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林君
摘要:語文是重要的學科之一,也是夯實學科基礎的第一站。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學習之路具有深刻的影響,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是眾多小學語文教師的必修課。因為學習興趣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筆者將就此進行研究分析,結合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并提出方法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興趣;課堂教學
引言:
小學生的注意力經(jīng)常不夠集中,容易被課堂之外的事情分散精力,枯燥的課堂教學也在打壓學生的積極性。尤其面對語文課本中冗長的篇目,一些學生感到吃力,學習興趣也隨之降低。
一、學習興趣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
(一)激發(fā)學生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社會閱歷少,對各類事物都有好奇心[1]。他們的意志力和學習的目的不堅定,經(jīng)常會受學習之外的、更有趣的事情影響。面對嚴肅的課堂,學生本能地感到排斥,有些意志力薄弱的孩子甚至想逃避,由此帶來的直接影響是學習興趣低下、學習動力不足,缺乏學習興趣的牽引,學生也就沒有了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效率無法提高。
(二)構建課堂高效化
小學語文作為重要的科目之一,占據(jù)了學生很多課時和精力。當耗費的大量精力卻無法得到正面回饋,學生會慢慢逃避這門學科。因此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是及其重要的一部分,而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能夠極大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有趣而活潑的教學方式和課堂氛圍,可以減輕原本繁重的課業(yè)壓力,將難懂的知識點以更高效的方式進行傳授。學生在課堂上被激發(fā)出來的學習興趣不僅能夠提高對知識點的吸收能力,還能改變原本“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化為“主動參與”,主動回答語文老師的問題,主動研究課文的表達方式和中心思想。
(三)平衡學生差異性
每個學生的基礎不一樣,有擅長學習的學生,也存在學習跟不上的學生。教師應該充分考慮用每個學生的特質,進行差異化教學,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生需要完成的課堂學習任務也不盡相同。教師在課堂中,要全面考慮,給不同基礎的學生設立目標,因材施教,讓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能體會到學習進步的甜頭,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學習興趣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此重要,語文教師可以對照以下的方法,改進教學方式,培養(yǎng)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
(一)引入新媒體技術
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是最直接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辦法,因為生動的畫面和影像,不同于教師傳統(tǒng)的口頭授課,能夠最大程度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新媒體技術與課堂內(nèi)容的有效融合,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例如在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飛船上的特殊乘客》一文,作為科普類的說明文,如果缺少畫面的引導,學生的想象空間受到限制,對文章的理解也有限。教師可以通過尋找同類的科普視頻和圖片,結合起來進行授課教學,保證學生對文章中“特殊乘客”的成長變化有深入的理解,對一些比較難懂的概念,例如宇宙射線、高真空等,也能夠進行初步的學習。借助畫面的引導,學習的難度降低了,生動的畫面也能引起學生足夠的關注,學習興趣自然也就得到提升。
(二)把握課堂前五分鐘
對于教師而言,課堂前五分鐘是極為關鍵的,前五分鐘如果能夠把握好,一堂高效的語文課也就成功了一半。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的前五分鐘,可以是以一個生活化的例子引入課堂內(nèi)容,也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文本學習。教師或是利用“懸疑法”留下一個發(fā)人深思的疑問,引人注目的開頭,可以讓學生有比較良好的心態(tài)進行學習[2]。小學生的年齡都比較低,好奇心重,對不有趣好玩但陌生的事物有天生的探究精神。語文教師可以借助這一特點,讓學生把好奇心轉移到課堂上。在正式講授課文前設置懸念,能夠有效把學生帶入思考的狀態(tài),學生為了獲得答案,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會高度認真進行學習,這一過程也是慢慢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過程。
(三)打造游戲課堂
大部分小學生都喜歡玩游戲,尤其是闖關、積分式的游戲,對小學生而言有天然的吸引力。一成不變的課堂,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長久下來,會不斷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好玩的小學生更喜歡充滿變化和挑戰(zhàn)的游戲,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這點將游戲引入教學,打造“游戲課堂”。一般的語文教學,包括生詞解讀、段落解讀、中心思想分析等多個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可以將這些環(huán)節(jié)變成一個個關卡,制造打卡任務,當學生完成任務時可以獲取積分,并解鎖下一個關卡。在最后設置神秘大禮包,最先完成任務的小組或個人,可以獲得神秘大禮包。例如生詞解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進行生詞小測,將學生的小測成績和積分對應起來。這也就要求學生們需要在課下花費時間進行預習,以保證課堂效率充分提高。
(四)應用鼓勵式教學
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自我意識尚在分化,獨立評價能力還不夠完善[3]。這就決定了他們很依賴于外界的看法和評價,尤其是教師。作為學習的教導者,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很大程度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對學生多進行鼓勵和贊賞,減少責備。鼓勵式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得到肯定的地方學生也會不由自主進行重復。例如,語文教師贊賞學生的生詞本字跡工整,那么這個學生會不自覺地想要保持這一良好的習慣。每個學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教師要有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優(yōu)點的眼光,真誠地予以贊美。能夠在課堂上獲得教師的肯定,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自然也會提高。
(五)引導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傳統(tǒng)教師“一家之言”的教學方式,會簡介導致學生的“思考惰性”,不想開動大腦思考,只是一味接受教師的講學。這樣的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分心。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科優(yōu)勢,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例如,開設辯論賽,設置有關課文內(nèi)容的辯題,引導學生暢所欲言進行辯論,在自由發(fā)言的過程中,其實也是思考的過程。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有一首兒童詩,叫《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除了生詞的學習,語文教師最主要的還要引導學生體會文中雷鋒式的精神。結合這篇文章,教師可以設立這樣的辯題——當今社會是否還存在雷鋒精神。安排正方和反方,讓學生們進行辯論。辯論賽不僅考驗反應能力,還要求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思考能力,在針鋒相對的辯論過程中,學生們會充分發(fā)揮思考能力,發(fā)現(xiàn)身邊的雷鋒精神,以及不文明的事例。最后教師在鞏固知識點的基礎上,可以對今天的辯題進行總結,引導鼓勵學生擁有愛心和樂于助人的精神,反思不文明的舉動。如此一來,學生也能更加充分的體會到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
三、結束語
學習興趣作為學習生涯中最大的學習動力,如果能在小學夯實基礎階段就培養(yǎng)好,對學生長遠的語文學習之路將有深刻的意義。被動學習永遠不是上策,由學生自發(fā)地進行學習研究才是最佳的學習方式,而自發(fā)學習的重要牽引力就是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對自我的課堂教學需要進行自檢和反思,用恰當?shù)姆椒◣椭鷮W生提高學習興趣,達成高效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向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OL].學周刊,2019(26):63[2019-09-01].1673-9132.2019.26.055.
[2]薛素梅.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8(22):58.
[3]于月德.淺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8(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