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曙明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就似一個巨大的磁場,要想時時吸引學生,教師的教學語言需要有它獨有的風韻格調,能夠成為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一個稱職的教師,需要在語言的藝術性上多下工夫,要“做語言美的楷?!保μ岣咦约赫Z言的藝術水平。
【關鍵詞】:巧設“導入語” 轉變“過渡語” 活用“評價語” ?思考“結束語”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語言素質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課堂教學就似一個巨大的磁場,要想時時吸引學生,教師的教學語言需要有它獨有的風韻格調,能夠成為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一個稱職的教師,需要在語言的藝術性上多下工夫,要“做語言美的楷?!?,努力提高自己語言的藝術水平。這幾年我一直教低段,且行且實踐著,在自己的課堂語言上著實下番功夫。
一、巧妙設計“導入語”
“導入語”是開場白,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人以啟迪,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設計導入語時,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文本特色,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擁有一種接受知識和教育的最佳心理期待。
腦海中深深地記得統(tǒng)編教材二下識字課《“貝”的故事》的教學過程,其中的導入我是這樣設計的:
1.出示貝殼。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請看,這是什么?
2.談貝殼。師:誰來說說你見過的貝殼。
3.賞貝殼。師,貝殼不僅外表美觀,能做飾品,還有更大的作用呢!這一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課文——《“貝”的故事》
課堂伊始,讓學生談貝殼、賞貝殼,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生學習期待,一下子激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易于他們以飽滿的情緒進入閱讀狀態(tài)。
感言: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fā)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上課一開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這個教學的“第一錘”,就敲在學生心靈上,迸發(fā)出迷人的火花,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二、轉變修改“過渡語”
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的教學中,我一般都用“剛才我們學習了第一自然段,接著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自然段”等常規(guī)化過渡語,很多時間我都一成不變,這宛如是課堂上的一潭死水,在學生的心頭不會泛起一點漣漪。當我知曉自己的誤區(qū)之后,我開始在“過渡語”的設計上也用上一番勁。在執(zhí)教《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我作了這樣的設計:
第四自然段“海底魚兒”部分的教學,我是這樣過渡:讓我們穿上潛水衣盡情地潛入這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去尋找那些海底的生物吧!
第五自然段“沙灘上貝殼”部分教學過渡:浮出水面,我們漫步在細軟的沙灘上。誰來了海灘?說說吧!
第六自然段海島上“鳥多”部分教學過渡:如果說海里是魚的世界,西沙群島的岸上就是鳥的天下。想想作者是怎樣描寫鳥的天下?
本課中過渡語設計得巧妙,再加上教師生動地表述,和本身課文的語言美,西沙群島的風景美,似乎向學生展示了一副清新亮麗的風景畫。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印象更深,教師的教學特色得到充分展現,而且還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獲取知識,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愛美之情也油然而生。
感悟:過渡語是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及知識點、能力點的橋梁。設計出簡煉、啟發(fā)、自然的過渡語,不僅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過渡語的設計要有多樣性,同時要做到簡潔明了,要能夠通過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處的點撥,通過清晰的指令,帶動學生走進學習的大門,在得到知識的同時,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三、靈活運用“評價語”
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評語如號角,振奮學生的心;評語如春雨,絲絲潤心田;評語如和風,拂散孩子愁……在教學活動中,評語既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也是師生的一種情感的交流。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特點,恰當地使用評語,不但對學生的思維起指導作用,而且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情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是我上的一節(jié)教研課,上完了第三自然段“小興安嶺夏天的景色”時,我點擊電腦播放起悠揚的鋼琴曲,接著我和孩子們合作朗讀了此段,讀完后我這樣評價孩子們的朗讀:你們的朗讀就如同是炎熱的夏季一段飄飄渺渺,悠悠然然的音樂,為大家營造出一片蔥綠、一片清涼、一片燦爛的夏日美景。感謝你們!
聽完這句評價,我看見部分同學的臉上笑顏如花,而我也在心里暗暗地喜悅!可見這段評價帶給了孩子多大的動力!
感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庇纱丝梢姡鳛榻處煂W生進行評價必須帶有賞識的眼光,必須動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當學生得到老師真誠的欣賞與肯定后,他們會充滿自信,自我激勵,不斷地進步。教師這樣的評價語言,滲透教師的關愛、包容和鼓勵,可以激勵學生勤于動腦,勇于創(chuàng)新,對學生的影響會很深刻,甚至終身難忘。
四、用心思考“結束語”
要上好一堂語文課,如同要演好一出戲。而結束語則作為這一出戲的壓軸部分。雖然才短短幾分鐘,卻是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臨近尾聲時,用簡短的話語向學生介紹與課文有關的內容,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擴展??梢栽谡n終了之時,教師運用準確精練的語言,對課文的精要之處進行點化、揭示,激發(fā)學生的思想感情,升華主題。有時采用巧設懸念的方法,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藝術效果。總之,章無定法,由于教師的知識智能結構、課文的體裁和教學內容等各方面差異,結束課堂教學的方式也會因人而異,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樣,最終應當給學生一種“教學已輕輕地走了,思緒正悄悄地來”的感覺,讓這塊“幕布”悄悄地拉攏!
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語言作為工具,對我們之重要,正如駿馬對于騎士的重要。” 教師語言藝術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能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啟迪學生豐富的心靈。在新課標的旗幟下,教師要善于運用語言藝術,增強語言表現力,讓語言的教育性和審美性達到統(tǒng)一,讓語言的藝術魅力光芒四射,讓語言之美,盡在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