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單元整合教學的最大特點是教學目標的聚焦,它能使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集中、更明晰,從而讓學生學得更透徹。本文對八年級上冊單元導語進行解讀,分析單元導語中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的梯度變化,探索蘊含在單元導語中的教學準則。
【關鍵詞】單元導語;活動探究單元;人文主題;語文要素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010-01
統(tǒng)編本初中語文教材采用“雙線組元”的結構方式,每個單元既有統(tǒng)領整個系統(tǒng)的人文主題,同時也以語文要素貫穿其中,這兩條線交錯,均衡相進。單元導語一般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點明人文主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二是提示語文學習重點,滲透語文學習方法。
一、八年級上冊單元導引解讀
1.第一單元:活動與探究。
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新聞專題活動探究主題單元。“活動探究”是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一大亮點,它聚焦了語文專項學習任務,旨在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知識,掌握語文能力。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第一個活動探究單元,在這個單元中設計了新聞閱讀、新聞采訪和新聞寫作三個學習任務。[1]
這一單元單元導語由兩部分組成,一方面,在單元起始處設置“活動任務單”,“活動任務單”對本單元的任務群和每個學習任務作簡要說明;另一方面,設置任務說明,對該任務包括的學習活動以及基本要求做具體解說,同時為學生有效完成任務提供指導和示例。本單元首先在活動任務單中介紹了新聞,對新聞的重要性做出定位并且指出了新聞在生活中的廣泛性,以簡潔通俗的口吻提出了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jīng)驗,將他們置于真實的生活情境之中。本單元以任務單的形式組織活動,三個任務之下有具體的任務說明或者任務要求,每一個任務又被分解為若干小任務,這些學習內(nèi)容都具有較強的活動性。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任務下的導語又為整個單元的學習活動提出了整體性的實踐要求和活動條件。
新聞閱讀、新聞采訪、新聞寫作的三層遞升式任務安排,突出本單元新聞獨有的教學重點,活動探究單元的學習,主要依靠學生的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真實經(jīng)歷新聞的生成過程,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積累語文學習方法,滲透語文學習知識。例如:在任務二新聞采訪中,重點為“熟悉新聞采訪的一般方法和步驟?!辈辉傧褚郧澳菢泳窒抻谛侣勯喿x,將新聞學習完全上成信息灌輸課,教學更多從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來,其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動詞確定、制訂、草擬、采訪實踐、搜集還原了新聞寫作的過程,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學生可以獲取更為直接的語文知識,形成切實有用的語文能力。
2.單元導語人文主題部分解讀。
單元整合教學的最大特點是教學目標的聚焦,它能使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變得更集中、更明晰,從而讓學生學得更透徹。[2]現(xiàn)行教科書的編撰理念從傳統(tǒng)的“作為教學之用主要教材”轉型為“作為學習之用主要教材”。單元導語的第一部分人文主題就很好體現(xiàn)了語文教科書價值育人的取向,并且與教科書的其它助讀部分共同構建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體系。
從語言風格來看,單元導語第一部分語言輕松活潑,自然流暢,如同在與學生進行著交談,懇切言辭中傳達著親切的提醒。散文化的語言增強了文本的可讀性,給人以美的享受?!安烤幈尽眴卧獙дZ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我們”這一人稱代詞的使用。編者把自己放在了和讀者同樣的位置,讓每一個讀到優(yōu)美寫景詩文的人,都能從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從而大家會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從內(nèi)容來看,這一部分用簡短精煉的文字對整個單元的選文進行評述,點明選文的價值和重要性。
從統(tǒng)編教材的單元導語可以看出語文教材的人文主題慢慢走向生活的現(xiàn)實和生命的本然。語文教材以人文主題組織單元,其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有利于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增強公民意識和責任感,對社會、對他人富有愛心;讓學生親近、關愛自然,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促進學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價值,發(fā)展興趣與專長。[3]感受、了解、體驗這些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為媒介的詞語,憑借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縮小學生與生活的距離,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語文的熱情。單元導語在潛移默化中帶領學生回望過往,聆聽教科書編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體味,以單元選文厚重浩瀚的影響力感染學生。
3.單元導語語文素養(yǎng)部分解讀。
首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每單元的單元導語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有明確的規(guī)定,語文素養(yǎng)體現(xiàn)為作者對閱讀能力策略和方法的指導,閱讀能力培養(yǎng)在不同年級、不同單元有不同的要求閱讀方法開始轉向專業(yè),文體意味漸趨濃厚。從八年級開始逐步過渡到以文體閱讀為核心,以實用性閱讀為實用性為主的新聞、傳記、科普作品、演講詞等,以文學性為主的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力求培養(yǎng)學生某一類文體的閱讀能力和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其次,閱讀策略指向文體學習,更強調自主和深入,在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主要選取了一些回憶性散文和傳記,在大的文體類型下有教科書編者針對選文特點和學生學習情況有所側重選取的具體策略與方法,在每一單元力求做到學生能對某一種文體的性質有所理解,提升學生對于不同文體的學習能力。本冊書第二單元與第四單元都是主要學習散文,但是單元的主題不同,單元導語中對于學生學習該文體的要求有所區(qū)分,第二單元重在對回憶性散文、傳記特點的學習,第四單元重在品味欣賞不同類型散文的語言,感受作者對于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各單元呈現(xiàn)的閱讀方法有序排列,也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溫故知新,鞏固知識。
再次,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連續(xù)且動態(tài)的過程,前階段的學習更是后階段的基礎。從八年級上冊的散文學習中可知,第二單元學習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到品味語言的美妙之處,到第四單元體會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感受,這都是漸進的,逐級遞升的學習過程。
單元導語作為各單元之間的過渡和銜接,各組導語中包含的能力訓練點以及內(nèi)容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也存在著聯(lián)系。統(tǒng)編語文教材力圖在整套教材中架構起較為合理的知識體系,課程內(nèi)容目標的線索與各個學段、年級、單元的教學要點非常清晰,所以,教師要重視課文與課文,課文與單元,單元與單元之間的聯(lián)系,樹立全局觀念,通過不斷地完成各個目標要求,無形中構建起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菊春.從活動中來 回學生中去——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活動探究”單元為例[J].福建教育,2018(20):40.
[2]易海華.讀懂.用好.用對——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的使用藝術[J].湖南教育:D版,2017(8):29-31.
[3]王本華.從八大關鍵字看“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J].課程教學研究,2017(5):31-35.
作者簡介:范曉燕,女,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在讀研究生。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學科教學(語文教育)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