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鳳
摘 要:《園林美學賞析》是一門綜合性較高的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從美學、藝術角度去認識、理解園林,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和鑒賞能力。本文以西部某師范類高校開設的《園林美學賞析》課程為例,結合學生綜合素養(yǎng)及課程教學現(xiàn)狀,闡述了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課程教學改革的相關對策及具體措施,以期改善《園林美學賞析》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園林知識的“獲得感”。
關鍵詞:《園林美學賞析》;教學質量;教學改革;獲得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615(2019)05-0101-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9.05.017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ppreciation of Botanical Garden Aesthetics In Universities of the Western Region
DU Mingfeng
(Karst Research Institut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China)
Abstract:Appreciation of Garden Aesthetics is a more comprehensive course that can help students know and understand botanical gardens from of esthetics and artistic angles, so as to raise their esthetic grade and appreciative ability. This paper, taking Appreciation of Botanical Garden Aesthetics as a case and combines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tatus quo of the course teaching,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reform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pecific methods of the reform in the hope of improve the teacn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and raise the students’ sense of acquisition.
Key words:Appreciation of Botanical Garden Aesthetics;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reform; sense of acquisition
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課堂教學則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人才培養(yǎng)渠道。而大學生的“獲得感”是檢驗課堂教學質量和評價教育水平的重要標準?!矮@得”指學生在老師幫助下,對客觀知識的被動、抽象的獲取和得到,“感”是“獲得”之后對知識正向、主觀的內化和吸收?!矮@得”屬于量變積累過程,是“感”的前提和基礎;“感”是“獲得”持續(xù)累積的質變結果,并能促生新的“獲得”[1]。在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新形勢下,如何組織好課堂教學,由“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變[2],提高學生的“獲得感”,成為了眾多高校廣大教師高度重視的焦點。
《園林美學賞析》是一門涉及園林、美學、歷史、政治、文學、建筑、設計學等多學科知識的交叉學科,主要從美學的視角去研究園林藝術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美學特征。隨著科技迅猛發(fā)展,人類生存環(huán)境充斥著城市化、商業(yè)化、信息化,生態(tài)環(huán)境日趨惡化,人們對綠色、生態(tài)、自然美等的向往日趨強烈?!秷@林美學賞析》體現(xiàn)了人類文明歷程,代表了人類文化精髓,并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在眾多農(nóng)林院校、師范院?;蚓C合性大學,已發(fā)展成為相對成熟的學科。該課程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自我提升和學習視野的有效拓展,對后期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及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都具有較好的推動力;但綜合性極高,除了園林基本要素以外,還涉及眾多歷史政治背景、民族文化傳承等內容,課程偏重于理論性歸納闡釋,內容抽象,難以理解;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空間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及寬泛的人文素養(yǎng),很多學生因為缺乏親身的實景感悟,很容易喪失學習興致?;诖?,本文針對西部某師范類高校(下文簡稱西部某高校)大學生目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尋了相關的教改方法和實踐措施,以期為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有益參考。
一、《園林美學賞析》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西部某高?!秷@林美學賞析》課堂教學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考核等環(huán)節(jié)均有大幅提高和改善的空間,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理論輸出,缺少深層理解
《園林美學賞析》主要內容是對園林基礎知識進行歸納以及對理論研究結果的闡述,課程內容相對空洞乏味,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也比較遙遠,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園林基礎知識和美學知識;隨著課程學習的深入,還要求學生能進一步對園林美有所感悟和鑒賞。就學生而言,對園林的感性認知少之又少,許多概念容易產(chǎn)生混淆,因而對園林美學基礎知識難以快速理解和接受;此外,學生對美學方面知識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多數(shù)缺乏美學素養(yǎng)和鑒閱能力,在園林基礎知識掌握不好的情況下,還要對審美客體的意境、寓意進行深層次理解,無疑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2.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學習熱情
《園林美學賞析》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授課老師通常依照教材展開教學活動,比如講授概念、理論、方法等,只注重對內容的理論解析,卻很少運用案例式或互動式等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課堂上沒有提問和討論環(huán)節(jié),其結果往往會降低課程知識趣味性,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主要由現(xiàn)實原因導致的:一是園林美學的經(jīng)典案例都在戶外,且都是省外的園林實例,學生不可能親臨其境,因而課堂教學無法達到室外的互動教學效果;二是園林美學涉及知識面廣,教學內容多,但課時有限,老師不得已才采用“滿堂灌”方式,減少與學生的互動,才可能在規(guī)定課時內完成教學內容。這種重“教”不重“學”的教學方式,容易將學生推向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只能把精力放在課堂知識的記錄上,很少去獨立思考和分析,更缺乏學習主動性, 最終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進度。
3.注重課程考核,缺乏綜合運用
《園林美學賞析》要求學生學會感受園林的美學藝術,提升對園林美感的鑒賞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品位。然而它作為一門選修課,通常采用開卷考試的考核方式;期終考試占總成績的70%,平時成績占30%,包括作業(yè)和考勤兩部分。課程考核的好壞意味著課程成績的高低,為了獲得較好的成績,學生往往把復習重點放在園林的基礎知識點上,不可能從根本上去理解和綜合運用相關理論。學生對課程考核成績的關注,遠大于從課程學習中提升自我的審美品位和鑒賞能力,與該門課程的教學目標相距甚遠。因此,這種考核方式過于單一,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更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園林美學賞析》教學改革的相關策略及措施
基于我校學生文化素養(yǎng)不高,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等基本特點,園林美學授課教師只能合理利用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加園林美學教學的趣味性、有效性,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終提高學生“獲得感”。
1.專題式課程,攻克教學難點
《園林美學賞析》課程知識體系中,中西方園林藝術差異比較一直是該門課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課堂教學中,需要對該部分教學內容進行重新布局,幫助學生更好地攻克該課程教學難點。具體的調整方式是將中西方園林課程內容大致分為西方古典園林(古希臘古羅馬園林藝術、意大利臺地園、法國皇家園林、英國風景式園林)、東方古典園林(日本庭院、中國皇家園林、中國私家園林)、中西方園林藝術特征差異等幾個部分,以專題式講座的方式進行授課。每次講座以一種風格的園林為主題,對其園林形成過程中的歷史、政治、經(jīng)濟、人文、民族精神等背景進行詳細介紹,由簡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對該園林有一個由內而外的全面、深入的了解,進而激發(fā)學生去獨立思考和評價。學生能通過每次的專題講座學習,清晰掌握不同文化差異下的園林的萌芽、形成及發(fā)展概況,進一步了解不同藝術風格的園林美學特征、文化差異,進而能認識園林審美規(guī)律、提升園林美學素養(yǎng),在園林美學閱歷逐步積累的過程中提升自我的審美及鑒賞能力。
2.導入經(jīng)典案例,拓寬園林知識
講授不同風格的園林知識時,學生往往先關注園林外部表征,由于不了解園林的人文發(fā)展背景,對園林美無法進行深層次理解。課堂教學時,針對不同風格的園林,引入相應的經(jīng)典案例,先讓學生對經(jīng)典案例有了全面認識,再幫助學生結合園林基礎知識要素,去感受該園林的美學特征、藝術風格,最后嘗試對園林作品加以分析、評價和總結。比如:講授法國古典園林時,可引入凡爾賽宮的經(jīng)典案例。通過歷史背景介紹,讓學生了解偉大的凡爾賽宮其實追溯于一場喬遷喜宴。當時法國大臣尼古拉斯·富凱舉辦了一次喬遷宴會,向眾人展示了他極盡奢華的維康府邸,為此得罪了路易十四,被打入大牢終身監(jiān)禁;同時,路易十四為了顯示自己至高無上的君權,對凡爾賽宮進行鋪陳豪奢的修建,無論是偉大雄渾的造園規(guī)模還是極盡奢華的園內陳設,都堪稱歐洲皇家園林的代表杰作。這種講授方式下,學生不僅欣賞到了凡爾賽宮精湛的造園藝術,更了解到了法國皇家園林背后的歷史故事及寓意,利于學生更深層次和更多維度地去理解和賞析凡爾賽宮。隨著學生對園林認知的“獲得感”逐漸積累,園林基礎知識及理論才能得到夯實和拓展。
3.綜合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激情
《園林美學賞析》基礎知識范圍廣、教學要求高、學習難度大,要提高學生對園林基礎知識、審美認知、鑒賞品味等各個維度的“獲得感”,就必須深化教學模式改革。通過構建以課堂教學為主,園林影片和實踐活動為輔的綜合教學模式,實現(xiàn)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空間優(yōu)勢互補,增強園林美學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教學中,教師適當縮減授課時間,在傳統(tǒng)課堂中留下小部分空間,放映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經(jīng)典園林影片。園林影片一般都具有優(yōu)美音樂和生動畫面,能瞬間讓枯燥文字描述變得靈動有趣,老師還可針對影片提及的理論知識加以講解評析,將知識以視聽效果的形式輸送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緩解學生的學習倦怠情緒,而且能提升學生的好奇心,可有效提高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獲得感”。此外,在實際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附近的園林景區(qū)進行實地考察。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實際景觀出發(fā)去理解園林景區(qū)的設計思路,進一步從美學角度去欣賞園林的自然美、生活美和藝術美,不斷增加學生的藝術鑒賞和美學積淀。這種身臨其境的教學方式,增加了學生對園林知識的獲取途徑,更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及閱歷。同時,理論和實踐的聯(lián)合式教學,使學生在對現(xiàn)實景觀的觀賞和探討過程中實現(xiàn)了對園林理論知識的內化和吸收,明顯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4.注重互動教學,改革考核方式
在《園林美學賞析》教學活動中,實行角色互動式教學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自信心,更能增加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情感互動。具體就是在課堂教學上,以課程知識為藍本,增加主題分享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們進行角色互換,以老師身份站上講臺,將自己熟悉的主題公園,或感興趣的園林風景、文化名城、旅游經(jīng)歷等作為素材,通過PPT講解、視頻講解等多種形式分享給其他同學,可對上述素材進行分析或評價,也可分享自己的審美過程及感受,主題不限、內容不限。教師再挑選有代表性的主題、觀點,引導學生展開溝通和交流,最后由教師提煉和總結,完成分享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通過參與角色互動的分享活動,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不會再浮于表面,而是盡可能地搜尋更多的資料,完善主題分享內容,理解主題內容的思想,從而有效地擴大了自我的知識儲備;同時,在與其他同學的討論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了自我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也得到了顯著提高。這種互動式教學理念,擴大了師生的交流互動空間,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更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除此之外,加大了對學生成績考核的改革力度,不再將考勤、平時表現(xiàn)和期末開卷考試成績作為學生成績的評定依據(jù)。首先去掉了考勤成績,并對積極參與互動式教學活動的同學給予平時成績加分,以此鼓勵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園林課程知識的自主學習中來;其次,期末的開卷考試成績改為提交課程論文,以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思維及理論分析能力,最終培養(yǎng)學生對本專業(yè)課程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結語
《園林美學賞析》有其自身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特點,要求學生在具有一定園林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整體審美能力和美學修養(yǎng),還要求學生對課程知識有深層次理解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針對該門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提出并實行了一系列課程教學改革措施,課程教學初具成效。通過對教學內容改革,以專題式講座代替原來的教材授課,提高了學生全面認識、理解和吸收基礎理論的能力,學生的園林基礎知識不斷拓展和夯實。通過引入園林經(jīng)典案例,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審美品位明顯提升,情感也更為豐富。采用綜合教學模式,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獲得感”,課堂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更激發(fā)了學生想要親自去游覽經(jīng)典園林,感受其山水美、人文美及意境美,對后續(xù)的園林景觀、園林植物設計等課程充滿了期待?;訁⑴c式教學和考核方式的改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綜合運用專業(yè)知識的能力明顯提高??傊?,《園林美學賞析》是一門集美學、藝術、人文、哲學等多學科門類的綜合性課程,學生通過學習,不僅知識閱歷得到沉淀,審美品味相應提升,更學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所蘊含的一切美學,并能理解和感悟這種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
參考文獻:
[1] 房廣順,李鴻凱.以大學生獲得感為核心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J].學科與課程建設,2018(2):56.
[2] 汪磊,汪霞,胡承寧.《社會研究方法》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多維思考[J].教育文化論壇,2018(6):61.
[3] 任小玲.西部高校大學生學習內驅力影響因素的探析[J].學生管理, 2015(11):24.
[4] 鄧翠菊.西部大學教師與大學生文化素質現(xiàn)狀調查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6): 127.
(責任編輯:趙廣示)