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內(nèi)容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養(yǎng)愛美的情趣,發(fā)展健康的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1]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把思想品德教育科學地安排到語言文字訓練中,從而提高德育常滲透強度。
新課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侗P古開天地》一文,選自人教版第五冊教材第五單元,第五單元專題是“燦爛的中華文化”。古代神話可謂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侗P古開天地》講的是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辟地,頑強的站在天地間撐開天地、身化萬物,創(chuàng)造宇宙的故事。神話這種體裁在小學語文精讀課文中第一次出現(xiàn),在第五單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通過教學這篇課文要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豐富想象力,認識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舍己為人的精神,進一步加深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 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
對本節(jié)課三維目標的確立,我重點把握了文本所蘊含的德育要素,反復推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點,這篇課文贊美了盤古頂天立地的頑強與無私奉獻的精神,而無私奉獻、頑強拼搏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魂魄,在教學中,重點是激發(fā)學生閱讀神話的興趣,而難點就在于要讓學生感悟到神話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加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
依據(jù)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蔽覍⒅饕捎谩耙宰x促思”“以情激情”“以理滲透”的教學方法,從盤古精神延伸到我們身邊能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奉獻的精神,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精神的一脈相承!
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形象思維發(fā)達,有較強的表演欲望。而且通過三年的學習孩子們閱讀了大量的文質(zhì)兼美,歌頌優(yōu)秀人物及偉大精神的文章,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已能初步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基于以上情況,在本課學習中,學生將在老師引導下通過“朗讀感悟”“角色體驗”“小組合作”等多種方法進行自主學習。遵循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讓他們充分讀、體會,并發(fā)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基礎上得到提高。
遵循三年級學生認知規(guī)律,本課應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重點完成字詞部分教學,了解神話題材,理清文章脈絡。第二課時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民族精神。本課精讀部分德育滲透如下:
(一)開門見山,解讀課題。
依據(jù)新課標要求提出的“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用朗讀分別強調(diào)“盤古、開、天地”這三個詞。通過朗讀讓學生領會“誰干什么”這個句式,體會到了漢語音節(jié)的音樂美,感受到了祖國語言輕重緩急的神奇。
(二)初讀感知,提煉中心
接下來抓住課題中的“開”字,提煉出課文中心句—人類的老祖宗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chuàng)造了美麗的宇宙,提煉出中心詞“創(chuàng)造”。提煉過程使學生初步感受文章主旨。
(三)細讀品味,感悟精神
第一步:體會“開天劈地”的艱難。
教師于永正說過:“正確的讀書方法不是盲目的讀,要讀得有層次、讀得有目的?!弊裱@個指導思想,我在這里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朗讀,首先通過自由朗讀感悟神話故事的神奇,然后抓住“掄斧猛劈”、“緩緩”、“慢慢”等關鍵詞,讓學生在個性朗讀中體會盤古開天劈地的艱難和決心。對比“掄”和“拿”兩個字眼,引導學生體驗閱讀,字里行間感受到老祖先開天辟地過程中的不遺余力、無私奉獻。
第二步:體會“頂天蹬地”的頑強。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首先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學生變身盤古,邊讀課文邊做“頂天蹬地”的動作。在角色體驗中學生談談感受,我們頂天蹬地一會就累了,那盤古呢,做了多久? 此時教師順勢激情導讀“一百年過去了、一萬年過去了、十萬年過去了……”學生一次又一次接“盤古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在一次又一次朗讀中,學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強烈,盤古頂天蹬地的頑強形象也一次比一次高大。以情激情,老祖先盤古身上頑強的品質(zhì)已深入孩子心中,對于盤古精神的認同,也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認同。
第三步:體會“身化萬物”的無私。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描寫描寫盤古的奉獻與犧牲“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排比的句式,讀來瑯瑯上口,氣勢磅礴,最能體現(xiàn)中華民族語言的韻律之美。在教學過程中,帶著學生合作朗讀,在朗讀中強化學生對盤古身化萬物,無私奉獻精神的理解。
在深情引讀后,抓住省略號這一語言信息讓學生以小組討論方式,讓學生想象世間萬事萬物還有什么我們的老祖先變成的,這樣設計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一方面將老祖先盤古無私奉獻的觀念內(nèi)化在學生心中,學生不僅感慨于古代勞動人民神奇的想象力以及老祖先盤古的偉大情懷,對神話故事的喜愛之情,對民族精神的敬佩進一步得到升華。
(四)感情升華,拓展遷移
1、練習復述。
2、說話練習。
此時讓學生根據(jù)課件提示“盤古,我想對你說……”說一句自己最想說的話,此時盤古堅持不懈,為了目標勇于獻身的精神自然而然的流淌在孩子心間。
3、拓展遷移
然而,盤古精神不僅僅留存于神話故事當中,它是我們中華民族血脈相承的一種精神,它當中所蘊涵的面對困難頑強不息,永不言棄,勇于犧牲,勇于奉獻的民族情節(jié)延續(xù)到了我們今天。
2016在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3比1擊敗塞爾維亞,拿下奧運會金牌! 十二年間,面對低谷,面對傷病,面對強敵,不灰心、不氣餒、不放棄,艱苦訓練、刻苦鉆研、自強不息,終于迎來了屬于她們的榮光和勝利,這也是盤古精神的延續(xù)。
2015年獲得諾貝爾醫(yī)學獎的屠呦呦女士,心系人類和社會,著眼未來和長遠,堅守科學精神,堅持科學研究,為追求科學真理,不抱怨、不邀功,85歲了還持之以恒默默無聞地工作,對青蒿素的研究從未間斷,終獲成功,這份堅守和執(zhí)著正如盤古精神。我們身邊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可以讓學生課下繼續(xù)搜集愛國、敬業(yè)、奉獻的事例,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也會更具象化。
以上是我就一課的案例所做出的德育滲透構想,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正確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的關系,在語文教學中恰當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促進語文教學的圓滿達標。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羅亞甜,1990 -9,女,漢,二級教師,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石河子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