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卉
摘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和育人效果日益受到社會各界重視。習作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部編本語文改革中,專門設立習作單元,每單元學習設立習作目標即可看出。審視當下,小學生對習作存在著興趣低落、能力不強等問題。本文認為,習作問題的根源在于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沒有充分尊重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其背后是由于教師的習作教學觀念滯后、教學方式陳舊以及習作訓練方法不合理等諸多因素造成的。為此,本文提出小學語文教師應不斷吸收新的習作理念,讓小學生真正成為習作的主人,并采用科學的習作訓練鼓勵學生勇于表達,樂于表達,善于表達,有效提升學生習作表達能力,提高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習作教學;主體性;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5-0034-02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對高規(guī)格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社會各界對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和育人效果也日益關注。小學語文既是教會學生表情達意的工具學科,也是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情感性和思想性的學科[1]。隨著部編本的改革,對學生習作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既是小學語文教育的基本目標,也是幫助學生適應時代發(fā)展,獲得綜合文化素養(yǎng)的關鍵。
1.習作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寫作是學生語文綜合知識和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基礎階段。習作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墩Z文課程標準》對于學生“寫作”部分的總目標要求為:“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jù)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fā)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盵2]《語文課程標準》將第一學段的“寫作”稱為“寫話”,第二、三學段稱為“習作”,到第四學段稱為“作文”。相應的,第二學段的習作要求是“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第三學段的要求是“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因此,在小學一至三學段習作教學中,教師重在培養(yǎng)小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初步認知,形成用書面語表達自己心聲的習慣。當然,作為教師而言,也需要為學生提供寬松自由的習作空間,珍視學生的個人感受和個性表達,從而建立起學生真實的習作興趣和習作自信。
2.當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對學生主體性的忽視
審視當下,許多開始習作訓練的小學生表現(xiàn)出對作文普遍的畏難情緒,他們要么覺得自已無話可寫,要么寫出來的作文沒有味道,缺乏新意。學生習作水平不高,更多地還需要從教師的習作教學進行反思,究其根本,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習作即表達,好的表達的基礎是學生的真情實感,缺少了基礎,習作也只能是千篇一律。而長期對學生習作主體性的忽視是由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
2.1 習作教學觀念滯后忽視了學生主體性的存在
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改革正在進入調整和深化階段,很多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教育理念仍無法跟上課程深入改革的步伐。許多老師習作觀念比較落后,無法跟上課程改革的要求,還是在使用老的教學模式。[3]當前,很多小學都開始使用新的部編本教材,貫徹新的育人理念。有的一線教師沒有將習作教學過程作為育人的過程,教師必須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認真、深入的研究新教材,關注教學方法的革新,跟上新的課程改革要求。但許多教師或者在態(tài)度上不重視習作教學,或者單純將習作教學同應試結合,只是引導學生機械模仿訓練,這都使得小學習作教學費時低效,對學生無法產(chǎn)生真正的吸引力。
2.2 習作教學方法陳舊壓制了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
學生習作應該是自我認知和體驗的表達,他們是習作的主體。但許多教師并沒有在心理上真正尊重學生作為習作者的主體地位,也沒有在習作教學中做到以生為本。如有的教師在以“語文書中的故事”為主題引導學生進行習作訓練時,只是帶領學生瀏覽整本書,把故事只是讀一讀,背一背就結束了整個習作課程。這種教學,教師沒有培養(yǎng)出學生整理和分析寫作資源的能力,也沒有提升學生習作的意識和思維水平。學生還只是拘泥于教材學習習作,也沒有空間和機會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忽略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2.3 習作訓練方法不合理造成了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失當
學生的習作能力必須要教師后天努力培養(yǎng)才能夠形成,因為好的習作能力不是天生形成的,而是后天教師的培養(yǎng)形成的,教師必須要通過不斷的對學生進行訓練讓學生提高習作能力[4]。但是,習作訓練需要講究科學的方法。許多教師的習作教學對學生盲目灌輸習作理念,或采取脫離學生實際的高強度模仿訓練,不尊重學生的生活感受和寫作習慣,導致學生編寫“套話、空話、假話”來應付習作要求,這種“照搬他人作文”或“憑空瞎編作文”寫作陋習無疑是學生習作主體性的不正常和不正當?shù)陌l(fā)揮,時日長久,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人格成長。
3.發(fā)揮主體性,提升小學生習作能力的具體策略
教師要想讓學生切切實實的熱愛習作,克服學生寫作的畏難情緒,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就需要不斷改進習作教學,跟上新的教育發(fā)展理念,適應當前小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同時采取科學的習作訓練方法,讓學生樂于表達,激發(fā)學生在習作中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
3.1 不斷吸收新的習作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1)豐富閱讀積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小學語文的習作教學必須要閱讀一些文學作品,這樣可以促使學生擁有更多的教學認知空間。而且閱讀是一種能夠快速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每一次閱讀都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文章的寫作方法,全方面的理解文章的意境。[5]教師可以讓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也可以與學生共同讀一本書,多積累好詞好句,讓學生選擇經(jīng)典書籍和自己喜歡的書籍,提升習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愛好,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積累了豐富的詞匯,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作者的寫作方法,讓學生自己講解和消化自己的讀書內容和閱讀體會,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教師在講述《田園風光》這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恰當應用語言文字描寫出景物的特點。習作是建立在學生口語交際的基礎之上,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習慣。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魯迅的文章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魯迅的生平和寫作背景,在閱讀之后讓學生總結一下魯迅寫作的特點和抒發(fā)的情感。教師可以經(jīng)常性的組織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參與到閱讀活動中,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文章寫作和一般規(guī)律進行認識。
(2)加強師生交流,注重學生對習作的自評自改教師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習作交流,這樣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關鍵內容。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不會寫和寫不好的問題。教師對作文的講評應該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的習作一起進行修改。[6]人教版教材中有《人物描寫一組》這篇課文,這幾個片段都生動形象的描繪出了人物的形象,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感受作家筆下的人物形象,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自己身邊的人物。一直以來都是教師講解作文,時間跨度很大,也無法進行深入、及時的指導,學生的作文能力也無法得到修改。教師可以對學生習作的整體問題進行指導,對于寫作水平不同的同學,老師可以開展一對一個性化的指導和講評。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談自己的習作經(jīng)歷和感受,加強學生的自改自評?!皩嶋H上,修改自己的習作,是學生重新認識、重新發(fā)現(xiàn)、重新創(chuàng)造的過程?!盵7]
3.2 讓學生成為習作的主人,調動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努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促使學生認真學習。注重學生主體性也意味著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作文應“遵循兒童的學習心理特征,創(chuàng)新作文的形式,讓不同智力發(fā)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自由抒發(fā)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在抒寫中體驗到作文的快樂?!盵8]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教師不能從自我出發(fā)機械呆板地開展教學,必須要挖掘學生的個人經(jīng)驗,激發(fā)他們的獨立思考和自主表達的能力。如在教授《山雨》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山雨形象,讓學生講述出來,有的學生會說春雨像衣針,像毛衣,細密的雨絲非常有趣,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最后將所思所想都寫進作文里。
3.3 改進習作訓練方法,合理發(fā)揮學生習作的主體性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習作中認真體驗,積極思考,獲得習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同時也要注重科學有效的習作訓練方法。習作教學應該注重習作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可以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小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向外國人介紹中國的民俗傳統(tǒng)。學生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通過介紹與每個節(jié)日相關的習俗和家庭、個人的經(jīng)歷,讓學生有話可說,貼近生活的習作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真情實感,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教師也可采用跨學科整合,像科學課中的一個科學實驗,美術課上的一個創(chuàng)意作品,口語交際課上創(chuàng)編故事的方式都可以加強習作訓練。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取開放性命題方式,圍繞學生的生活出作文題目,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親切感和表達欲。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教材中的《陶罐和鐵罐》這一課時,引導學生編陶罐和鐵罐相遇的故事,寫成作文。另外,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我想對你說》這一類作文題目,設置“玩中寫”的游戲教學思路,讓學生觀察游戲過程,體驗、記錄自己的心理感受,然后進行習作。
總之,在基礎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為本”的今天,小學習作教學應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同時依據(jù)語文能力形成、發(fā)展的規(guī)律,堅持興趣為先、發(fā)展為本,通過“善積累、樂練筆、多途徑”來幫助小學生形成樂于表達的習作興趣,敢于表達的習作自信,善于表達的習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田本娜.小語教學論稿[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莊永瓊.如何培養(yǎng)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3(07).
[4]胡向明.淺談小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2).
[5]劉策.小學習作教學應把握好三個階段[J].寧夏教育.2007(09).
[6]王東明.淺析三年級習作訓練的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5(02).
[7]康孝云.語文課程標準下構建寫作教學新理念的幾點思考[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2006(04).
[8]熊生貴.有效教學,和諧課堂[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