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競文
摘 ?要:近些年國家大力推行新教育思想改革,使得教育院校與從業(yè)者需改變教學方法,探尋新的角度來加強學生們的綜合能力。教師若想影響學生提升自我思維能力,便要抓住思維性提升方式讓學生鍛煉其靈活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根據(jù)教育部門發(fā)布的英語教育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初中英語教學需做到讓學生具備獨立思維,學會基礎英語單詞并熟練運用,教師同時承擔著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學科中思維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的存在是初中教育價值的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價值關于與品格德行。本文將探討初中教學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升的具體策略,進而加強學生學習靈活性。
關鍵詞:初中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二十一世紀的到來不僅帶動經濟時代的發(fā)展,同時引進了更多新型理念,運用于現(xiàn)如今國內的諸多行業(yè)中。近些年,國家知識教育的改革與理念更新在其中變化最為明顯,各階段教育正在積極順應教育新改革的實施,開創(chuàng)新教育角度提升總體教學水準,加強學生理論性思維用以提升其綜合思維能力。其中,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提升是最具有難度的教學任務之一,主要是以讓學生在接受課程教學的同時,通過解析問題、評價現(xiàn)狀以及觀點創(chuàng)造為主的分層思維能力,這也是當前社會中所缺少的主要關鍵能力之一,經濟全球化局面的到來迫使我國必須提升自己的綜合國力,對解決人才資源的緊缺至關重要,所以將創(chuàng)新批判性思維作為培養(yǎng)人才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一、批判性思維的概念
不同于常規(guī)思維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方式是一種具有較為豐富的內涵,并且是時刻變化著的新理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涉及到分析、評價、總結、觀點與調節(jié)等方面,根據(jù)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本杰明·布魯姆提出的教育目標分類系統(tǒng)改變了當前教育界的局面,將批判性理論知識稱為高階思維。
二、當前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所存問題
教育部門經統(tǒng)計學調查得出,許多初中生對于批判性思維的了解并不多,而且現(xiàn)在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也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影響,所以教師若要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應首先應總結問題才能得出解決方案。
(一)學生對文章理解度不深
初中生癥處于青春叛逆時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度本就不高,加上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接受的是教師單一化教學,課堂枯燥、無趣更加無法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教學中,導致學生對英語教學文本的理解能力不足,在分析文章的中心論點、主要內容、文體特征時,學生不清楚作者觀點,因此在做總結的時候無法給出正確的評價。這也與日常教學課堂中教師組織教學活動不具有深度有關,教師呈現(xiàn)的課堂太過碎片化、表面化與知識化,從源頭上就影響學生便缺乏思維深度性。
(二)思維培養(yǎng)太過單一化
很多時候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都存在同一個問題,便是重知識、輕邏輯,只向學生輸出知識點,對文本的整體分析并不重視,主要信息往往一帶而過,學生的整體學習過于表面化,然而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是基本的技能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之余可靈活運用,但是教學方式仍舊沿用古板式教學重復背誦與單項講解,師生之間的互動減少導致教學進程十分費力。學生無法獨立進行思考,在面對實際問題的時候分析能力與反向思考方式缺乏,更別說挖掘深層次的批判性思維。
三、基于英語課堂加強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
(一)采用提問策略訓練批判性思維
在英語課堂中提問是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類似于“階梯”的存在,教師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此時學生一一回答教師的問題能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接下來加強批判性思維打下了基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讓其學會怎樣分析,從涉及面較廣的話題入手,逐漸縮小問題范圍,讓問題討論逐漸靠近中心點,圍繞課堂文章層層遞進進而形成問題鏈。
例如,談論問題內容為乒乓球鄧亞萍,教師可以先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deng yaping”“She can win glory for her country and has sportsmanship”接下來就可引進“What do students think a hero is?”,“A person who has made a contribution to his country or performed a noble act”,便將此問題挖掘出學生對于品質問題的思考,學生站在文章的角度再結合周身對“Hero”有進一步了解,打破傳統(tǒng)的固有思維創(chuàng)新觀點,以此鞏固論證進而加強學生高階思維素養(yǎng)。
(二)鼓勵學生提問抓住關鍵點
與語言教學相比,英語文本中高階思維具有隱含性,學生若想掌握其中含義便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但是由于初中知識課程安排較為緊密,學生無法進行深入挖掘。另外,知識教學太過于碎片化,知識點太過算散亂,不利于學生培養(yǎng)思維連貫性。學生勇于質疑是培養(yǎng)思維批判性的前提,可以提問“佳佳的父親春節(jié)期間仍在交通運輸行業(yè)崗位上工作,他是否是一位好爸爸?”接下來通過閱讀文章發(fā)現(xiàn)父親雖然經常工作繁忙,但是仍舊時常打電話關心家人情況,得出佳佳父親是位合格的父親的結論,在文中找到支持論點可讓思維層次更深,基于批判性思考的語言。
結束語:
根據(jù)大量教學實驗調查結果顯示,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可以設為單獨的一門課程,若融入到其余課程中,結合性也非常強,可以達到在不同學科中增強學生思維組織的目的。語言在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開展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會此門語言的運用技能,而是希望將語言作為媒介挖掘學生與教師之間產生思維碰撞,讓學生從中開拓看待問題的視野,發(fā)現(xiàn)不同角度下解決問題的方式,借鑒教師的經驗提升自身解決實際難題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國勇.以經典名著導讀提高初中生思維品質 ——以《簡愛》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上半月),2019,(6):67-70.
[2] ?余曉菲.淺談如何通過課堂提問培養(yǎng)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J].英語教師,2019,19(2):140-143.
[3] ?張鑫,趙玉霞.論初中生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性——以語文教學為例[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31(4):75-77.
[4] ?李欽娟.淺析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