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乾
摘 要:詩詞鑒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部分。詩詞作為一種媒介,承載著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然而,當下高中語文教師詩詞鑒賞能力不夠,學生無意學習詩詞,導致高中詩詞鑒賞教學情況并不樂觀,這不符合新課改下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詩詞鑒賞教學應從詩詞本身和教師兩個方面做具體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詩詞鑒賞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詩歌鑒賞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新的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接連而出,對高中生詩歌鑒賞能力的要求又提高一個層次。強調(diào)在“以生為本”的核心理念的指導下,高中語文詩歌鑒賞課堂應以學生為主要參與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充當引導者運用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詩歌鑒賞課堂的方法對詩歌進行深度解讀,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掌握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審美能力、陶冶自我情操。
一、詩詞本身
詩詞是作者運用講究韻律的語言和豐富的藝術手法,含蓄地表達情感和思想的文體。要想做好高中語文的詩歌鑒賞,必須抓住詩詞這一文體的獨特之處。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點。
(一)重視詩詞背景
知人論世,明確詩人的時代背景是詩歌鑒賞教學的第一步。詩詞是古代文人的語言,是他們情感抒發(fā)宣泄的媒介。他們的詩詞大多都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抒寫而來。掌握了詩人所處的時代,學生才能明白詩人當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處在一個什么境地,是不是面臨著某種人生的無奈。通過對詩人時代背景的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把握詩人融入詩歌中的情感。
(二)重視詩詞的語言
與其他文體相比,詩詞的語言顯得尤為特別。首先,簡短的詩詞語言表達了作者深厚的情感,詩詞中的每個字詞都有著極強的表現(xiàn)力。其次,詩詞語言中的韻律和節(jié)奏是其他文體不可比擬的。詩詞能流傳至今,其語言形式中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重視詩詞的意象
詩詞的意象指的是存放了作者情感的具體的藝術形象,是每一首詩詞的核心。詩人描繪出栩栩如生的“象”,使之躍然紙上,達到“近而不浮”,便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把學生引入詩的意境中去,領略“象”所包含的內(nèi)蘊。詩歌中很多的言外之意,就是意象中流露出去的。除此之外,詩詞中的或憂愁或哀傷的意境都是由詩人在詩詞中刻畫的意象所編制而成的一種獨特藝術審美境界。因而,抓住了詩詞中的意象,學生就抓住了詩歌鑒賞的重點,學生離詩人、詞人的情感世界就不遠了。詩詞鑒賞教學,意象是不可回避的關鍵。
二、教師方面
(一)提高自我的詩詞鑒賞能力
語文是一門涉獵面極廣的學科,光是詩詞鑒賞教學這一方面就能從先秦講到明清。韓愈說過,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作為一個語文教師特別是高中的語文老師,除了對自己的職業(yè)有強烈的認同感,更應該要不斷提升自我的詩歌鑒賞能力,不然怎么授業(yè)解惑。教師應明確詩詞發(fā)展歷史脈絡、不同的流派演變、不同詩人的風格特點。只有老師對詩詞知識做到了然于胸,學生才能在課程中捕捉到詩歌最精華的地方,正所謂名師才能出高徒。作為高中語文老師,要永遠在詩詞探索路上。
(二)課堂上善用朗誦方法
較多老師覺得學生的朗誦是浪費時間,但是詩詞是富含韻律的語言。學生不僅能從朗誦中體會到詩詞語言韻律魅力,也能在反復地吟誦中感受到詩人復雜的情感。因而,老師應該把朗誦方法貫徹在自己的詩詞鑒賞課堂上。教師應善于探索多種朗誦形式。反復朗誦,可以讓學生朗誦理清詩詞的大意,把握詩句中意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分男女生朗誦,體會不同學生之間對詩人情感的理解。
(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首先,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在很多傳統(tǒng)詩詞鑒賞課堂上,較多老師都喜歡滿堂灌,不給學生參與的機會。新課改下,老師應該改掉自己的舊有教學理念。教學應該遵循“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在詩詞鑒賞課堂上面,老師應該承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人公地位,明確自己引導者的身份。多設計小組的合作與探究活動,充分發(fā)揮高中生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和語文感知潛力,讓他們參與到詩詞鑒賞活動中來,甚至主導詩詞鑒賞課堂。當學生有參與感了之后,會對詩詞鑒賞有更多的興趣,慢慢的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自然會提升上來。
其次,教師應創(chuàng)造平等、親和的課堂環(huán)境。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在詩歌鑒賞課堂上提出質(zhì)疑。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特別是高中生,追求個性自我和獨立思考正是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不同的學生看待同一首詩詞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就像是李商隱的《錦瑟》這樣的多主題詩歌,教師說不能說某種解讀是對的,也不能否定其他的解讀。相反,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對詩詞的創(chuàng)造性解讀。這樣詩詞中蘊含的情感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四)詩詞鑒賞教學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
古代詩詞對學生來說非常遙遠,時代在學生和詩詞之間制造了一道隔膜。很多高中生會覺得古代詩詞是沒有用的,所以提不起興趣。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詩歌鑒賞課程之后在學校內(nèi)開展詩詞寫作大賽,建立詩詞學習周報,引導和鼓勵學生以自己實際生活為主要材料來創(chuàng)作詩詞,舉辦詩詞活動。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知詩詞魅力。
通過在課堂上對詩詞的深度探究,我們得以窺探古人的生活狀態(tài)和情感世界,這對傳承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教師,應該緊緊抓住詩詞這一特殊的文本,明確學生作為課堂主人公的地位,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建立起不同于以往的新課改下的詩詞鑒賞課堂。
參考文獻:
[1]梁心玉.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策略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7.
[2]王能昆.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方法探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5(7):53.
[3]李莉.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詩歌鑒賞教學[D].東北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