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針對上市公司破產重組中中小股東權益保護的必要性進行了闡述,然后分析上市公司破產重組中中小股東利益主要的體現,最后提出完善中小股東權益保護機制的建議,以期為我國上市公司破產重組情況下保護中小股東權益提供參考。
關鍵詞:股東權益;權益保護;破產重組;上市公司
中圖分類號:F271;F276.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20-0158-02
作者簡介:馬龍(1987-),男,漢族,安徽蚌埠人,研究生,任職于安徽淮河律師事務所,主要研究方向:經濟法。
(一)經濟民主必然要求
股東向某公司進行資金投入,其目的就是從該公司的經營收入中獲得收益,進而實現自己的資產增值。中小股東作為股東的一部分,雖然投資資金相對于大股東要少很多,但其也是投資者參與企業(yè)市場經濟運作的一員,他們也應該參與到公司的決議中去,且應該與控股股東享有相同的地位,同時,中小股東也應該在信息對稱的基礎上,享有作為股東的自主權,獨立判斷進而獲得公平收益。但是,現實中中小股東相對于其他控股股東,地位相對薄弱,如果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保護,那么社會經濟民主、公平競爭、公平分配就會受到影響。
(二)公司與市場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必然要求
如果一個企業(yè)的主體權益想要得到保障,那么這個企業(yè)就一定要能夠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而作為社會主體的一部分,只有企業(yè)能夠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才能夠保證社會市場經濟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如果不能夠保證中小股東的權益和賦予其行使自身應有的權利,那么公司就可能成為董事、大股東為了達到獲得更大利益的工具,這樣就會影響公司的正常運行,甚至是影響市場的穩(wěn)定。因此,要想確保公司和市場的穩(wěn)定有序發(fā)展,就必須要保證維系公司大股東與中小股東、董事與中小股東之間權益的平衡度。
(三)股東實質平等必然要求
現代公司,大多遵循著“資本多數塊”的原則,在該原則的作用下,公司股東應該擁有控制公司事務的權利。就是說無論公司的股東所持有多少股份,彼此之間都應該是平等的,但這也是理論上的,平等也只是形式上的。傳統(tǒng)民法所追求的的秩序是對自由市場秩序的追求,即市場交易秩序與經濟民主,強調的是權利分配的平等。而“資本多數塊”原則所展現的形式上的平等,與傳統(tǒng)民法秩序所追求的相違背。因此,保護中小股東的權益,也是保證股東具備參與公司決策的平等權利的必然要求,且這個平等的權利是在以公司規(guī)章制度為基礎的前提下發(fā)生的。
(一)關聯(lián)交易
國際會計準則、我國財務部均對關聯(lián)交易進行了闡述,具體將關聯(lián)交易定義為“關聯(lián)雙方或多方就資源、義務等相關事項進行轉移,至于是否涉及到收取價款則不再考慮范疇內”。上市公司發(fā)生關聯(lián)交易是市場經濟活動中常有的一種正常交易行為,是不可避免的,這種交易發(fā)生關聯(lián)關系的特定當事人之間,這種行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省成本。但是因為受利益驅使,交易雙方在交易時可能會出現扭曲交易條件的情況發(fā)生,進而達到交易雙方謀取不當的利益、轉移利潤等不正當關聯(lián)交易。由此也可以看出,關聯(lián)交易既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是一把雙刃劍。我國的上市公司,其原身很大一部分是國有企業(yè),通過改制進而成為能夠上市的股份公司,這也決定了這些上市公司與原國有企業(y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進而在破產重組過程中,出現不當關聯(lián)交易的情況。例如粉飾財務報表、操縱上市公司利潤、過分倚重關聯(lián)人弱化自己的市場主體地位、控股股東通過關聯(lián)交易的方式達到企業(yè)長期占有上市公司資產的目的,等等。因此,上市公司這種不良的關聯(lián)交易關系,不斷擾亂了市場交易秩序,還使上市公司的資產完整性、主體功能等都不受到不利影響,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自然也會受到損害,如未按規(guī)定進行信息披露、關聯(lián)交易非關聯(lián)化、上市公司宣布破產重組成為控股股東或大股東謀取更多利益的手段等。
(二)虛假重組
在證券交易市場中,信息重組很容易造成股價的大幅波動,這也成為很多利用的工具達到炒作市場的目的,例如,虛假重組,即上市公司實施的非法的非實質重組,目的是套取現金、操縱市場,以謀取更高的利益。通常來說,上市公司的虛假重組,主要為財務性的資產重組,這種重組方式只是體現在公司的財務賬目上變動,而對于公司的戰(zhàn)略經營則不會有實質性的變動,換句或說,這是一種利用重組概念在二級交易市場賺取差價的一種方式。就是說,這種財務性的虛假重組,只是上市公司與機構之間相互配合,象征性的將公司內部的一些資產進行置換,控股股東高價承租公司資產、上市公司通過銷售資產的方式放入公司的利潤收益中等,這些重組變化的方式都只是上市公司賬目方面的變動或者或重組,對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的改善并沒有任何幫助,它僅是上市公司股東或者董事通過操縱市場股價套取現金、掏空上市公司資產后者轉移上市公司資產的一種不正當的重組方式。中小股東具有人數眾多、較為分散特點的一個群體,他們那一形成統(tǒng)一的行動與決議,幾乎不可能參與到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中去,更不用說行使自己的股東權利,可是,中小股東卻要承擔應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者大股東為謀取個人利益實施的虛假重組帶了的消極后果。
(三)內幕交易
證券內幕交易,通過掌握暫時還沒有公開但是對于證券價格有很大影響信息的人,然后在了解這些重要信息后,從事證券交易的人或者將信息告知其他人讓其實施爭取交易。這種行為違反了證券交易“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上市公司進行破產重組要經歷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而上市公司破產重組的信息,對于證券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關于上市公司破產重組相關信息在其對外公開前應該對其保密及受到保護。但是,在實際爭取交易中,利用上市公司破產重組的消息來進行證券交易,進而獲取超額利潤的比比皆是。根據美國學者關于“證券守恒定律”的解釋,如果內幕人員在信息公開前買入股票,那么在信息公開時期就會持有相當數量的股票,這部分多出來的股票就是其他股東減少的那部分股票,因為利好信息公開后,股票價格會隨之上漲,那么該內幕人員就會獲得高額收益,相應地,其他股東就會蒙受巨大損失。在法律上,雖然不能管控或者規(guī)定每一個投資者在面對同一信息時,作出相同的判斷,也不能每一個投資都會獲得收益,但是法律必須保證投資者彼此具有獲得相同的信息知情權,也就是法律上所說的平等知情權。如果內部知情人員在利好信息公布前就進行證券交易或者告知他人進行證券交易,這對于占據絕大多數數量的中小股東是非常不公平的,是對他們合法權益的侵害。
(一)建立上市公司破產信息的強制披露制度
在證券法中,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制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就是說只要是對證券交易市場股價有影響的信息都應該對外公布披露,而且該信息的披露還有及時、有效、持續(xù)。毫無疑問,該披露制度的規(guī)定初衷好的,是為了維護廣大的大、中、小股東,但是該制度并不完善,或者說并不完美,因為該制度更加適用于上市公司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對于上市公司進入破產重組前后的時期則并不適用。法律上并沒有強制規(guī)定上市公司必須提前披露破產信息,同時是在法院申請破產受理后才會向社會公布,然后上市公司的中小股東才會與社會公眾一起獲得該信息,而上市公司破產的信息實際上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多會提前知曉并做好應對措施,而那些中小股東則是最后知道的,這對他們是及其不公平的,也是非常不利的。而且,破產后上市公司進行資產重組,這個階段上市公司內部信息是非常復雜多變的,這個時期中小股東則是處于對公司具體情況不甚了解的劣勢地位,上市公司大股東可能會在這個時期采取措施來維護自己的權益不受損失,甚至是以犧牲中小股東的利益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中小股東對這些則是全然不知,這也就造成了中小股東與上市公司大股東或控股股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中小股東承擔著巨大的風險。當然,國家對于維護中小股東權益方面也在作出不懈的努力,如2009年7月實施的《深圳證券交易所創(chuàng)業(yè)板股票上市規(guī)則》,就上市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后,規(guī)定其必須強制披露信息,由此中小股東在上市公司破產重組中知情權問題的保護上升到法律層面,但這還遠遠不夠,國家應該就建立上市公司進入破產程序后中小公司知情權的保護做進一步完善。
(二)建立中小股東委員會
上市公司申請破產后,最后是選擇破產重組、破產清算、破產和解這些活動,都是有上市公司、債權人根據自身權益來決定的,如果選擇破產重組,則破產重組的相關事宜則是有上市公司、債權人、重組方根據自身權益來決定的,而無論是選擇破產重組,還是重組相關事宜的選擇都沒有中小股東的參與,更沒有中下股東為自身利益訴求的渠道,這就難以保證中小股東的權益。而要求每一個中小股東參與到破產重組的各個程序中,似乎有不太可能,就此,提出了建立中小股東委員會的提議,該委員會可以參與到上市公司破產重組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并確保中小股東委員會具有參與權、知情權、表決權、監(jiān)督權,使中小股東及中小股東委員會參與到上市公司破產重組中的各項事宜中,并就自身權益方面的事宜提出質疑,并賦予其監(jiān)督上市公司破產重組相關行為人的權利,進而保證上市公司破產重組在公開、透明、公正的環(huán)境下展開。同時,還有賦予中小股東委員會查賬的權利,使中小股東能夠了解山市公司破產的前后的詳細情況,若發(fā)現有虛假做賬的行為,則可通過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三)設立股權讓渡的條件
上市公司要想盡早通過重組的方式獲得新生,那么上市公司全體股東通過讓渡一定比例股份來償還債權人或者用來吸引重組方,通過股份讓渡的方式,來使重組方或者投資人對上市公司注入資產,實施新的管理模式,使上市公司的債務得以償還,同時也能改變上市公司以前的管理模式,進而使上市公司破產重組成功。但是,在現實中,上市公司破產重組仍然有很多沒有成功的例子,主要是因為重組方在讓渡大部分股權后食言、臨時反悔、顧慮重重等等原因,有的重組方或者投資人在接受上市公司讓渡的股權后,又轉手賣于他人,并不是真心的想要重組上市公司,進而危害了廣大中小股東的權利。因此,應該設立股權讓渡條件:一是,注資承諾,重組方要想得到上市公司股份的讓渡,就要承諾必須注入優(yōu)質資產,提高上市公司的經營及盈利能力;二是設立讓渡股份禁售期,此條是為了防止重組方并不是真正為了重組,在讓渡股權后即賣魚他人情況發(fā)生,這個禁售期可以是2-3年;三是限定最低持股比例,就是說為了予以中小股東信心,重組方應持持有最低股份;四是分紅承諾,即重組方應該向廣大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多少年后可以實現分紅,也是提升中小股東信心的一種方式。
[ 參 考 文 獻 ]
[1]喬文湘.上市公司破產重整中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J].現代管理科學,2014(4):115-117.
[2]郭琰.上市公司重整中股東權益的保護[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4(4):71-74.
[3]聞長智,李力.對上市公司破產重組程序中股東權益調整的思考[J].中國審判,2010(52):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