幫助學生理解相關(guān)地理知識。地圖,作為一種輔助教學工具,有著重要作用,既利于培養(yǎng)學生信息分析能力,又利于發(fā)展學生讀圖能力和邏輯能力,讓學生掌握更多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知識,取得高效的地理學科學習效果。以《地形和地勢》一課教學為例,為幫助學生透徹理解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點,可先向?qū)W生出示一幅地圖,圖例上標注出山脈、高原、盆地、丘陵、平原等地理信息,再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地圖。通過地圖觀察,學生將發(fā)現(xiàn)我國地形區(qū)都鑲嵌在縱橫交錯的山脈之間。接著,可要求學生在地圖上找出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脈,用紅色標注出東西走向山脈,用綠色標注出東北、西南走向山脈,用黃色標注出西北、東南走向山脈,用紫色標注出南北走向山脈,用藍色標注出弧形山脈。在這里,地圖是一種輔助工具,可幫助學生獲得山脈等地理信息,深入掌握課堂所學知識。
四、地圖的引線運用
在地理課堂上,地圖也可以作為引線,引導學生對地理課堂所學知識展開總結(jié),讓課堂所學知識點變得更為立體化。同時,用生動性、趣味性較強的地圖總結(jié)地理課所學內(nèi)容,更利于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取得高效的教學效果,優(yōu)化課堂總結(jié)效果。但是,在知識點總結(jié)階段,切記避免地圖的運用流于形式,要發(fā)揮好地圖“導”的功能,豐富地理課堂知識點概括形式。以《土地資源》一課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國土地資源特點和耕地、林地、草地分布情況,可在課堂總結(jié)階段向?qū)W生出示我國土地資源分布圖,要求學生結(jié)合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點在地圖上標注出耕地、林地、草地、難利用地、建設用地不同土地資源類型的分布。同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國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哪些問題?”引導學生針對砍伐森林、草場退化、土地荒漠化等現(xiàn)象展開總結(jié)。在這里,利用地圖總結(jié)課上所學內(nèi)容,可讓知識點變得更為直觀,確保學生深刻地記憶所學知識。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嘗試運用以圖導學是有益的,更符合現(xiàn)代化教學思想,需逐步完善以圖導學的普遍運用。以圖導學教學期間,要注意把地圖視為“導線”“載體”“工具”和“引線”,充分發(fā)揮好地圖的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學好地理知識,對地理知識學習產(chǎn)生濃厚興趣,最終形成良好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林小紅.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方法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6):161-162.
[2]胡耀明.巧用“以圖導學”優(yōu)化初中地理教學[J].廣西教育,2015(4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