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剛
韓愈曾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作為老師,我們的工作不僅僅是教授給孩子們知識,還要真心去愛學生,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感化學生,從而讓他們以積極向上的良好的心態(tài)去學習,去做各種事情。當然,老師的工作又是很繁瑣的,剛參加工作時,感到工作是那樣的繁忙無序,時常覺得無所是從。但當深入到孩子們的世界,看著他們稚嫩的臉龐,感受他們純潔的心靈,又感到無比幸??鞓?。從我短暫的教學生涯中,我也體會到,做一名合格的老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走進孩子的心靈,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來解決教學和生活中的問題:
一、尊重學生
著名教育工作者于漪說過:學生是活潑的生命體,沒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培養(yǎng)他們成長、成人、成才,首先要尊重他們,從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這句話對廣大老師來說是很有教育意義的 ??赡芪覀儠X得學生都是孩子,有什么人格呀,或者是忽略他們的人格尊嚴。我有一個學生,平時表現(xiàn)還不錯,可有一次犯錯誤了,我出于維護班級紀律,讓他寫了一張檢查,還讓他當著全班的面念出來,我當時只是簡單的想著自己教育的成功,卻忽視了那個學生的難堪。這個事件以后,班級的紀律有很大改善,當那個學生卻越來越沉悶,作業(yè)明顯是應付的,課堂也不見他曾經(jīng)活躍的舉手發(fā)言。從他身上,我得到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僅僅有愛,并不能保證我們的教育萬無一失。有時候,我們出于對學生的愛,甚至會做出有悖于愛心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愛,實際上成為一種對學生的傷害。因此,師愛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老師盡量不要傷害學生心靈中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心。
二、注意潛移默化
我剛接班的時候,班級的衛(wèi)生情況特別差,一進班就看到滿地的碎紙和食品袋。講道理沒效果,批評典型也遏制不住,那一段真是頭疼萬分。后來一次無意的經(jīng)歷使情況得到改觀,一節(jié)課上,學生們在讀課文,我看地上沒掃干凈,就順手拿起笤帚掃起來,一些學生看到后露出驚奇的眼神,我就趁機專門在平時愛隨手丟垃圾的學生那轉(zhuǎn)悠,這掃掃,那掃掃。其他學生看到后也開始低頭看自己的腳下有沒有垃圾,有就立即撿起來了,教室馬上變的很干凈。從這次我也認識到:學生有很強的模仿性,教師的言行舉止陡會對學生產(chǎn)生很大影響。從那以后,不管什么時候,只要看到地上有碎紙雜物,我就過去撿起來,開始時學生們在一邊旁觀,慢慢的,他們也都加入到撿拾垃圾的行列里來了。漸漸的,班上扔雜物的現(xiàn)象變少了,班級衛(wèi)生有了很大的改觀。這不能不說是示范的力量。
三、適當?shù)摹皬娭剖侄巍?/p>
班里有個學生叫司宇鑫,成績優(yōu)異,品質(zhì)也很好,老師同學都很喜歡他,可就有一個毛病:上課從不舉手。
這讓我很奇怪,要說性格內(nèi)向,不愛說話吧,也不至于這樣啊,我課下觀察,他跟其他學生玩的也很好啊,有說有笑的;要說害怕老師,他又經(jīng)常課下主動找我聊天,說他知道的奇聞趣事。終于有一次,我們正聊的時候,我就問他:“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你上課不愛舉手發(fā)言?”“發(fā)現(xiàn)了。我爸還經(jīng)常說我這個事?!薄澳悄阍趺床话l(fā)言呢?”“我怕說錯。”他交了底了,我又問:“錯了怕什么呢?班里那么多同學回答錯了也沒怎么樣嘛。”我又說了一大通舉手發(fā)言的好處:什么可以鍛煉自己的膽量,什么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又如找出自己的錯誤等等一大堆,可到了第二天上課,他還是我行我素,坐得端端正正,依然一言不發(fā)。
這可不行,看來光說說不頂用,等采取點實際措施,為了刺激以司宇鑫為代表的幾個不愛舉手發(fā)言的學生,我制定了新規(guī)定:凡是發(fā)言積極的學生,可以跟班里不舉手的同學換座位。剛一執(zhí)行,那幾個“悶葫蘆”紛紛落馬,給換到后排或者角落里。效果還行,幾個人終于警醒了,沉寂多年的手也高高揚起了,可算給你們治過來了。還沒等我喘過來氣,司宇鑫倒是隨遇而安,很快適應了后排生活,剛舉了幾次的手又放下了??磥磉€的想招。
舉手簽字本,我上班簽到時受到了啟發(fā),何不給他也弄個這簽字本,每天必須達到多少次。這樣給他來一些硬性的壓力,省得他偷懶。我當即又找到他,當我告知他計劃以后,看他面露難色,就給他放寬了一些:第一禮拜每天少點,但是要遞增,等到第二周必須達到每天舉手不少于5次。光這些還不夠,我又聯(lián)系他的家長。進行家校聯(lián)合監(jiān)督,每天在學校下課后找老師簽字,到家后讓家長看過后簽字,這樣才能做到全天候監(jiān)督。剛開始時給他寫的批語經(jīng)常是:繼續(xù)努力。比昨天有進步。還不夠多等等,到了后來就成了:不錯。甚至只寫日期,沒有評語了。終于他也能夠自覺積極的舉手發(fā)言了。
四、學會換位思考
我覺得做個好老師最重要的換位思考,通俗說就是不要把自己當老師。這個是最基本的原則,一切行為從這個原則出發(fā),很多事情就好處理了。其實本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隔閡就是被人為拉大的,我們都是從學生過來的,上學的時候,我們反對老師無休止地管我們,現(xiàn)在,我們是不是已經(jīng)“自然而然”覺得應該管學生呢?從學生角度想想,他們,也就是曾經(jīng)的我們,有自己的思想,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偶爾犯點小錯,自己都是知道的。沒有必要小題大做,不允許學生犯一點錯誤。
五、人盡其才
俗話說“360行,行行出狀元?!泵總€人都有他的優(yōu)點,有他的特長,可矛盾的是我們的學校教育又要追求分數(shù),很多孩子們的特長得不到發(fā)揮,所以在一次次的考試中,不少學生失去自我肯定的機會,逐漸喪失了自信心和上進心。這是班級里很多問題學生的癥結(jié)。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從而樹立起信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后進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