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 要】語感是一種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英語習得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能躍進式提高學習效率。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培養(yǎng)語感并非易事。本文從聽說讀寫,英語語言環(huán)境,課外活動等方面總結了學習開發(fā)語感的策略。
【關鍵詞】英語語感;聽說讀寫;語言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30-0186-02
如今,隨著英語的廣泛應用,學校對小學生的英語語言習得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語感,即人們對語言的感覺,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它會影響學生英語交流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學習英語必須優(yōu)先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然而,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在大多數英語課堂仍然占主導地位,它并不能滿足學生對語感習得的需求,使學生缺乏英語語感的練習和正確的方法。當人們在一個語言社區(qū)生活了多年之后將會熟悉這個社區(qū)共同的語言,也就是母語,并形成一種對語言的直覺理解和感知。在與別人交談時,沒有必要考慮句法結構,句子的語法等。他可以完全,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適用于不同的場合。如我們的母語是中文,當有人被介紹給我們時,我們會說:很高興能認識您。當我們想知道某人的名字時,我們會說:請問您怎么稱呼?當有人請求我們的幫助時,我們會說:幫助您是我的榮幸。除了能自由使用母語之外,也能立即識別人們語言中的錯誤。為什么人們可以自由隨意地使用母語?原因在于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吸收和積累了第一語言的知識,包括語音,詞匯,句法結構和語境意義,在內部系統(tǒng)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母語。因此,人們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使用它們。這就是說,人們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母語和它的語感,有助于人們的會話能力。同樣,對第二語言的學習,發(fā)展語感是關鍵的一步。
對中國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發(fā)展英語語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特別是英語的氛圍和環(huán)境。為了擺脫困難的境地,學生和教師都應該深入了解英語語感的知識以及提高獲得英語語感的方法。如何培養(yǎng)英語語感呢?
一、注重聽,讀,背,寫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古代智者們對學習漢語的總結。對小學生學習英語也是一樣。
(一)強調聽力訓練
聽是語言習得的第一步。要想小學生有語言輸出,首先小學生必須有大量的語言輸入,才能達到量變到質變的效果。課堂上教師給出正確發(fā)音示范,小學生課后應堅持聽教材錄音或原版朗讀,為了得到正確的發(fā)音去模仿語音和語調。同時養(yǎng)成專注地聽的習慣也是獲得理解性輸入的先決條件,小學生才能養(yǎng)成對于他們所聽到的聲音和意義進行判斷的能力。
(二)鍛煉朗讀技能
朗讀是培養(yǎng)英語語感的基礎,沒有它,語感的培養(yǎng)將成為無根之樹,只有朗朗的讀書聲才能培養(yǎng)語感知覺力。小學生理解能力較弱,應該從貼近學生生活,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指導孩子培養(yǎng)語感。通過體會節(jié)奏,氣氛,韻味和活力,學生可以把握教材的意圖和情感,甚至可以身臨其境。所以通過指導學生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直接又有效的手段。
如在六年級下冊《The lion and the mouse》一課中,對于表達弱小的老鼠請求強壯的獅子的幫助——獅子嘲笑老鼠——獅子被困——老鼠解救獅子這一系列的變化,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用不同的語音語調來表達人物的特點,并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large and strong, small and weak,quietly, loudly, sadly, happily等詞。同時,學生還可以互換角色,幫助他們更全面的理解文章,體悟情感。
(三)增加背誦內容
由于文化差異,英語中有一些約定俗成的用法,區(qū)別于中式思維。背誦一些慣用句子和口語表達可以彌補文化差異。對于一個小學生,要想用地道的英語表達就需要更多的原版內容的學習。所以教學內容中可以補充一些一些權威的教學材料,并背誦。
如對低年級的小學生,教師經常讓他們背誦一些英語兒歌,既能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也有助于對整篇文章音調節(jié)奏和美感的把握。如 C. G. Rossetti的蓋房子Find the court cards /One by one/Raise it, roof it/ Now it’s done/Shake the table!/That’s the fun.
簡單,朗朗上口而且還能進行動作的表演。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孩子強烈的記憶和模仿力,背誦一些課外的經典文章。如新概念第二冊Lesson1 A private conversation學生不僅可以擴充詞匯和句型”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等,還可以讓學生對于”private”中西理解差異,思考方式的不同有更多的理解。
(四)加強寫作練習
寫作是對綜合運用能力要求最高的一項技能,只有堅持每天寫,才能有長足的進步。在寫作的時候,對學生正在使用的單詞、短語、語法規(guī)則和積累的英語思維能力將得到良好的訓練。教師可以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每天用英語記日記,哪怕是一兩句簡單的句子,在長時間的積累后,學生的語感也會增強。小學低年級學生可以從寫畫開始,使用書上的句子并畫一些表達自己心情的圖畫。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創(chuàng)編。如五下U5,學生對sound time進行了再創(chuàng)編:In the morning, I like to sing, and watch the sky changing. In the evening I like to sit, and listening to the birds singing. 如六上U1,學生將the king’s new clothes整篇改成了drama的形式,有趣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注重課外英語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小學生喜歡上英語,他們就會有更大的學習熱情。作為必要的互補性課程學習,第二課堂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的知識轉化和語感的形成。通過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接觸和熟悉英語母語國家的文化和歷史。如看電影、視頻等就是很直接的方法,學生將了解不同的英語母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價值觀等。這些方法都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語感。利用英語興趣班,教師可教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唱歌、配音、玩游戲等。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帶領他們欣賞一些能提升文化的國外電影,也會教授一些寫作技巧等。在遇到國外節(jié)日時,如感恩節(jié),教師就會組織低年級的小學生制作感恩節(jié)賀卡,高年級學生觀看視頻:感恩節(jié)的由來,美國總統(tǒng)赦免火雞等,并制作感恩節(jié)大餐。
三、注重英語學習環(huán)境
(一)創(chuàng)設課堂語言環(huán)境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完全使用英語,使學生能夠沉浸其中,哪怕他們聽不明白,也可以利用眼神、表情、肢體動作來引導他們熟悉并猜測教師的意圖。在學習新知時,教師應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生活語言環(huán)境,以情景為中心,將語言材料融于情景之中。如在學習三下U8 How much?一課時,創(chuàng)設大賣場的情境,帶領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店員,客人等。教授孩子如何歡迎顧客?如何尋求幫助?如何詢問價錢?讓孩子更快的接受新知。
(二)創(chuàng)設教師輔助環(huán)境
除了課堂上有大量的英語輸入和輸出之外,還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適合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語感的教室。大到教室的墻面,小到學生的文具,越是契合學生的生活越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板報上創(chuàng)設英語角,布置一些英語小笑話、小故事,或者是像區(qū)域游戲一樣的小游戲,貼上蘋果樹和蘋果還有英文數字,可以貼個數并匹配相應數字。還可以讓小學生親自動手搜尋他們喜歡的內容,合作完成板報。讓學生感到教室是一個學習的地方,讓學生抬頭就可以看到英語,感覺英語無處不在。
總之,英語語感的培養(yǎng)是一個耗時較長的過程,它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學生的母語、學習動機、生活經歷和個性等,學生應與教師合作,通過聽、讀、說、寫練習,通過生活中各類有效的途徑和活動來提高英語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