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連瑜
摘 要:實施素質(zhì)教育改革以來,我國教學工作者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越來越重視,所有學科教學都需要圍繞學生個性發(fā)展為中心,不斷對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不足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可以說是小學生接受啟蒙教育的關鍵學科,語文學科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還會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三觀養(yǎng)成、性格品質(zhì)等做人的基本要素上的產(chǎn)生巨大影響。所以,在如今素質(zhì)教育體系下,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在語文教學當中采用差異性教學方法是為了滿足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需求,切實做到給學生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語文學科教學。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如何才能開展好差異性教學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zhì)教育;差異性教學
小學階段是我們接受正式教育的開端,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當中幫學生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都會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產(chǎn)生影響。而且小學語文教學是我們學習漢語的主要途徑,在語文教學當中學習到的知識都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和未來生活中需要使用到的基礎知識。所以,保證語文學科教學質(zhì)量是所有教師和家長都在關心的教學問題,在語文教學中采用差異性教學方法也是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的選擇,差異性教學可以讓學生成為教育教學的主體,讓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更適合每一名學生。
一、小學語文開展差異性教學實踐需要克服的困難分析
差異性教學方法雖然在教學改革之后就被提出來了,而且很多教師在教學當中也在嘗試運用這種教學方法,但是想要在實踐教學當中運用好差異性教學并不容易,教師需要克服的困難還有很多。
1.教師難以對班級所有學生的差異性都了解到
我們都知道開展差異性教學需要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做更多了解,針對學生的差異來開展有差異性、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但是在現(xiàn)實教學當中,教師想要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有非常準確的把握是非常困難的。這個困難的產(chǎn)生是由一些客觀因素導致的,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方向不夠全面。一直以來,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基本都是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平時的課堂表現(xiàn),通過這兩種途徑對學生所做的了解并不全面,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考慮到的差異性因素自然就不夠全面。另一方面是小學班級里的學生數(shù)量也比較多。小學班級通常都是由幾十個學生組成的,教師一個人的精力有限,無法做到對每個學生都深入了解,通常都是對積極表現(xiàn)自己、學習成績好、性格外向的學生教師了解得多一些,而對于其他學生教師了解得比較少。這樣的差異性教學在實踐當中并不完美,沒有達到顧及所有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的差異性教學目標。
2.教師的教學理論與實踐經(jīng)驗不夠充足
差異性教學在我國教育教學領域的運用時間還不是很長,雖然在教育改革初期差異性教學就已經(jīng)被提出來了,但很長時間里這種教學方法都沒有成為主流。所以,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差異性教學的理論知識儲備不是很充足,而且實踐經(jīng)驗也不是太多,這是影響小學語文差異性教學開展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學理論不夠充足指的是語文教師對差異性教學的本質(zhì)和含義理解得不夠深入,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我國古代教育領域就已經(jīng)被提出來了,但是很少有教育工作者真正理解這種教育理念的本質(zhì),在教學當中很容易讓差異性教學流于形式。小學語文教師如果在教學理論上都沒有把差異性教學理解透徹,在實踐教學當中就更難以真正把差異性教學運用得當,積累的成功教學經(jīng)驗自然就比較少。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好差異性教學的措施分析
1.豐富教師自身的理論與實踐經(jīng)驗
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是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者,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是決定一節(jié)課和一個學科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運用好差異性教學一定要先從自身著手,提升自己的教學理論知識儲備和豐富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每種教學方法都有其教學優(yōu)勢和教學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差異性教學方法在實踐當中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來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有很大幫助。教師在教學中使用這種教學方法之前,可以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系統(tǒng)化學習,充分了解差異性教學方法的發(fā)展過程、教學特征、教學優(yōu)勢、教學過程等理論知識,為語文學科差異性教學實踐做好準備。除了單純的理論學習,教師還可以通過教學旁聽、學術交流等形式向其他有經(jīng)驗的教師學習實踐經(jīng)驗,保證自己能夠把差異性教學方法運用到語文學科教學中。
2.充分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小學語文教師想要開展差異性教學,首先需要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有充分了解,之后才能知道每個學生有什么樣的個性特點,在針對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個性化特征來制定有針對性、差異性的教學方案。為了保證差異性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師一定要對學生的差異先做好充分了解,從多個方面來了解班級學生的個體差異,這樣在教學當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學生之間差異的途徑有很多,需要教師在平時多和學生接觸,多觀察學生的言行。比如,教師想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可以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多加留意,學生的記憶能力、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的反應速度等都是判斷學生學習能力的依據(jù)。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背誦課文的情況、課堂回答問題的情況等真實表現(xiàn)來了解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的了解相對于其他方面還是比較容易一些的,除了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了解,語文教師還需要對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了解,這樣有利于教師分析學生的喜好,選擇更適合學生的教學內(nèi)容??傊?,充分了解學生是語文教師開展差異性教學的第一步,教師一定要加以重視。
3.在課堂教學當中采用分組教學方式
分組教學方法指的是教師在教學當中把班級學生合理地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自主探究和學習。分組教學法的運用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可以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活躍。教師在采用分組教學方法的時候,需要保證分組的科學性、合理性,為了教師更好地開展差異性教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小組劃分來對班級里的學生進行層次劃分。教師可以先對班級同學進行分層,把班級里的學生按照學習能力強弱、學習基礎好壞、性格的內(nèi)向和外向等多方面的因素來分層多個層次,之后把相同層次的學生分到同一個小組當中,這樣教師在開展差異性教學的時候就可以按照小組的不同來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和教學計劃。比如,當語文教師在給學生上《少年閏土》這一課的時候,可以按照各個小組能力的不同給他們布置對應的探究內(nèi)容:能力最強的小組去探究文章中所使用的表達方法、文中人物的特點,分析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感;能力一般的小組去探究作者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去描寫閏土這個人物形象,把文中對應的句子找出來;能力比較差一些的小組可以讓他們收集文中作者魯迅先生的資料。按照學生能力的不同來布置不同的課堂探究內(nèi)容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是語文教師開展差異性教學的一個有效方式。
4.在教學中凸顯學生的個性差異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差異性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生之間的差異來開展教學活動。每個學生之間都存在差異,而大部分學生與其他同學的差異之處正是其優(yōu)點所在。比如,有的學生動手能力非常強;有的學生表達能力很強;有的學生反應速度非常快;有的學生觀察力很好等,這些特點可能都是學生之間的差異所在,也正是部分學生的優(yōu)點所在,教師在開展差異性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優(yōu)點,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優(yōu)點都在語文課堂上得以施展出來。比如,當語文教師在給學生上一年級上冊《菜園里》這一課的時候,可以組織班級學生做一個“你畫我猜”的游戲。找?guī)讉€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到黑板上畫茄子、辣椒、黃瓜、豆角、蘿卜、南瓜、白菜等菜園里的蔬菜,再找?guī)讉€學生來猜黑板上畫的都是什么蔬菜。都猜出來之后,教師還可以找?guī)讉€表達能力比較好的學生用優(yōu)美一些的語言或者一些簡單的修辭手法來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這些蔬菜。在做這個游戲的過程中,動手能力強和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優(yōu)勢都有所體現(xiàn),這樣充分利用學生的個性特點來開展教學活動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不同學生的優(yōu)勢都在教學當中凸顯出來,實現(xiàn)了語文教師的個性培養(yǎng)目標。
5.采用多樣化的教學評價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學工作者對學生所做的評價是比較單一的,基本都是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而在實施差異性教學模式過程中,教師的評價形式也應該是多樣和有差異的。首先,在評價內(nèi)容上應該體現(xiàn)多樣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不能僅僅關注學生的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比如,當語文教師在給學生上《吃水不挖井人》這一節(jié)閱讀課的時候,可以在課堂要結束的時候?qū)W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做出評價。有的學生認真聽老師講課,在老師提問的時候積極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很好;有的學生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有溜號現(xiàn)象;有的學生雖然聽課的了,但是表現(xiàn)不積極,沒有和老師在課堂上進行交流等。除了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評價,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預習情況等課后和課前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注重日常評價可以讓師生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與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和學生都能及時根據(jù)評價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糾正自己的教學和學習。多樣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僅僅在評價內(nèi)容上要多樣化,在評價主體上也可以是多樣化的。教師一個人面對的是一個班級的學生,如果僅僅依靠教師一個人來對班級所有人進行評價可能教師的精力并不夠用,教師難以對每個人都做出細致的評價。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評價主體。比如,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在日常評價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兩種評價方式,如此既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又可以讓學生有更準確的自我認知。
綜上所述,語文學科是一門教我們學習漢語的學科,其在小學教育階段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學生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來為自己的成長打基礎,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語文學科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差異性教學方法是新課改對當代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可以讓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根植于小學語文教師的心中,讓小學生的個性得以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時,要對差異性教學認真研究,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實施差異性教學,以小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教學依據(jù),采用有差異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nèi)容,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差異性教學,讓小學生在差異性教學模式下有更多收獲。
參考文獻:
[1]劉學君,李林濤.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8(2):57.
[2]楊秀義.小學語文差異教學策略探討[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3(7):243.
[3]郭翠榮.小學語文差異教學實踐[J].學周刊,2019(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