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夢思
摘 要: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這么一句名言“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見數(shù)學有著多么重要的地位。數(shù)學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門知識,那么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掌握到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和學習方法,成為教師們討論的重點。特別是農村小學,師資力量匱乏,辦學條件差,沒有先進的現(xiàn)代化教育教學設備,有些地方甚至連基本的教學掛圖都沒有。大多農村小學數(shù)學教師依舊采用“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張嘴講到底”這種枯燥落后的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條件下,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質量,這是廣大農村小學數(shù)學教師最為關注和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改善教學;教學趣味;激發(fā)興趣;師生感情
我是一名年輕的農村小學數(shù)學教師,所教的班級只有4人,其中有3人為留守兒童,2人父母離異,還有的家長不識字,沒有監(jiān)管能力,家庭貧困,只對孩子的一日三餐負責。他們的家庭教育完全沒有著落,家長不能輔導督促孩子的家庭作業(yè),對他們的情感關心更是少之又少。個別孩子的父母的智力也有些問題,像這樣的孩子就算在父母的身邊,也同樣得不到什么幫助。這樣的一群孩子,如何才能讓他們在課堂上學習到最多的知識和方法,成為我教學中最大的煩惱。
在這樣的現(xiàn)實情況下,我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總結,就如何推動農村小學數(shù)學教學,提高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質量,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增進師生情感,從而改善教學
正所謂“欲曉之以理,必先動之以情”,教學和情感并不是毫無關聯(lián)的,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更多的投入自己的情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形成以教師為主的課堂氛圍。忽視學生情感的激發(fā)和興趣的培養(yǎng),師生處于對立消極的狀態(tài),學生對于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提不起勁兒,這就嚴重影響了數(shù)學教學質量。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這樣的方式方法,在課堂上建立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氛圍,注重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改善教學。
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群天真活潑的小學生,作為教師我們要付出自己的真心和耐心,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與愛護。下課以后,我常常在教室里找學生聊天,教他們一些生活常識和安全知識,關心一下他們最近的學習情況,有不懂的地方就給他們輔導,時間長了這些學生與我變親近了,上課回答問題也積極了,會更加認真的聽課。在師生之間建立這種微妙的情感,以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換來學生對教師的喜愛,這樣學生自然而然也會對你所教的數(shù)學課感興趣。學生對數(shù)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會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從而改善教學。
二、巧妙運用簡筆畫,增強教學直觀性
簡筆畫最大的特點就是形象直觀,通俗易懂,能很好的傳神達意,它并不需要高科技的設備,只需常用的黑板與粉筆。一支普通的粉筆在老師手上就可以變成馬良的神筆,老師可以通過簡單的線條、常見的形狀,寥寥幾筆就可以畫出一幅幅生動的簡筆畫。在課堂上教師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看,這種復合式的教學方法,拓展了教師傳遞信息的渠道,也增加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繪畫是孩子喜愛的視覺藝術,教師把生動有趣的簡筆畫描繪在黑板上,可以讓原本枯燥單調的教學變得更加富有直觀性。課堂氣氛也會因此而變得十分活躍,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中,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持久的注意力。
在教學中有些難以言喻的抽象概念和頭緒紛繁的復雜難題,教師僅僅用口頭語言往往說不清、道不明,學生也難以理解。倘若教師運用簡筆畫進行直觀教學,變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積極啟發(fā)學生思維,不但會使許多難點迎刃而解,而且還會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小學一年級學習《比多少》時,可以借助簡筆畫把物品畫在黑板上再進行比較,這樣學生可以比較直觀的觀察圖畫,幫助他們理解和比較。或是在初高中階段,學習立體幾何時,需要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空想肯定是很難的,但如果加上簡筆畫畫圖,就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感,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做起題目來也不會那么費勁了。
三、師生自制教具,增強教學趣味性
雖然農村學校的各種條件比不上城市,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沒有優(yōu)越的教學環(huán)境,但同樣只要老師肯用心,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chuàng)造條件,改善教學。自制教具在多數(shù)時候學生是可以參與制作的,或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亦或是與教師一起共同制作。在自制教具的過程中,學生首先要熟悉課本知識,才能想象出所要制作教具的輪廓,設想出教具的雛形,然后才能具體的設計、試制。即便是仿制某種教具,學生也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反復觀察、去思考,去探索仿制教具的方案和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有意識地多想、多問、多做。自制教具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還可以增強教師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一些新課程理論逐步被人們所接受,一些時代感比較突出的教學內容對教具提出了新的要求。成品教具的開發(fā),生產周期較長,供應不上,自制教具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比如,在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要學習《認識時間》這一單元的內容,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時間這個概念還是很陌生的。那么在教學之前,教師就可以帶領著學生一起動手來制作一個鐘面,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可以熟記鐘面上的所有東西,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拿著自己做好的鐘面,也會變得非常積極,課堂氣氛都會變得非常活躍。
四、緊密聯(lián)系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想要提高農村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質量,還得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數(shù)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處處有數(shù)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緊密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善于挖掘農村的有利優(yōu)勢,尋找各種數(shù)學題材,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貼近于生活,從而加強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意識。以往的數(shù)學教學側重的是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教師很少站在學生的生活角度來審視教學活動。
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都是來自于生活,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在數(shù)學教學中滲透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走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的道路。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讓我們枯燥乏味的課堂富有生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教學《小數(shù)乘法》的時候,讓學生周末跟著家人一起去買菜,上課時再讓他們說說自己買菜的經過和感受,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知識的鞏固,使課堂教學變得有效、高效。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和總結,這樣才會有創(chuàng)新,有所收獲。在農村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身邊可利用的一切資源,增強教學的本土氣息,為學生構建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數(shù)學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真正實現(xiàn)新課改所倡導的快樂學習,使我們農村小學的課堂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陳偉思.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J]. 小學教學參考, 2014(5):38-38.
[2]周甫春. 淺談農村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應用電化教學[J]. 中小學電教(下半月), 2013(8):100-100.
[3]韋遠強. 怎樣提高農村小學數(shù)學教學質量[J]. 小學生(下旬刊), 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