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成都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00)
2型糖尿病(T 2DM)常伴發(fā)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問題,特別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癥狀,在T2DM還未伴發(fā)冠心病前,便已經有心肌病變出現(xiàn)[1]。二維斑點追蹤成像技術(STI)為當前廣泛應用的超聲成像技術,此技術無角度依賴性,可對心肌各節(jié)段的形變程度進行測量。本文針對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采用STI進行測量,觀察與分析患者左室心肌收縮期峰值的應變,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月~12月本院確診的T2DM患者58例作為觀察組,空腹血糖≥7.0 mmol/L,腔室大小及射血分數正常。排除冠心病、高血壓者、房顫、心肌梗死等病史,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齡52~76歲,平均(62.4±3.9)歲。另選取同期來本院行健康體檢者58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齡52~75歲,平均(62.2±3.7)歲,常規(guī)超聲心動圖、心電圖及實驗室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采用GE Vivid E 9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M5S探頭,頻率1.7~3.3 MHz。同步連接心電圖,以左心室短軸各切面及長軸連續(xù)三個心動周期所呈現(xiàn)出的二維動態(tài)圖像進行采集,然后存儲圖像以備后續(xù)脫機分析,將動態(tài)圖像導入GE Echo PAC工作站,進入Q-analysis模式開展系統(tǒng)化分析。軟件能夠實時性的獲取各節(jié)段收縮期的心內、外膜層心肌縱向(LS)與徑向應變(RS)峰值,以及其平均值;此外,將各個長軸、短軸室壁水平的心內以及外膜層心肌收縮期應變值當作整體RS值、LS值。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各節(jié)段的心外膜層收縮期LS峰值相比心內膜層,均偏低(P<0.05),而左心室整體LS、平均LS峰值相比觀察組,均偏高(P<0.05)。見表1。
對照組左心室各短軸的內膜層心肌的平均RS峰值及整體收縮期RS峰值相比心外膜層心肌,均偏高(P<0.05)。并且在各短軸水平上,RS峰值有明顯差異,最大的是乳頭肌水平;觀察組左室各短軸水平RS峰值相比對照組,均明顯增高(P<0.05)。見表2。
表1 兩組LS收縮期峰值對比(±s,%)
表1 兩組LS收縮期峰值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下同。
組別 心尖段 中間段 基底段心內膜層 心外膜層 心內膜層 心外膜層 心內膜層 心外膜層觀察組 22.0±6.4 19.8±6.4 17.8±5.3 16.8±3.3 18.3±4.1 14.8±3.4對照組 28.0±4.1* 25.1±3.8* 23.3±3.6* 20.7±5.0* 23.1±4.3* 19.7±3.8*
表2 兩組RS收縮期峰值對比(±s,%)
表2 兩組RS收縮期峰值對比(±s,%)
組別 心尖水平 乳頭肌水平 二尖瓣水平心內膜層 心外膜層 心內膜層 心外膜層 心內膜層 心外膜層觀察組 40.1±12.2 35.7±12.3 44.5±11.4 37.7±13.5 36.2±9.6 33.3±12.5對照組 34.2±10.4 26.2±11.5 37.4±14.0 27.5±9.8 29.5±9.7 19.6±6.8
針對心臟的運動而言,其包含兩部分,其一為短軸運動,其二是長軸運動,而對于短軸運動而言,其又可劃分為圓周運動與徑向運動,此種比較復雜的運動模式,對于糖尿病患者的心臟早期心肌活動,較難評估出來。本研究[2]借助二維斑點追蹤成像技術(STI)對糖尿病早期心肌局部、整體收縮功能的改變進行客觀評價。能夠通過對心肌組織運動情況進行跟蹤,以此對各心肌節(jié)段形變進行較為準確的分析,并且還能將心臟短、長軸各個節(jié)段的立體運動進行評價。由本文研究結果可知,2型糖尿?。═2DM)患者的左心室短軸LS、RS峰值相比對照組,均有明顯增高。由此表明,糖尿病對心肌的損傷早在癥狀出現(xiàn)和射血分數降低之前就已存在,將STI檢查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診斷中,能夠將其左室收縮功能異常情況給客觀反映出來,早期發(fā)現(xiàn)并予以合理處理,對防治糖尿病性心肌病及心力衰竭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