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shù)學新課標提出,要讓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體現(xiàn)出了數(shù)學教育的個性化要求,分層教學是在實施素質教育中探索出來的在班級授課形式下的基于學生差異的個性化教學模式。當前,小學數(shù)學分層教學多采用隱性分層教學模式,存在著分層不夠客觀、教師工作量過大、分層效果不明顯等問題。文章探討如何結合教育云平臺在小學數(shù)學中開展隱性分層教學,從而更好地解決隱性分層教學模式的不足,收到更好的分層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隱性分層教學;教育云平臺
作者簡介:李琳,華南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廣東? 廣州? 510631)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9-0059-03
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存在個體差異,而個體的差異會顯著地影響教育效果,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教學難以兼顧全體學生,往往導致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學不夠,能力欠佳的學生又跟不上的現(xiàn)實問題。因此,為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教師就有必要進行教學改革。
分層教學是在班級授課形式下的基于學生存在的個性差異基礎上的一種個性化教學模式,它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促使學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識、能力水平上得到發(fā)展。
當前,分層教學主要有三種模式,分別為分班教學模式、走班教學模式和隱性分層教學模式。其中,前兩種模式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不利于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而隱性分層教學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分層教學對學生的消極影響,但隱性分層教學模式也有其弊端,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第一,分層不夠客觀。當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時,他們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這會影響分層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第二,分層教學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藝術,并且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表現(xiàn)形式、課后習題等,工作量會成倍增加。
第三,在課堂上,教師要面對全班學生,難以做到面面兼顧,因而也影響了分層教學的實際效果。為了更好地解決隱性分層教學模式的不足,我們可以結合教育云平臺,在小學數(shù)學中實施隱性分層教學,從而收到更好的分層教學效果。
學生分層是分層教學的基礎,處于關鍵位置,學生分層是否科學會直接影響整個分層教學的科學性、有效性,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分層標準完全由教師制訂,受教師的主觀判斷影響較大。因此,為了更加客觀、科學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師可以引進“云分層教學”概念,即教師根據(jù)教育云平臺反饋的數(shù)據(jù)信息(學生關于上一課時內容已做題的失分率統(tǒng)計,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對學生的了解),把學生科學、客觀地劃分成A層(優(yōu)等生)、B層(中等生)和C層(學困生),并將學生賬號設置為相應的層次權限,從而降低教師主觀情感因素的影響,使分層更具客觀性。
對此,在實踐教學中,設計4人為一組,1個A層、2個B層、1個C層組成一個層次化小組,便于討論交流、共同提高,體現(xiàn)群體中的優(yōu)勢互補。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學習、共同交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實現(xiàn)共同進步。
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水平的差異,對低層次的學生提出本節(jié)課的最低教學目標,以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本課所要求的最基礎的知識與技能。同時,對中層和高層次的學生提出更高的教學目標,使他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逐步達成學習目標。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積”這一課中,筆者設定的最低教學目標是:理解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可以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C層只需要獨立或在小組協(xié)作下探究至少一種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而B層和A層的學生需要在本節(jié)課中掌握兩種甚至三種以上的推導方法。
課堂教學分層是分層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難操作的部分,在沒有教育云平臺支持的情況下,教師要實現(xiàn)隱性分層教學的難度較大,往往只能有意識地針對不同問題的難度有選擇地挑選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回答,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不同方式的引導,這對教師的能力要求較高。而在教育云平臺的支持下,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前分層的結果為每個學生設置不同層級的賬戶,學生登錄教育云平臺后,教師可以在平臺上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傳送不同的學習材料和不同難度的練習題,這樣就能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給予不同層次學生有針對性的支持和教學。為此,筆者總結了基于教育云平臺的小學數(shù)學隱性分層教學的施教流程,如圖1所示。
小學數(shù)學隱性分層教學的整個流程都可以充分利用教育云平臺的支持。課前,教師通過教育云平臺的反饋,結合教學經(jīng)驗和對學生的了解,科學地對學生進行分層;課上,教師利用教育云平臺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發(fā)送相應的導學單和學習資料,各層次學生根據(jù)導學單的要求和提示進行新知探究。自主探究完成后,各小組交流討論,完善自己的探究記錄表并上傳到師生互動平臺。對A層學生而言,他們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的探究過程,進一步糾正思維上或認識上的錯誤,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并提高口頭表達能力。而B層和C層的學生可能需要幫助和支持,通過小組交流,使他們能夠在其他成員的分享或幫助中得到啟發(fā),完善自己的探究記錄表。在分享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在平臺中調取學生上傳的探究記錄表并展示在屏幕上,從而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示和分享。在課堂練習中,平臺會按照教師課前設置向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不同難度的練習。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后臺實時監(jiān)控學生的完成情況。平臺系統(tǒng)在學生完成答題后會自動進行批改并將每一題的正確率、學生的答題速度反饋到教師端,教師再根據(jù)平臺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并選擇一些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講解。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等形式對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進行總結,使抽象化的知識通過歸納總結而轉化為學生現(xiàn)有知識結構的一部分并上傳到師生互動平臺。
作業(yè)分層也是分層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難度的作業(yè),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提高和發(fā)展,從而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調查發(fā)現(xiàn),不同層次學生經(jīng)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后,他們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布置一樣的作業(yè)、練習去檢驗他們的學習效果顯然是不合理的。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層次和水平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yè)內容,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作業(yè)鞏固新知、積累成功解題的經(jīng)驗。為此,筆者總結歸納了基于教育云平臺的作業(yè)分層設計思路,如表1所示。
對于A層次的學生,他們對于知識點有較好的掌握,基礎題對他們而言往往沒有挑戰(zhàn)性。因此,A層作業(yè)應該以綜合題和開放題為主,并要求學生嘗試進行一題多解,由此,既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又能進一步開拓其思維,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B層作業(yè)以基礎題為主,并適當增加一些強化練習,這樣既能保證B層學生鞏固好基礎知識,又能讓他們嘗試完成難度更高的題目,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有所突破和提升。C層作業(yè)以基礎性題目為主,由此,既能避免給C層學生造成過大的壓力和過重的學業(yè)負擔,又有利于提高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分層教學的有效落實離不開評價分層,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掌握程度都存在個體差異,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自然也存在差異。因此,教師不能用相同的評價標準和評估方法評價所有學生,這樣既不具備科學性,也不利于發(fā)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比如,對于C層次的學生,教師就應該給予更多的鼓勵,哪怕他們的成績不理想,但對于每一點的進步,都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要通過不斷的正強化,逐步提高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和有明顯學習困難的學生多交流、談心,并給予幫助和引導。而對于B層次的學生,教師則需要及時指出他們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不斷進步。同時對于學習態(tài)度有明顯改善、學習成績在原有基礎上進步較大的學生,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并以此為例,激勵其他同學。對A層學生則要以更高的評價標準去對他們進行評價,更多地要求他們拓展思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否則容易使他們變得驕傲自滿、停滯不前。
[1] 李長勤.新課程背景下分層教學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2] 葉琳.分層教學的歷史、現(xiàn)狀及其反思[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3.
[3] 徐思琪,宋林,王靜,等.云教學環(huán)境下分層合作教學實踐研究[J].時代教育,2014,(4):15-16.
[4] 朱秀秀.教育云平臺在小學數(shù)學隱性分層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6,(12):60-63.
責任編輯? ?范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