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歸
摘要:本文首先對羊毛產(chǎn)生折皺原因進行了分析,然后對環(huán)保型絲素蛋白和殼聚糖整理劑對羊毛織物改性后的抗皺性能進行了研究,通過實驗確定出改性整理的最佳合成方法,最終提出改性整理對羊毛織物抗皺性能的影響和效果。
關(guān)鍵詞:羊毛;絲素;殼聚糖;改性整理;抗皺性能
1實驗測試過程
1.1實驗材料與主要儀器
1.1.1實驗材料
絹絲、全毛雙面華達昵
1.1.2實驗藥品
無水氯化鈣、無水乙醇、EDTA、交聯(lián)劑FH、無水碳酸鈉、鹽酸、冰醋酸、絲素液、殼聚糖、滲透劑JFC、皂粉
1.1.3實驗主要儀器
722光柵分光光度計、電子恒溫水浴鍋、電子天平、熱定型機、均勻軋車、折皺彈性回復(fù)儀、機械攪拌器、思維士電腦測色儀
1.2實驗工藝流程
1.2.1工藝流程
絲素的溶解-絲素液的水解-絲素EDTA脫鹽(Ca2+)-絲素助劑改性織物-性能測試
1.2.2絲素的溶解
將氯化鈣、無水乙醇和水按照1:2:8mol的比例調(diào)配,升溫至90℃,再將絹絲按75g/L濃度放入溶液中,至溶解。水浴90℃,保溫60min。即制成水溶性絲素蛋白整理溶液。
1.2.3絲素整理液的水解
上述所制成的絲素溶液黏度很高,且絲素分子量較大,要對絲素液進行水解,使其大分子中肽鏈被切斷,導(dǎo)致分子量降低。水解條件為:絲素整理液75g/L,鹽酸3mL/L進行水解,60℃×150min。水解結(jié)束后用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中性。由此制得絲素液,濃度為75g/L。
1.2.4絲素液脫鹽
采用化學(xué)法脫Ca2+即EDTA處理法,EDTA是一種優(yōu)良的螯合劑,它對Ca2+的配位能力大于絲素對Ca2+的配位能力,EDTA可脫除絲素液中的Ca2+保證不因絲素液中殘留Ca2+而影響絲素膜的結(jié)構(gòu)和組成,以及絲素膜β化作用的進一步提高。
1.3殼聚糖溶液配制
1.3.1殼聚糖的溶解方法
a.配制1%的醋酸溶液
b.稱取2.5克殼聚糖倒入配制好的醋酸溶液中,置于攪拌器下攪拌至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即為2.5%CTS,1%HAe溶液。
1.3.2殼聚糖的水解
殼聚糖水解采用0.5mol/L HAc,60℃水浴,90min。
由于殼聚糖為天然型高分子聚合物,它的水溶液分子量很大,溶液的黏度很高,必須要降低殼聚糖的分子量。采用酸水解法進行處理,是由于殼聚糖大分子中的甙鍵水解,導(dǎo)致聚合度下降、分子量降低。
1.3.3素和殼聚糖整理劑改性織物的浸壓工藝
浸軋工藝(織物改性后,研究其抗折皺性能)
a.工藝過程:浸軋(25℃×15min,軋余率70%-80%)-烘干(100℃×90s)-焙烘(120℃×120s)-水洗-烘干-測折皺回復(fù)角
b.工作液處方:
1.4折皺回復(fù)角測試
干折皺回復(fù)角:按GB/T3819-1997標準的垂直法測試,試樣每次測5經(jīng)5緯,取平均值,并計算織物的(經(jīng)+緯)折皺回復(fù)角之和。
2實驗結(jié)果與分析
2.1絲素和殼聚糖整理劑改性工藝條件的優(yōu)選,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影響折皺回復(fù)角的顯著因素順序依次為:絲素>EDTA>溫度>殼聚糖=交聯(lián)劑。
綜合考慮,優(yōu)選出有利于改善織物折皺性能的改性工藝條件為
2.2羊毛的抗皺整理
由絲素和殼聚糖整理劑改性羊毛的抗皺效果可見,經(jīng)過改性的羊毛折皺回復(fù)角有所提高,采用殼聚糖和絲素蛋白混合整理工藝的效果最好,優(yōu)于使用單一整理劑的工藝。這表明殼聚糖和絲素蛋白具有較好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