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花
摘 要:化學計算是初中化學試題必不可少的題型之一,能考查學生思維的邏輯性、發(fā)散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能考查學生知識網(wǎng)絡的建構情況。而現(xiàn)階段學生的化學實際計算能力欠缺,得分率低,對化學計算涵義不明確,計算方式單一,有效訓練不足等問題,本文對初中生的化學計算能力現(xiàn)狀進行介紹,并提出了提升化學計算能力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初中生;化學計算能力;現(xiàn)狀及對策
前言:在初中化學的實際學習中,除了化學用語、實驗探究,讓初中生最害怕的一個題型就是化學計算,在考試中化學計算往往并不是單純對一個知識進行計算,而是會將各類計算的內容結合起來,是對初中生計算知識綜合能力的考察,這樣的局面下初中生在化學計算能力上普遍存在不足。
一、初中生化學計算能力現(xiàn)狀
(一)初中生的化學計算題得分率低
蘇州市考試說明中,有關化學計算的難度為C級,是初中化學的重要教學內容,主要涉及化學式計算、化學方程式計算、溶液計算等等。近年來蘇州市化學中考卷中涉及化學計算的總分值達9~13分,而從每年的閱卷情況來看,計算題得分率較低,尤其是最后一題有關溶液或方程式的計算,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同學直接放棄作答。因此,幫助學生建立“分析稍復雜體系中化學變化前后物質組成”的思想方法,建立有序而嚴謹?shù)乃季S程序。同時幫助學生用動態(tài)和聯(lián)系的觀點認識化學變化,有效訓練學生分析問題的系統(tǒng)性。
(二)初中生對化學計算涵義不明確
初中階段的化學計算,是化學量思想以及數(shù)學計算的結合,化學計算主要是考察的是化學量思想?;瘜W計算是以化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化學用語、質量守恒定律等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為主要的依據(jù)。初中生往往忽視了這些基礎知識的關聯(lián)性和整體性,僅僅將化學計算看成是一種簡單的數(shù)學運算,甚至會死記硬背計算公式,無法靈活運用計算知識;導致化學計算的實際能力不高。
(三)初中生的化學計算方法單一性
初中生往往將各部分知識獨立成團,不會將知識進行整合、聯(lián)系、綜合運用。比如:在學習化學式計算的時候,學生會根據(jù)化學式進行直接的預算,如相對分子質量、組成的各元素質量比、物質中某種元素質量分數(shù)等等,但是進行逆運算,或者是應用化學式展開一些變式演練,則會讓初中生非常頭疼,甚至找不到解決方法。再如:溶液中的計算,就算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量,學生往往會大費周章,通過化學方程式計算出溶質和溶劑的量;而沒有想到直接利用質量守恒定律進行計算。
(四)初中生的化學計算缺乏有效訓練
在日常教學中,往往因為教學進度問題,不會在化學計算新授課時停留過多的時間;容易讓學生的化學計算能力在新授課時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在化學其他知識教授過程中沒有滲透化學計算。在復習課中,沒有對計算題型進行分類、對解題方法歸納,而是拿來主義,導致學生缺乏有效的計算訓練。
(五)初中生對化學計算有畏懼心理
在考試中往往最后的題目是化學計算,很多的初中生對最后題目往往是放棄的,其實有時計算量并不大,但學生就是默認為我不會。在教學中,教師可能沒有對化學計算進行分段教學,沒有潛移默化的引導,沒有實施循序漸進的鞏固練習,導致學生化學計算的基礎沒有打扎實,讓學生誤認為化學計算是很難的知識,讓學生面對計算時失去信心。
二、初中化學計算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一)調動初中生學習化學計算的積極性
在課堂上教師要提醒學生,學習到的各類化學基礎知識,最主要是為了應用這些知識對實際的問題進行解決,化學計算則是知識應用的一種主要的途徑,對化學計算進行學習,并不僅僅是為了對這些觀念以及原理進行深入的理解,而是對自身綜合能力的一種鍛煉,教師要通過化學計算主題式情境教學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的重視。
【案例】學生觀看影片《火星救援》中片段,教師根據(jù)影片內容提出問題:主人公馬克整理出126平方米的土壤種植土豆,每平方米土壤需要40升的水,需要燃燒氫氣的質量為多少克?(在標準狀況下,水的密度是1g\mL)
通過這樣的真實情境式產(chǎn)生真實的問題,比直接給出一道題“燃燒多少克氫氣能得到40克水?”,更能激起學生的解題欲望。學生會真實地感受到這樣的解題是有意義,為得到正確答案而感到驕傲。這就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本質意義和本源動力。
(二)打好初中生對化學計算的基礎
對化學計算進行學習,與數(shù)學計算是不同的,需要以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為核心,需要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初中的化學計算主要是考察對各類知識的靈活應用,很多的初中生在化學計算方面能力不足,是因為化學基礎不夠扎實,這種局面下教師就要引導初中生對化學基礎進行充分的掌握和有效的運用,化學計算就會變得輕松,有效提高計算正確率。
【案例】上海出版社的化學教材中第四章《認識化學變化》的課后練習中有一題:8克的鐵在氧氣燃燒一段時間后,測得反應后固體質量為11.2克,求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為多少克?
學生誤區(qū):學生會設氧氣的質量為x,然后進行化學方程式計算。
學生在學習了質量守恒定律,但是沒有想到運用定律來解決問題,這就體現(xiàn)了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理解不夠透徹。
解題方法: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反應的鐵和氧氣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鐵的質量,因為有氧氣參加,故反應后的固體質量增加,增加的質量便是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m(O2)=11.2g-8g=3.2g。
(三)加強初中生對化學計算的解題指導
教師需要對教材上的一些例題加強利用,要借助對例題的示范以及引導,讓初中生掌握化學計算科學的解題思路以及步驟,要將化學計算的規(guī)范書寫以及實際方法進行指導,化學計算的解題過程其實是比較相似的,基本上就是審題、對解題的方案進行構思,審題就是對化學涵義進行分析,找到其中的條件,對解題的關鍵點進行明確,列式解題。教師要讓初中生逐漸形成規(guī)范解題以及檢驗復核的習慣,讓初中生在化學計算方面形成珍重縝密的習慣,這樣化學計算的解題效率就會有一個更好的提升。
【案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5g,含碳量為36%,先將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鐵,再通入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問白色沉淀的質量為多少克?
學生困惑:1、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質?2、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各有多少克?3、要進行化學方程式計算嗎?
教師引導:
經(jīng)過教師的引導、分析,學生總結此過程中碳元素守恒,利用元素守恒思想找到關系,得出解題方法。
學生解題:解:
C~CaCO3
12100
5g*36%m(CaCO3)
12:100=(5g*36%):m(CaCO3)
m(CaCO3)=15g
答:白色沉淀的質量為15g。
教師正確的指導方法,不僅讓學生輕松理解題意,讓學生的解題效率大大提高,也讓學生在化學計算中重新建構計算方法和思維,有效鍛煉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四)重視初中學的化學計算有效練習
初中生對化學計算的掌握是不足的,計算方法的靈活應用是欠缺的,因此,教師要重視組織初中生對化學計算進行有效的練習,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循序漸進、有目的地進行訓練。比如:1.學生定期收集化學計算易錯題;教師針對學生易錯題進行分步練習。2.易考但較難的題型,在教師講解透徹,學生理解清楚的基礎上,可以強化連續(xù)訓練一周。3.由于有的化學計算題計算量大、信息量大、計算方法較復雜,可以讓學生每天做一小題,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有效思維中建立解題的信心,從而達到有效的訓練的目的。4.教師要借助情境、找到合適的例題以及充分利用生活化素材等諸多的方法,設計化學計算教學內容。
化學計算是初中化學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也是學生學習中的一道坎,教師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打好計算基礎,拓展學生解題思路;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計算練習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探究初中化學計算教學的策略,幫助學生走出學習困境,提升學生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林美.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三維目標落實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以《性質活潑的氧氣》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172-173.
[2]劉秋芳,張賢金,吳新建.基于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以人教版“水的組成”教學為例[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07):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