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文鳳
語文教育與小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緊密,每一個小學生都需要通過豐富的語文教育來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交際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且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同樣需要借助語文教育,關系著小學生的精神世界與思想財富。但是,要想切實發(fā)揮語文課程的教育價值,小學語文教師就要積極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且凡事總要講究時機,所以本文將從在前置性預習中引入小組合作活動、在語文探究中引入小組合作活動、在課后復習時引入小組合作活動、在作業(yè)練習中引入小組合作活動四個角度來分析小學語文教師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有效時機與相關策略。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或多或少也會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但是并未達到提升小學生學習效率與語文能力的終極目的。這是因為這種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組織形式過于隨意、混亂,每個學習小組內(nèi)部的成員合作程度不深,并未保證小學語文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針對這個問題,新課改重新整理了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施重點與必要事項,認為異質(zhì)搭配、合理分工、跨層合作、以生為本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原則。在這一理念的影響下,小學語文教師便要積極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改革,為小學生的合作進步與異步成長做好準備。
一、在前置性預習中引入小組合作活動
前置性預習活動,顧名思義,就是小學生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所展開的前期預習活動,這個學習行為是以小學生自主、自覺學習為基本特征的。但是,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存在學習自制力不強、注意力易被分散等現(xiàn)實問題,且他們面臨的誘惑很多,難以約束自己的意識行為,很容易放棄枯燥乏味、漫無目的的預習任務。然而,良好的預習活動可以很好地幫助小學生合理分配學習重點與時間精力,保證語文課堂圍繞小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展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前置性預習活動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利用生生之間的約束、制約與監(jiān)督作用來保障預習活動的有效生成。
例如,在《竊讀記》一課教學中,我就設計了幾個預習任務,即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饑餓、懼怕等生字詞,通讀課文;了解“竊讀”二字的主要問題,自主分析作者“竊讀”的經(jīng)歷與心理感受,想一想作者對讀書的看法與渴望;抓住課文的動作描寫與心理描寫,體會課文的語言、詞語的精準性與生動性。然后,我在征得學生同意的前提下,將優(yōu)等生、學困生各一名、中等生兩名分到同一組內(nèi),鼓勵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課前預習。在小組內(nèi),學生可以統(tǒng)整本組成員的空閑時間與預習設想計劃,統(tǒng)一確定預習時間、預習地點與預習程序,然后由小組長負責確定與提醒預習計劃的發(fā)生,由此展開有效預習。
二、在語文探究中引入小組合作活動
語文課堂是小學生獲取語文知識最重要的教育平臺,即便是在網(wǎng)絡時代下,小學生也習慣通過課堂學習來獲取語文知識。在新課改下,教育部強調(diào)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這一師生關系,并圍繞這個基本思想制定了諸多教學建議,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組織課堂探究,切實完善小學生的語文能力。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探究學習中引入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鼓勵小學生多分享、多合作、多交流,借助集體與團隊來彌補小學生個人認知缺陷不足的現(xiàn)實問題。
例如,在《桂花雨》一課教學中,小學生們就需以4人小組共同探究文本內(nèi)容。首先,小學生需在組內(nèi)輪流朗讀課文段落,闡述課文大意,把握本課基礎知識。然后,小學生便可就課文大意、段落劃分、主旨思想等閱讀問題展開閱讀交流,平等溝通,自主分享閱讀思路,促使小學生在閱讀合作中完善個人認知。進而,小學生便需在小組剖析課文是如何表達作者的思鄉(xiāng)情緒的。由于小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與個人經(jīng)歷都不相同,所以他們所產(chǎn)生的閱讀體會十分豐富。這就便于小學生交換閱讀想法,鼓勵小學生積極展開閱讀分享,促使小學生在閱讀交流中形成良好的思維認知。另外,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我還設計了幾個問題供學生合作探討,即“桂花雨”是什么意思,難道天上真的會下桂花雨嗎?整篇課文是圍繞哪件事進行描述的?作者對桂花的情感是什么,文章中有哪些詞語可以表現(xiàn)出來?為什么搖花對“我”來講是一件大事?“我”在搖桂花的時候是什么感受,文章中有哪些句子是在描寫搖桂花?為什么作者會用“雨”來形容桂花飄落的情景等。
三、在課后復習時引入小組合作活動
課后復習活動是指小學生待課堂學習之后自主反思學習現(xiàn)實,根據(jù)不足展開二次學習的學習活動??陀^來講,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學素養(yǎng)、學習能力、知識通化能力等都不盡相同,所以他們的語文學習效果也存在一定差異。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鼓勵小學生分享學習心得,共享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使其在相互啟發(fā)與點撥下實現(xiàn)有效學習。
在《松鼠》一課教學中,小學生需學習說明文的文體特征,結合《松鼠》一文分析說明文的具體特征與行文線索,感受這篇課文的語言特色與行文脈絡。待課文閱讀活動結束之后,我讓小學生們在組內(nèi)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與不足,希望小學生們可以積極分享學習經(jīng)驗與復習計劃。比如,有的小學生在組內(nèi)對學生《松鼠》一文的文學性語言特征的理解不夠深刻,所以主動向同組成員分享了自己的疑惑,還謙虛地展示了自己的思維過程,而其余學生也積極幫助了這個學生,分享了自己對課文語言的理解。
四、在作業(yè)練習中引入小組合作活動
作業(yè)練習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組成,也是鞏固與提升小學生語文能力、解題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常規(guī)的小學語文作業(yè)練習中,小學生通常是“各自為戰(zhàn)”,并不會主動分享自己的練習經(jīng)驗,通常是在家中獨立進行。而且,語文課堂時間有限,小學語文教師難以及時解決每一個小學生在語文作業(yè)中產(chǎn)生的錯誤,并不能有效幫助小學生查漏補缺。針對這一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嘗試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組織作業(yè)練習,鼓勵小學生相互監(jiān)督、彼此幫助,引導小學生在小組內(nèi)初步對比練習答案與解題思路,通過他人的指導與點撥來提升小學生的解題能力。當然,在作業(yè)練習中引入小組合作教學活動需要合理規(guī)避抄襲問題,而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及時提醒小學生自覺約束。
例如,在《晏子使楚》一課教學中,我就設計了一些漢字拼音填空、組詞填空、詞意解釋、段落大意概括以及一些閱讀主觀題,如晏子使用了什么方法使楚王打開大門迎接晏子、晏子是如何讓楚王陪笑的、讓楚王賠不是的、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作者使用了什么方法來刻畫晏子的形象等。在課后練習中,小學生既可獨立完成語文作業(yè),也可跟隨小組計劃完成語文練習。待練習結束之后,小學生需自主在組內(nèi)對比答案、共享解題思路。全員就解題異議進行討論與辯駁,每一個學生均可參與辯論,以便形成統(tǒng)一答案。然后,小學生便需匯總解題疑問,也就是全組成員難以共同解答的練習題,由我進行統(tǒng)一的習題講解。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教學活動需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如果不顧教學現(xiàn)實無條件地引入小組合作教學活動,那么只會導致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變得混亂無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分析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引入時機,保證每一輪合作學習活動都能很好地優(yōu)化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