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羅門·諾瑟普是美國廢奴主義者,同時也是小說《為奴十二年》的作者。所羅門·諾瑟普生來就是個自由人,但之后他被綁架并且被賣為奴,在路易斯安那州的紅河地區(qū)做了長達十二年的奴隸。最后,他于1853年被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救出。諾瑟普重新獲得自由后,根據自己的回憶創(chuàng)作并出版了這部小說。本文從創(chuàng)傷理論的視角分析小說中的男性奴隸創(chuàng)傷和女性奴隸創(chuàng)傷。此外,本文還探究了小說中蘊含的造成創(chuàng)傷的原因,以及主人公諾瑟普如何修復自己的創(chuàng)傷。
關鍵詞:所羅門·諾瑟普;《為奴十二年》;創(chuàng)傷理論;創(chuàng)傷修復
作者簡介:孔咪(1994-),女,山東省濟寧市人,山東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30--02
1.前言
《為奴十二年》是美國作家所羅門·諾瑟普于1853年創(chuàng)作的回憶錄。諾瑟普是一名出生在紐約州的自由黑人,在這部小說中,他詳細描述了自己被騙去華盛頓特區(qū),在那里被綁架并被賣到南方種植園當奴隸的經歷。諾瑟普在路易斯安那州被囚禁了12年,最后被朋友和家人解救了出來。諾瑟普的敘述提供了有關華盛頓特區(qū)和新奧爾良等地奴隸市場的大量細節(jié),并詳細描述了路易斯安那州種植園里黑人奴隸們的悲慘遭遇。這部作品可以被看作有關奴隸制最成功、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之一。
據卡羅琳·加蘭(Caroline Garland)所說,“當我們稱一個事件為創(chuàng)傷性事件時,我們借用了希臘語中的這個詞,它指的是皮膚的穿孔,身體外表的破裂。在物理醫(yī)學中,它表示對組織的損傷”(加蘭 9)。20世紀90年代,有關創(chuàng)傷理論的研究開始從醫(yī)學和心理學轉向文學。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理論家有凱茜·卡魯斯(Cathy Caruth)、朱迪斯·赫爾曼(Judith Herman)和杰弗里·哈特曼(Geoffrey Hartman)。在國內,王欣教授于2013年出版了《創(chuàng)傷、記憶和歷史:美國南方創(chuàng)傷小說研究》一書,她從創(chuàng)傷小說的角度對《喧嘩與騷動》、《押沙龍、押沙龍》等幾部小說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在《沉默的經驗: 創(chuàng)傷、敘事和歷史》一書中,凱茜·卡魯斯(Cathy Caruth)將創(chuàng)傷定義為“創(chuàng)傷描述了一種對突發(fā)的、災難性的事件無法回避的經歷,在這種經歷中,人們對事件的反應常常是延宕的、不受控制的,以幻覺和其他侵入性癥狀反復出現(xiàn)”(卡魯斯 11)。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超越快樂原則》(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一書中提出了創(chuàng)傷的重復,他認為“患有創(chuàng)傷性神經癥的患者的夢會有規(guī)律地將他們帶回創(chuàng)傷發(fā)生的情境”(弗洛伊德 26)。對于創(chuàng)傷小說,安妮·懷特海德(Anne Whitehead)指出,“小說家們常常發(fā)現(xiàn)創(chuàng)傷的沖擊力只有通過模仿它的形式和癥狀才能得到充分表達”(懷特海德 3)。在創(chuàng)傷小說中,一個事件的創(chuàng)傷敘事可以由敘述者反復書寫。通過多次講述創(chuàng)傷事件,整個事件被回憶起來,敘述者有機會回顧自己的親身經歷,從而使敘述者可以宣泄自己的情感,并探索走出創(chuàng)傷的方法。本文從創(chuàng)傷原因、男性奴隸的創(chuàng)傷和女性奴隸的創(chuàng)傷三個方面,來解讀小說中蘊含的創(chuàng)傷性因素。
2.創(chuàng)傷原因
創(chuàng)傷通常是指由外力而造成的身體傷害。心理創(chuàng)傷指的是一種由于嚴重的痛苦事件而對心理造成的傷害。當代文學理論家也用這個詞來探討文學作品中蘊含的創(chuàng)傷性因素。在美國國家的歷史和演變過程中,奴隸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引發(fā)了革命、內戰(zhàn)和無數(shù)的叛亂。在奴隸制度盛行的地區(qū),大多數(shù)被奴役的人主要從事農業(yè)勞作,在種植棉花、大米和煙草的農場和種植園工作。在奴隸制的影響下,黑奴們沒有個人的權利和利益,反而被自己的主人視為賺取財富的工具。如果價格合適,主人會自由地買賣奴隸。一個人可能從出生、被捕或購買之日起就成為一名奴隸。《為奴十二年》可以被看作一部典型的描寫奴隸制的小說,這部自傳體小說描寫的主要人物是黑奴、奴隸販子和奴隸主。在奴隸制的壓迫下,主人公諾瑟普遭受了個人創(chuàng)傷,而整個黑奴種群也遭受了集體創(chuàng)傷。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奴隸制是造成美國黑人種族精神創(chuàng)傷和身體創(chuàng)傷的重要原因。《為奴十二年》中的男性奴隸和女性奴隸都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創(chuàng)傷。
3.男性奴隸的創(chuàng)傷
小說中的主人公所羅門·諾瑟普在作為奴隸的十二年間遭受了很多苦難。他在小說中記錄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因為“每個幸存者都迫切地需要講述自己的故事,從而了解自己的故事”(勞布 63)。他是一個善良的人,住在紐約的薩拉加托。所羅門·諾瑟普是一位擁有自由身的黑人,此外他還是一個農場主和小提琴家。1841年的一天,兩位“紳士”給他提供了一份短期的高薪工作,讓他為巡回馬戲團做音樂伴奏。當所羅門·諾瑟普到達華盛頓時,他被下了藥,并被當作奴隸販賣。他的自由證明被搶走了,因此他不能證明自己的身份,也沒有人能來救他。諾瑟普描述道“那個晚上的痛苦經歷,直到現(xiàn)在還是記憶猶新”(諾瑟普 7)?!皠?chuàng)傷不受個體的控制,不能被隨心所欲地重述,而是作為一種盤旋和縈繞不去的影響發(fā)揮作用”(懷特海德 5)。即使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但創(chuàng)傷對諾瑟普的影響卻是深遠持久的,讓他難以忘懷,這是一種持續(xù)性的心理創(chuàng)傷癥狀。對于變成奴隸這件事,諾瑟普難以接受,他總是懷疑“過去的幾個星期里發(fā)生的事情到底是不是一場夢啊,還是我只是被拖入了一個冗長拖沓的噩夢”(諾瑟普 23)。經歷了被賣為奴的創(chuàng)傷之后,諾瑟普憂心忡忡,不愿相信這個事實。在意識到這一切并不是自己的幻覺之后,他感到十分傷心。諾瑟普的最后一位主人是埃德溫·艾普斯,他粗魯、野蠻、無情。艾普斯奴役諾瑟普超過十年,強迫諾瑟普做各種各樣的勞動,比如摘棉花和監(jiān)督其他奴隸們工作。十二年間,諾瑟普被主人賣來賣去,不斷受著責罵和鞭打,沒有自由,想念自己的親人卻不能回到他們身邊,可想而知他的內心有多么煎熬。重獲自由身后,諾瑟普撰寫并出版了《為奴十二年》這本回憶錄。正如多利·勞布(Dori Laub)所說:“幸存者不僅需要生存,這樣他們才能講述他們的故事;他們還需要講述他們的故事,這樣他們才能生存”(勞布 63)。通過自己的敘述,諾瑟普描繪了自己作為一名男性奴隸所表現(xiàn)出的創(chuàng)傷癥狀。雖然回憶往事是痛苦的,但是在書寫自己經歷的過程中,諾瑟普進行了心理上的自我療傷,從而使自己得以修復創(chuàng)傷。因此,“一個人必須知道自己埋藏的真相,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勞布 63)。
4.女性奴隸的創(chuàng)傷
女性奴隸的生活在各個方面常常都比男性黑奴更困難、更痛苦、更悲慘。在小說中,諾瑟普主要描述了兩個典型的女性黑奴角色:伊莉莎和帕西。伊莉莎是住在華盛頓附近的一個富人伊利撒·波利的奴隸。她有兩個孩子,艾米麗和蘭道爾,其中艾米麗則是她和波利先生的孩子。因為他們和波利先生的親密關系,波利太太和她的女兒布魯克斯太太非常憎恨伊莉莎和她的孩子們。伊莉莎作為波利的情人,曾經過著舒適的生活。有一天,布魯克斯先生承諾會把自由證明給伊莉莎,但是卻把她和孩子們賣給了奴隸販子。隨后,伊莉莎和孩子們又被賣給了不同的主人,因此她被迫與孩子們分開了。伊莉莎非常想念她的孩子們,時常和周圍的人回憶起兩個孩子,“她總是無時不在和倆人說話——仿佛兩個孩子就在她的身邊”(諾瑟普 28)。伊莉莎的舉動表現(xiàn)出了創(chuàng)傷經歷的延宕的特點。在反復的創(chuàng)傷回憶中,她的精神受到了摧殘,“只有在幻覺或者是睡夢中,她才會得到片刻的安寧”(諾瑟普 28)。伊莉莎出現(xiàn)了幻覺等創(chuàng)傷癥狀,卻沒能進行有效的自我療傷,最后得病死了。她曾經過上了更好的生活,也曾看到了自由的希望,最后卻逃脫不了作為一個奴隸的悲慘命運。希望破滅,這些經歷都給伊莉莎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最終導致了她的死亡。
諾瑟普主要談論的另一個女奴隸是帕西。帕西是艾普斯的奴隸。在諾瑟普做奴隸的時候,他和帕西一起在艾普斯的棉花種植園工作。她當時23歲,是一個身材苗條、聰明、勤奮的女人。不幸的是,在如此惡劣的奴役環(huán)境下,她無法保全自身,更不能過上平凡的生活。帕西并不想成為主人的情人,然而她別無選擇,只能順從主人,默默承受所有苦難。主人覬覦她的美貌,女主人嫉妒帕西,因此她總是被打。自從被鞭打后,她“的確像變了一個人”(諾瑟普 91),“眼睛里再也沒有活潑的、與眾不同的光彩”(諾瑟普 91)。顯然,帕西沒能夠擺脫自己的創(chuàng)傷記憶,這段經歷已經使她的性格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八榫w低落,意志消沉,經常從睡夢中驚叫著坐起,高舉雙手,說出求饒的話語”(諾瑟普 91)。她變得心不在焉,出現(xiàn)了做噩夢、恐懼等創(chuàng)傷癥狀,多年來忍受著身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通過諾瑟普的描述可以看出女性奴隸在奴隸制的摧殘下過著悲慘的生活,身心忍受著極大的痛苦。
5.結語
諾瑟普在《為奴十二年》中采用創(chuàng)傷敘事的形式來闡述整個故事,通過回憶把自己曾經作為奴隸的遭遇記錄下來,并以此作為修復創(chuàng)傷的一種方式。通過描繪自己作為一名男性奴隸以及其他兩位女性奴隸所遭受的苦難,諾瑟普意識到了整個黑人種族都深受奴隸制之害。諾瑟普書寫了自己以及其他奴隸們的創(chuàng)傷,揭示了奴隸制給個體和整個黑人種族帶來的深重災難。這部小說描繪了一段美國的真實歷史,不愧為一部追求自由和尊嚴的經典之作。
參考文獻:
[1]Caruth, Cathy. Unclaimed Experience: Trauma, Narrative and History [M].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2]Freud, Sigmund. 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M]. New York and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1990.
[3]Garland, Caroline. Understanding Trauma: A Psychoanalytical Approach [M]. London: Karnac Books. 2002.
[4]Laub, Dori. “Truth and Testimony: The Process and the Struggle”. Trauma: Explorations in Memory [M]. ed. Cathy Caruth.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5.
[5]安妮·懷特海德著,李敏譯. 《創(chuàng)傷小說》[M].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1.
[6]所羅門·諾瑟普著,劉雨禾等譯. 《為奴十二年》[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7]王欣. 《創(chuàng)傷、記憶和歷史:美國南方創(chuàng)傷小說研究》[M].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3.
[8]解友廣. 當下的創(chuàng)傷理論:凱茜· 凱魯斯訪談[J]. 外國文學研究. 2016(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